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許昕、鐘天使等多位世界冠軍都在市運會上取得了人生“第一冠”。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這句話源自毛澤東在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如今,它醒目地寫在上海體育博物館內(nèi),時時提醒人們:強壯健康的身體,是創(chuàng)造文明、改變世界的前提。健康的體魄,是一切的根本!
早在1930年,上海就舉辦過第一屆市級綜合性運動會。到1933年,舉辦第三屆全市運動會時,比賽項目以田徑為主。當時,規(guī)模與水平低于全市綜合性運動會的學生市級比賽也很多,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分別舉行運動會,社會人士則舉行民眾業(yè)余運動會。
新中國成立以后,“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成為新體育事業(yè)的中心。1953年,上海舉辦了第一屆市運會,當時稱為首屆人民體育大會。在第一屆的開幕式上,來自上海第一、二、三女中的1500名女學生表演了名為“和平花”的團體操表演。和平花既象征著了人們熱愛和平的愿望,也歌頌著新中國的年輕一代。自此以后,上海人民就有了屬于自己的體育盛會。
上海在1993年前已舉辦9屆全市綜合性運動會,其中,1953年至1973年舉辦了4屆,從1974年的第五屆開始,每隔4年舉辦一屆。
彈指一揮間,到今年舉辦的第十七屆市運會,上海市運動會已走過近七十載春秋。市運會早已成為檢閱各個歷史時期全市體育運動水平的傳統(tǒng)體育盛會,從市運會開始踏足大賽舞臺,進而成長為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的比比皆是……
1953年5月30日,第一屆上海市運動會在虹口體育場拉開帷幕,為期一周的比賽項目包括團體操、田徑、體操、雜項(接力跑、障礙跑、拔河、自行車等)4個大項49個小項。另設(shè)武術(shù)、刺槍、馬術(shù)、摩托車、足球、籃球、壘球、排球、拳擊、舉重、航空模型等10余個表演項目。比賽選拔出75名運動員參加了后來舉辦的華東和全國運動會。
時隔6年之后,第二屆上海市運動會在1959年5月10日的虹口體育場開幕。為期一個月的運動會,比賽項目增加到了33個大項,246個小項。另外還設(shè)立了團體操、國際式摔跤、水上摩托、無線電操縱模型飛機、滑翔、帆船、劃艇、皮艇、溜冰、石擔石鎖10個表演項目。
1964年的第四屆運動會上,出現(xiàn)了一個微妙的變化。由于市區(qū)和郊縣的體育發(fā)展不均衡,比賽項目分為了市區(qū)組和郊縣組。這一劃分差不多持續(xù)了近四十年,直到1990年代浦東開發(fā)開放,上海的城市化進程得到充分發(fā)展,市運會組別劃分也相應(yīng)地做出調(diào)整。
從1999年第十一屆市運會開始,市區(qū)組和郊縣組的劃分方法就退出了歷史舞臺。那一屆運動會,成年組以群眾性健身項目為主,少年組以奧運會競技項目為主。如今的市運會分為青少年組和高校組兩大組別,成為培養(yǎng)選拔青少年體育力量的大平臺。
2012年市體育局又對市運會進行了改革,將其中的成年組(大眾組)從市運會中分離出來,舉辦了第一屆市民運動會。2015年又舉辦了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第十五屆市運會,從而形成了每四年舉辦一屆市民運動會、一屆市運會,中間間隔兩年的市級綜合運動會格局。
縱觀市運會歷史,有一個細節(jié)非常有意思。部分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在市運會上的初舞臺并不驚艷。比如奧運射擊冠軍陶璐娜,在市運會時只拿到了第5名,奧運跳水冠軍火亮,更是只寫了參賽,沒有取得什么名次,還有更多世界冠軍在市運會上也沒有取得好成績。正在上海體育博物館舉辦的上海市運動會七十年展覽,形象地展示了這些世界冠軍們從市運會出發(fā)的青澀歷程。
展覽中,與吳敏霞的勞倫斯獎杯、陶璐娜的射擊世界杯冠軍獎杯、鐘天使在東京奧運奪冠時的同款“鳳鳴”頭盔、火亮的世錦賽金牌、王勵勤的世乒賽單打金牌同臺“競技”的,是姜冉馨在東京奧運會比賽時隨身攜帶的小紙條。
有過比賽經(jīng)歷的人就會明白,參加大賽的運動員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他們會通過自我談話、呼吸訓練、表象訓練等形式,來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姜冉馨的小紙條上寫著這樣一行字體娟秀的小字:積極言語、鼓勵自己、相信自己、專注體會動作過程、越打越清楚、盡力去完成、能做多少做多少,堅持?。?/p>
上海市體育博物館講解員宋玥感慨,從“堅持住!”這最后三個字,我們可以感受到00后的姜冉馨是如何面對壓力,咬牙堅持的?!拔覀冟嵵氐匕堰@張不起眼的小紙條,同沉甸甸的獎杯獎牌,同鐘天使漂亮的頭盔放在一起。正是因為從它身上,可以感受到上海年輕一代運動員的精神力量?!?/p>
展廳里有一張獎狀非常有意思——3米倒下比賽第一名。難道還有比倒下的比賽嗎?
沒錯,這就是跳水世界冠軍掌敏潔在參加第十四屆市運會時所獲得的獎狀。對掌敏潔本人而言,這是她跳水生涯里的首個重要比賽。在成人跳水比賽中,并沒有這個項目,這是青少年專有的基礎(chǔ)起步項目。作為跳水基本功,為后續(xù)練習入水壓水花打好基礎(chǔ)。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xiàn)在的反復(fù)“倒下”,就是為了將來的強勢崛起。中國跳水隊夢之隊的“水花消失魔法”,就是這么起步的。
不過,從2014年第十五屆市運會開始,這個項目的名稱統(tǒng)一成為“3米跳臺”,“3米倒下”已經(jīng)永遠成為歷史了。它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市運會“大賽初舞臺”的重要屬性,更見證了運動員刻苦訓練、越挫越勇、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
上海市運動會已走過近七十載春秋。
其實,對每一名運動員而言,市運會只是他們?nèi)松L賽道的第一步,無論成績?nèi)绾?,正是通過參加市運會,他們開拓了眼界,明確了差距,反而更加堅定了決心。他們雖然沒有在市運會上一鳴驚人,但是沒有輕易放棄。通過不斷超越自我,最終站在了世界第一的領(lǐng)獎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