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一
機械師梅林總是有許多古靈精怪的點子,一種看似簡單的技術可以被他玩出腦洞大開的百種花樣,時不時引起個轟動,雖然未必是以他預期的方式……
機械師兼發(fā)明家梅林在化裝舞會上大出洋相,他將金屬輪子安裝在了自己的鞋下面,在舞會開場后,梅林拉著一把小提琴,穿著自己發(fā)明的輪子鞋,自以為瀟灑地出現在眾人面前。接下來,悲劇發(fā)生了,梅林設計的金屬輪子鞋,沒有任何減速和調整方向的手段,于是,他僅僅驕傲了幾秒鐘,就直奔一面價值500多英鎊的鏡子沖去,然后同歸于盡。
梅林:我承認自己犯了些錯誤,所以我必須跟那面鏡子道歉,尤其是當鏡子主人告訴我它價值超過500英鎊!那可是一筆不小的錢,而且我也受了很重的傷,你瞧,我現在坐在椅子上無法動彈,鏡子主人應該……假如給椅子安上輪子怎么樣?那一定很酷,采訪到此結束,我要解決新點子了!
約翰·約瑟夫·梅林
出生:1735年
職業(yè):機械師
生平:挺曲折,但還算順利
興趣愛好:機械發(fā)明
梅林喜歡將自己的機械發(fā)明叫作“科學玩具”,他喜歡鼓搗出稀奇古怪的新玩意兒,對他來說,沒什么比利用發(fā)明去玩兒更快樂的了。
因為梅林先生的強烈抗議,我們打算換一個話題。畢竟,這位天才機械師并不是所有發(fā)明都奔著出丑去的,比如,這只“栩栩如生”天鵝。
天鵝“浮”在一條溪流上,帶螺旋紋路的玻璃棒匯成涓涓細流,溪中“游”著一條條銀質小魚,周圍還裝點著銀葉片。當音樂響起時,天鵝就會伴隨著動聽的旋律活過來。
銀天鵝先是緩緩地扭了扭脖子,張了張嘴,然后開始向四周張望尋覓食物。
帶螺旋紋路的玻璃棒匯成涓涓細流,銀色的溪水里面有游動的金屬小魚。
天鵝小心翼翼地彎下脖子靠近水面,然后,猛地叼起一只小魚。
小魚還在天鵝口中掙扎,天鵝晃了晃脖子,一口將它吞下。
忽然,音樂隨之戛然而止,一切又恢復到原本的平靜。
梅林應該被綁起來燒掉,他一定是遠古時代的女巫后裔,以前人們都是這樣對待女巫的。
PS:情緒激動的觀眾已經被勸回家生悶氣了。
所以,梅林到底是機械師?發(fā)明家?還是魔法師?讓金屬天鵝活過來,甚至去捉魚,這還難道不是魔法嗎?對此,梅林不得不做出解釋。
揭秘時刻:
這只銀天鵝其實是由發(fā)條驅動的機械玩具。在銀天鵝的內部,安裝有復雜又精巧的,由3個發(fā)條驅動的裝置,給它上好發(fā)條后,它就像會伴隨著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模擬動物的靈活姿態(tài),“活”過來,去身下的銀色河流中捕捉小魚。整個過程大約是40多秒。
除了機械天鵝,梅林還研究出一種氣壓鐘。在18世紀中期,機械鐘都需要擰上發(fā)條才能運轉。看到人們給機械鐘上發(fā)動條后,梅林小腦袋瓜再次開始“胡思亂想”,比如,能否制作出不用擰發(fā)動條的鐘呢?
沒過多久,“氣壓鐘”問世。這個氣壓鐘可以直接依靠氣壓的變化來驅動,只需要在鐘內安裝一個大型水銀氣壓計,里面裝大約5升水銀,當氣壓發(fā)生變化后,水銀的體積也會發(fā)生變化,這樣一來內部的驅動裝置就可以讓鐘表自行驅動。
直到1803年梅林去世前,他都在不停地在改造和發(fā)明,比如,為四肢殘缺者設計的假肢裝置、用于傳喚仆人的通信裝置、用踏板控制旋轉的茶幾、帶“里程表”的機械車等,天知道他神奇的腦袋瓜里會裝著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
總之,當一個人總是有著奇妙的科學想象力,恰好又擁有動手能力,似乎就沒什么能阻擋他創(chuàng)造“科學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