充滿了戲劇性的2022年,這一年內(nèi)地拍賣市場的表現(xiàn)也可以用悲喜交集來形容。拍賣延期、取消預展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所以我們也很難嚴格區(qū)分出春拍和秋拍。
不過,在各種被打破節(jié)奏的拍賣中,全球范圍還是存在不少值得載入拍賣史或者被持續(xù)關注的高光時刻。而在“高光”之下,是公眾對藝術品交易市場關注度的提升,同時也是各大拍賣行調(diào)整戰(zhàn)略布局、探索市場新路徑的轉(zhuǎn)變。
黃花梨家具再掀熱潮!
創(chuàng)下世界最貴黃花梨交椅拍賣紀錄
2022年家具板塊唱主角的品種無疑是明式黃花梨家具。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有:其一,香港蘇富比2022秋拍“何鴻卿爵士私人珍藏第一部分·晚間拍賣”專場中,一把明末黃花梨圓后背交椅以1.24609億港元成交,超越佳士得香港2021春拍的那把明末清初黃花梨麒麟紋圈背交椅(成交價6597.5萬港元),創(chuàng)下世界最貴黃花梨交椅拍賣紀錄;其二,香港佳士得2022秋拍推出“卓木沁香:曾氏收藏中國古典家具”專場,一件“17世紀黃花梨五足圓香幾”以7132.75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香幾類家具價格的世界紀錄。除此之外,北京保利2022春拍的一件“明晚期項元汴款黃花梨鑲大理石帶屜板香幾”以4197.50萬元高價成交。
在古典紅木家具中,黃花梨家具一直是無可爭議的王者,無論內(nèi)地、香港,或是紐約等地均可見優(yōu)秀的黃花梨家具成交佳績,在2022年特殊的背景下,仍能創(chuàng)下成交奇跡,實屬難得。家具收藏不僅有一般收藏品的投資及保值功能,還有極好的室內(nèi)陳設功能。而黃花梨家具在收藏界備受推崇,除了材質(zhì)的珍貴,背后賦予的中國古代文人文化更深。
藝術市場韌性十足
多家拍賣行迎來“大豐收”
年終歲末,多家拍賣行陸續(xù)公布2022年年報:佳士得刷新全球成交總額紀錄,成交總額高達84億美元,創(chuàng)藝術市場歷史新高;蘇富比創(chuàng)成立278年以來新高,總成交額達80億美元;富藝斯總成交額逾13億美元,歷來最高成交額前三專場均于過去一年內(nèi)締造,全年現(xiàn)代藝術品上拍數(shù)量增長50%,而單件拍品平均成交額更大幅增長150%。
在全球經(jīng)濟環(huán)境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huán)境下,拍賣行交出一連串令人欣慰的數(shù)據(jù),確實有點出乎意料,這也印證了藝術市場的韌性。在房地產(chǎn)、股市等各類投資風向不明朗的情況下,資金避險情緒愈加明顯,反而促使越來越多的熱錢開始流入藝術品市場。
女性藝術家整體上揚
作品市場占比加大
“女性”一定是2022年整個藝術市場和生態(tài)繞不開的一個關鍵詞。在二級市場上,蘇富比、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永樂等多家拍賣行不約而同地加大了女性藝術家作品的占比,并相繼推出以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專場拍賣,比如香港蘇富比秋拍“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為呈獻女性藝術家作品最多的一次晚拍,并100%成交;嘉德香港10周年慶典拍賣中“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帶來“她的時代”專題,成交率93%,成交額7569萬港元。女性藝術家也創(chuàng)下多個傲人紀錄,比如草間彌生、路易絲·伯內(nèi)特、艾米莉·梅·史密斯、塔尼亞·馬爾莫列霍、鹽田千春、金田涼子等藝術家刷新個人拍賣紀錄。除此之外,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女性藝術家占比更是高達90%,國際各大畫廊也紛紛傳出與女性藝術家合作的消息。
曾經(jīng)“看不見的女性”在近幾年越來越暴露在閃光燈下,她們在藝術市場上的亮眼表現(xiàn)有目共睹,大家對女性藝術家的歷史地位、創(chuàng)作風格、市場上男女藝術家比例失衡等問題也有了新的審視、批判及反思。但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女性藝術家與男性藝術家之間依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重量級藏品資源扎堆釋出
何爵士、吳權(quán)博士、劉鑾雄等私藏專場
2022年難得一見的是眾多重量級藏品資源釋出,比如何鴻卿爵士、吳權(quán)博士、邵逸夫爵士、劉鑾雄等名人舊藏,藏品多是等級很高又珍藏多年的重器,所以一經(jīng)推出立刻在拍賣圈引起轟動。其中,兩件吳權(quán)博士舊藏表現(xiàn)出色,“清乾隆御制洋彩紫紅錦地乾坤交泰轉(zhuǎn)旋瓶”以1.77463億港元成交,位列2022年度瓷器成交排行榜榜首;“清康熙至雍正初年/乾隆乾隆帝御寶太獅少獅鈕壽山石璽”以1.53億港元成交。
從市場總體走向來看,2022年的藝術市場并不缺乏資金,流傳有序的重器一經(jīng)露面就會被大藏家搶走。如何吸引更多重量級藏品釋出,這是2023年拍賣行同人們面臨的征集挑戰(zhàn)。
最貴中國錢幣誕生!
