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語
走進銅山湖濕地,蜿蜒的巡護道路穿插于蒼翠的森林和湛藍的湖畔之間,森林與濕地為主題的宣教館、火炬松母樹林知識長廊、水文化長廊、濕地知識步道、蓮文化長廊、觀鳥塔等宣教基礎設施錯落有致地分布于銅山湖畔,這里已經成為游人游湖、觀鳥、帶著孩子親近自然、了解森林與濕地知識的理想之地。這些效益的取得得益于近兩年銅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在濕地保護與修復中的努力。
林長制助力濕地管護工作
自正式啟動林長制工作,公園圍繞“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的理念,不斷將林長制改革推向縱深,濕地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銅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施行林場、濕地辦(鄉(xiāng)、村)二級林長管理和濕地管護人員網格化分區(qū)負責制度。公園重點區(qū)位設置了林長公示牌,確保了林長責任區(qū)域落界上圖、職責內容公示上牌,同時明確了12名管護人員的網格化管理責任范圍。在此基礎上,濕地公園管理人員還利用濕地日、愛鳥周和野生動物保護月等大型公益活動面向周邊社區(qū)、學校進行濕地知識宣傳的同時進行林長制管理制度宣傳,并組建聯(lián)合執(zhí)法隊伍,對區(qū)域內毀林開荒、亂采亂挖野生植物、濫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從源頭上加強管控,保障了濕地自然生態(tài)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
科學修復為棲息水鳥安家
銅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針對銅山湖庫湖畔灘涂水生植物偏少的情況,通過征求濕地專家和鳥類監(jiān)測專家的意見,在對銅山湖周邊灘涂修復時,重點種植蘆葦?shù)韧λ参?,為水鳥營造覓食、棲息、繁殖的理想場所。近年他們利用春季造林的時機,在濕地專家的指導下,組織濕地公園全體人員參與濕地水岸修復和堤岸植被恢復活動。經過努力,銅山湖周邊栽植蘆葦共5.5公頃,5萬余株,岸邊栽植柳樹6公頃,2000余株。通過灘涂和沙場的植被修復,小天鵝和野生鴛鴦等保護鳥類開始在此大量棲息,“蘆葦蕩中觀百鳥群飛”的景觀已經呈現(xiàn)。它們的停留也為該區(qū)域生態(tài)旅游帶來了新的熱點。
培養(yǎng)年輕人才著眼長遠發(fā)展
銅山湖國家濕地公園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兩步法培養(yǎng)干部職工,著眼濕地長遠發(fā)展,儲備人才。一方面,他們從干部職工中選拔素養(yǎng)高,熱愛濕地管理、監(jiān)測工作的年輕人建立人才儲備庫。同時積極邀請河南農大、黃淮學院和其他國內知名濕地學和動植物學專家到單位結合實際進行多媒體教學,并組織人員在專家對銅山湖周邊進行科研監(jiān)測時跟隨實地學習。另一方面,由于了解自身在濕地管理和規(guī)劃上的局限性,利用一些好的交流機會組織優(yōu)秀人才到全國一些先進、典范濕地公園進行學習。通過各種學習與交流,目前銅山湖國家濕地公園技術人員已經具備日??蒲斜O(jiān)測能力,也為濕地的長期發(fā)展儲備了相當多人才。
如今春意正濃的銅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內湖碧柳綠,鶯飛蝶舞,處處盎然生機,處處如詩畫卷,正譜寫著泌陽銅山湖濕地通過保護與修復,成長為如今自然資源豐富,山、水、林和諧統(tǒng)一,獨具特色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的生態(tài)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