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在小城,從東走到西,僅僅需要半個小時。而從南走到北,也只需要十幾分鐘。人們的生活,簡單、快樂、純粹。
早 市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早市,這個充滿煙火氣息的地方,是小城最早蘇醒的地方。
清晨,小攤小販的叫賣聲、人們的對話聲,交織在上空,一個生機盎然、生龍活虎的世界,就這樣開始了。
上早市走一圈,新鮮蔬菜、水果、肉食應有盡有,還有花鳥、日用品、衣服鞋帽生活用品五花八門。
有煙火氣的人,總能在柴米油鹽里找到關于生活的諸種答案,比如有了一個稱手的好炒鍋就好像有了完美人生一樣的小邏輯,比如一杯茶里想象出一千個童年故事的大思考,比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生活跡象與果蔬之間的對號入座。再比如,如果一碗面條解決不了憂愁,那就再來一碗的非科學性最佳療傷辦法。其實,對于一個小女人來說,一個早市,就是一場在綠水青山中旅行的愜意人生。
我一年當中,去早市的次數(shù)不多,也就五六次。每次去,專挑那種農民自家種的西紅柿、黃瓜、綠菜等,新鮮,還帶著水滴,是早晨或者昨晚剛剛從地里摘下來的?;丶覜霭?,要么清炒,味道鮮美。
我還買過大月餅,軟軟糯糯,一層層面餅做成的青海月餅,香甜可口。
碰上好季節(jié),有賣鮮花的攤,買一束鮮花,回家插在瓶子里,賞心悅目,香氣四溢。
汪曾祺曾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每次從早市回來,看著一大堆新鮮蔬菜瓜果,竟生出“洛下斑竹筍,花時壓鮭菜。一束酬千金,掉頭不肯賣?!钡南矏傂那?,當然,這是詩人黃庭堅《食筍十韻》中的心情,而我覺得,我一天真正的生活剛剛開始,有著幸福、踏實、溫暖的感覺。
有一種煙火氣,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常,卻也是如琴棋書畫詩酒花般的玲瓏剔透。我就在這平常里,呼吸,奮斗,思考,一日又一日。其實,很多人愛逛菜市場,愛的是蕓蕓眾生平凡而偉大的生活姿態(tài),那是一種對生活真諦的最樸素解讀,最完美詮釋。在這里,生活是一種擦干眼淚繼續(xù)笑的豁達,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希望。
舊貨市場
早先,小城北面,城鄉(xiāng)接合部,有一個舊貨市場,比較大,能淘到很多生活
用品。
過去,我淘過書柜、椅子、桌子等等,都是八成新的,價格合適。
在經濟生活還不寬裕的時候,舊貨市場,是一個能給人安全感、幸福感的地方,也是一個城市的記憶。也許,一個舊貨市場裝下了幾代人的回憶,一些老物件,活出了人生百味。
在這里,很多家具都是被店家精心修補完善過的,也被細心擦洗過的,經過處理,重新散發(fā)著光彩。只要你花時間認真挑選,完全會尋覓到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而且,價格往往比外面的新商品低很多,所以人們都愿意到舊貨市場淘物。
在舊貨市場轉悠,有時候會發(fā)現(xiàn),有的寫字桌上,還有某一個學生曾經留下的算術字跡;有的凳子上,有某個小孩曾經用刀劃過的痕跡。以前,人們流行在書桌上放一塊和桌面同等大小的玻璃,玻璃板下面,壓上喜歡的明星照片、自己的照片,或者是書寫一段名人名言壓在下面。坐在桌前工作生活,就可以在閑暇之余欣賞一下,看起來也美觀大方。在舊貨市場,有些桌子上的玻璃板還完好無損,有的還能看到前主人的照片、文字等等,那是一個人曾經的生活印記,也是一個時代的
特色。
一些剛上班的年輕人,收入不高,一個人住,就跑到舊貨市場淘家具,淘來沙發(fā)、床、衣柜,一個溫馨的家就完整了。
林語堂說:幸福人生,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
舊貨市場里,有些人在這里尋找古董寶貝,有的人卻在這里尋找早已散去的往日記憶,在一個舊收音機里也許有著酸甜苦辣各種滋味,在一個舊衣柜里,藏著一個人琳瑯滿目的人生,每一個舊物件都寫滿了各種被遺忘的故事,等著一個有情懷的人經過的時候,將它重新拾起。
淘回來的家具,在新的家庭里,繼續(xù)發(fā)揮著作用,也和新的主人,關系密切。
它們沒有新家具上那種甲醛或者粘膠的味道,有的,僅僅是歲月的斑駁和厚重。它將來會更舊,舊得像一個老人,飽經滄桑,卻和整個生活融為一體。
物資交流會
早幾年,小城每年中秋節(jié)都有盛大熱鬧的物資交流會。
記憶中小城的中秋節(jié),每年都是在下雨,我們吃著月餅,卻賞不到月亮。
但是,逛交流會,是每年都會有的。
往往是在中秋節(jié)前一周,物資交流會已經在忙碌籌備中,人們搭帳篷、接電源,進貨。這時候,老百姓們忙著買肉食、蔬菜、做大月餅,等交流會開始,家里的伙食也置辦齊全了。
逛交流會、買東西,是小城人們中秋節(jié)的一個必選程序。交流會上,衣服鞋襪、鍋碗瓢盆、床上用品、生活器具等一應俱全。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母親每年中秋節(jié)去交流會上買新的床單被套回來,換下頭一年在交流會上買的但是已經洗得發(fā)白的舊床單被套。在嶄新的、散發(fā)著清香味的床上用品中,我們的中秋節(jié)甜甜蜜蜜。
交流會上的客商,多半都是外地人,他們帶來的商品,比小城日常那些小店中的東西更加豐富、齊全、好看、新穎,是從更遠更大的地方跋涉而來的,帶著遠方的氣息,也帶著時尚的味道。中秋節(jié),成了小城人們逛交流會、走親訪友、吃美食的節(jié)日。
小城人們已經習慣了,覺得有物資交流會的中秋節(ji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秋節(jié)。在中秋節(jié)過后,三五人聚在一起,總會聊各自在交流會上買到了什么好東西,很長時間,這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更早的時候,那時候沒有座機電話,更沒有移動通訊,親戚朋友之間聯(lián)系起來特別困難,但是交流會就是一個與親朋見面的好機會。在交流會上,你逛逛轉轉,也許就能碰見許久未見的親戚朋友,寒暄幾句,相互邀請吃上些小吃美味,男同志則有時候會來上幾杯。嘮嘮家常、說說孩子,再美不過。年輕人則是三五成群,呼朋喚友,在交流會場上打打口哨,惹漂亮的女孩們注意。小孩子們則是用家長給的幾毛錢去換一兩根冰棍,坐在馬路牙子上忘情地吮吸品咂。交流會成了聯(lián)絡感情的最好紐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商品越來越多越豐富。小城的交流會,不知不覺中就慢慢沒有了。
但是,小城的人們,還是很懷念有交流會的日子。
董 梅 電視媒體人。散文、詩歌發(fā)表于《青海湖》《青海日報》等文學報刊,并入選多個選本。著有散文集《我與世界狹路相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