中國機制幣市場走向高潮
2022年的市場高光除了各大類傳統(tǒng)拍品,錢幣板塊也不輸陣。北京誠軒2022春拍《機制幣》專場成交率為96.82%,成交金額3.11余億元,這是國內(nèi)機制幣拍賣有史以來,首度單場次成交金額突破3億元。其中,中國機制幣之王——奉天癸卯一兩樣幣以4657.5萬元天價售出,成為海內(nèi)外公開拍賣首枚超過4000萬元的中國錢幣,一舉締造中國錢幣在世界拍賣史上的最高價格紀錄;民國幣王——民國十六年張作霖像伍拾圓金幣樣幣以3450萬元刷新中國機制金幣公開拍賣成交價格最高紀錄。此舉直接將機制幣市場推向高潮。
這幾年,在藝術市場處于低谷盤整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機制幣卻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有點一枝獨秀的感覺。在拍賣專家看來,相比書畫瓷器古董藝術品的高門檻,機制幣作為所有文物藝術品中唯一被標準化的收藏品,真?zhèn)?、品質(zhì)有保證,入門門檻較低,相對風險較小,吸引部分資金進入并不意外。
單一藏家珍藏是市場常青樹
誕生世界最高成交的私人珍藏
2022年11月,紐約佳士得“先鋒創(chuàng)見:保羅·艾倫珍藏”總成交16.2億美元,拍品100%悉數(shù)成交,成為有史以來成交價最高的私人珍藏。值得留意的是,在2022年全球拍場中,單一藏家珍藏似乎成為各家拍賣行手里的王牌,比如紐約蘇富比推出“麥克羅威收藏”,創(chuàng)下2.46億美元、100%成交的“白手套”專場,誕生5件億元人民幣成交拍品;佳士得紐約推出“安妮·巴斯珍藏”,12件杰作悉數(shù)成交,共拍得3.63億美元。
單一藏家珍藏憑借獨特的時代背景與審美趣味,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話題與流量。除了帶有一定的名人光環(huán)外,流傳有序的生貨釋出,往往讓藏家興奮不已。私人藏家的收藏往往在作品背后的故事及藝術家的生活上做足功課,這一切也影響了作品的價值。
線上直播、拍賣帶來大量新買家
年輕新公司、小拍行有更多生存空間
這幾年,線上拍賣、拍賣直播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因此帶來的大量新買家和新藏家,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比如香港佳士得2022秋拍的抖音系列直播,錄得了6500萬+的觀看人次;嘉德香港10周年慶典拍賣會,引來超過4萬人在線注冊競投;北京保利2022年在網(wǎng)拍方面繼續(xù)發(fā)力,全門類網(wǎng)絡拍賣第七、第八、第九及第十季,超6100件拍品,共123個專場,創(chuàng)造了總成交額超1.155億元的喜人成績。
近幾年出行受阻,越來越多藏家已經(jīng)適應了線上拍賣,也給了一些年輕新公司、小拍行更多的生存空間。蘇富比、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大拍行也化整為零,增加網(wǎng)絡拍賣場數(shù),同時也開始以直播的形式在線上展示和宣傳拍品,甚至是直播拍賣。同時,網(wǎng)拍與直播的新方式也帶動了許多新買家進入藝術品市場,增強對中下游藝術消費品市場的培育與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