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溦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本為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由于其在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方面具有獨特的魅力,并延伸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逐漸為各行各業(yè)所重視。尤其是近些年來,其在藝術上的表現(xiàn)和應用,如谷歌智能算法“深夢(DeepDream)”作畫、阿里AI“魯班”設計海報等,以及近期引起熱議的ChatGPT,都有趕超人類思維的極端趨勢,甚至在某些創(chuàng)作上,重新解構和顛覆人類的視覺和思維,似乎正在打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因此,有人認為“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正在將藝術拉下神壇”。
李開復曾說:未來的很多職業(yè)會被人工智能取代。所有理性思維的、記憶的工作都會由AI完成。未來什么都會被替代,唯獨藝術不可被替代。只是近兩年,ChatGPT日益強大的功能令人生畏,AI作畫越來越逼真……人工智能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fā)力”,深切地影響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各個階段:或許是創(chuàng)作構思階段,或許是策劃布展階段,或許是評論撰文階段。人工智能強大的學習能力及其呈現(xiàn)效果的影響下,人們對藝術行業(yè)的認知也日益被顛覆著,或許有些崗位會被替代,許多人會面臨失業(yè)的風險。在人工智能步步緊逼的當下,構成藝術圈生態(tài)完整鏈條的相關從業(yè)者該如何應對,突出重圍?
AI藝術發(fā)展歷程
1970年左右,哈羅德·科恩(HaroldCohen)發(fā)明了第一代藝術程序ARRON。從最初的“沒有可視化”系統(tǒng),發(fā)展到ARRON可以自行調色并上色,首次實現(xiàn)了人工智能和藝術的交叉運用。2006年,西蒙·科爾頓(SimonColton)發(fā)明的ThePaintingFool能夠模擬不同的繪畫工具進行創(chuàng)作。直到2012年左右,AI繪畫的發(fā)展依舊相對緩慢,只實現(xiàn)了初步的智能化。
2012年開始,AI繪畫技術逐漸實現(xiàn)突破性進展,并開始有相關項目出現(xiàn),在拍賣市場嶄露頭角。
2014年,深度學習模型GAN(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奠定了AI繪畫模型的基礎框架,推動了AI繪畫的發(fā)展。
2015年,Google發(fā)布的能通過算法給圖像創(chuàng)建夢幻視覺效果的“深夢”(DeepDream)加大了AI作為藝術圖像創(chuàng)作工具的可能性。2016年,以此風格創(chuàng)作的AI作品在舊金山展出和拍賣,共拍得97605美元,這次拍賣是AI作品進入二級市場的最早嘗試。
2016年,各大藝術機構與科技公司共同合作的“下一個倫勃朗”項目組公布了一幅利用人工智能程序創(chuàng)作的頗具倫勃朗風格的油畫,并將其命名為《下一個倫勃朗》,讓人們看到AI繪畫的強大可能性。
2017年,AI越來越像真正的“藝術家”。美國羅格斯大學、FacebookAI實驗室和查爾斯頓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提出了創(chuàng)意生成網(wǎng)絡(CAN)。與GAN相比,CAN能夠生成“具有創(chuàng)意”的抽象畫。
有關人工智能藝術的展覽在國內也陸續(xù)出現(xiàn)。北京宋莊寬的空間展出的“見未來——王伯駒人工智能繪畫作品展”向大家統(tǒng)一集中展示了計算機自主創(chuàng)作的作品。
2018年開始,AI藝術作品在二級市場不停涌現(xiàn),知名拍賣行對人工智能藝術品表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興趣。紐約佳士得、倫敦蘇富比、富藝斯、菲利普斯拍賣行均有上拍相關作品且均已高價成交,且蘇富比開始引進AI用以服務藏家。
2019年,真正的AI“藝術家”誕生。機器人藝術家Ai-Da和微軟人工智能小冰(夏語冰)分別在國內外舉辦個人展覽。
2020年,人工智能藝術展實現(xiàn)交互,探索了AI+藝術的無限可能性。百度與UCCALab聯(lián)合策劃,“喚醒萬物——百度AI沉浸式互動藝術體驗展”在中國首次亮相。
2021年,AI創(chuàng)作進入更高智的階段。
1月,人工智能團隊OpenAI發(fā)布圖像生成引擎DALL-E迎來升級,除了文本生成圖像,還可以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3月,利用AI生成NFT藝術作品面世。世界上第一位機器人公民索菲亞與意大利數(shù)字藝術家安德里亞·博納塞托(AndreaBonaceto)合作創(chuàng)作的數(shù)字藝術品以近70萬美元的非同質代幣(NFT)形式在拍賣會上售出。
10月,國內首家人工智能藝術機構——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AiiiiiArtCenter)揭幕。首秀“沙之書(TheBookofSand)”展覽同時亮相。
2022年,AI繪畫技術全面爆發(fā),海內外多款軟件面向公眾使用。DiscoDiffusion、DALL-E2、StableDiffusion、MidJourney等多款AI繪畫工具相繼推出,谷歌和Meta也宣布了各自的AI“畫家”magen和Make-A-Scene。其中MidJourney生成的數(shù)字油畫《太空歌劇院》獲得藝術比賽第一名,引發(fā)了關于AI繪畫版權問題巨大爭議。
中國也推出了文心一格、Draft、即時AI設計、6penArt等國產(chǎn)AI繪畫工具。百度開發(fā)的飛槳和文心大模型技術用時1秒就復原了《富春山居圖》殘卷。12月,畫作《未完·待續(xù)》在云朵軒30周年拍賣會中以110萬元落槌成交,實現(xiàn)了全球首次AI山水畫作的成功拍賣。
2023年,國內用戶通過GPT4+MidJourney畫出了《三體》的主要角色,MidJourney創(chuàng)作的一對情侶在全球性社交媒體刷屏,升級到第五版之后,它已經(jīng)打破了“AI不會畫手”的瓶頸,作品幾可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