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居住在沿海地區(qū)和島嶼上的人,曾經看到過強臺風到來時的情景:濃云飛馳,狂風呼嘯,大雨傾盆,雷鳴電閃,天昏地暗……臺風會拔出樹木,摧毀房屋。倘若在海邊,臺風推壓著海水,激發(fā)數米高的大潮水,沖向陸地,嚴重時會造成洪水泛濫,讓沿海低地形成一片汪洋。對于臺風的兇猛,我們或許并不陌生。但是如果要問:臺風是什么?為什么它如此兇猛?它到底從哪里來的?恐怕就難以回答了。居住在內陸的人,對臺風的“秉性”或許就更不熟悉了。
眾所周知,地球周圍被大氣層包圍著。暑去寒來,四季更迭,地球上會出現各種天氣現象:刮風、下雨、雷鳴、閃電、冰雹、迷霧、飛雪、嚴霜、寒潮、龍卷風、臺風等。臺風是一種天氣現象。它是發(fā)生在熱帶海洋上的大氣渦旋。由于臺風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也稱為災害性天氣現象,氣象學上又叫災害性天氣系統(tǒng)。在東亞,如我國和日本,把風力在8級以上的叫做臺風;在西印度群島和大西洋,把風力在12級以上的稱為颶風。
臺風形成在熱帶海洋上,是一種近乎圓形的猛烈風暴。在北半球,圍繞著臺風中心,風按逆時針方向吹;在南半球,風按順時針方向吹。它們的半徑范圍一般為500~1000千米,垂直高度常常伸展到15~20千米。臺風形成后,以約每小時20千米的速度向較高緯度地區(qū)移動,風力逐漸減弱,經過數千公里的行程,或者消失在中高緯度洋面上,或者在登陸以后消亡在中高緯度內陸地區(qū),有時也轉變?yōu)闇貛庑^續(xù)存在。也有些臺風并未移向較高緯度,而是消亡在臨近熱帶的大陸或熱帶洋面上。臺風從形成到消亡,平均有8~9天的生命期,個別的可持續(xù)一月之久。
如果通過臺風中心把它縱向切開,就可以發(fā)現,沿著半徑方向,臺風可分為三部分:臺風最內部是“眼區(qū)”,通常稱為臺風眼,平均直徑為25千米左右。這里是兇猛臺風中的一個相對寧靜的區(qū)域,空氣干暖,風弱多云,有時竟會呈現出一派風和日麗的景象。圍繞“眼區(qū)”的是一個環(huán)形的最大風速區(qū),平均有8~20千米。這里云層濃密,大雨滂沱,狂風呼嘯,巨浪滔滔,是臺風中風力最為猛烈的地方,具有最大的破壞力。最大風速區(qū)向外直到臺風的邊緣為外區(qū)。在這里,風力由外向內逐漸增強,空中有一條或幾條螺旋形的云帶或雨帶,往往降下大雨,并遍吹強風。
臺風的顯著特點是氣壓低、風力強,而且越向中心氣壓越低,風速也越大。臺風中心的氣壓低得驚人,常常只有950毫巴左右,個別的可低于900毫巴,比通常的標準氣壓低10%左右。臺風的風速一般在每秒40~60米,有些強臺風風速可達每秒100米左右。1958年1月7日,臺風侵襲太平洋中的一座珊瑚島時,將島上的大樹連根拔起,重達10公斤的珊瑚礁石都隨著狂風飛舞。臺風過后,島上的一切竟然都被沖刷得干干凈凈,了無痕跡。
臺風經過的地方,往往帶來大量降雨,一般達200~300毫米,有時可達500~800毫米,個別時候可超過1000毫米。2021年7月,臺風“煙花”經過菲律賓時,總雨量竟高達2500毫米。
臺風在海上可掀起巨浪,浪高可達10米,有時甚至達15米以上。這種巨浪對海上船只威脅很大。1935年9月25日,日本的三艘驅逐艦就是被臺風掀起的20米高的巨浪劈為兩段的。
臺風靠近海岸時,由于強風和低壓,會引起海面潮位暴漲,海水沖向海岸。這就是風暴潮,由此常常造成特大洪災。1970年11月,一股在孟加拉灣形成的強臺風襲擊了恒河三角洲,引發(fā)了特大風暴潮,釀成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嚴重災害,死亡人數達30萬之多。
看到這里,你也許覺得臺風完全是一種有害無益的自然現象吧?不,它還有對人類有益的一面。在久旱無雨的時候,一次臺風可以給莊稼和植物帶來甘霖,解除旱象;給人類提供淡水,送來涼爽。因此,如果能準確預報臺風的來臨,充分作好防風、排澇、護堤等各項準備,就可以防害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