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敏 張慧敏
眼下正值冬季,不少老年人穿脫衣物時總可見皮屑脫落,并且皮膚伴有瘙癢,搔抓后并不能得到緩解,反而會加重瘙癢的感覺,甚至皮膚被抓破出血,或者用熱水燙洗皮膚后,才能稍稍止癢。瘙癢纏綿難愈,嚴重影響著老年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與心理健康,這時候就要警惕是否出現(xiàn)老年性皮膚瘙癢癥。
通常,6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xiàn)局部或全身瘙癢,初期皮膚無皮疹出現(xiàn),瘙癢反復出現(xiàn)的時間超過6周,即可診斷為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本病初始僅皮膚瘙癢,搔抓后可繼發(fā)有抓痕、血痂、苔蘚樣變,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患病率約30%。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皮膚本身功能的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皮膚的油脂分泌減少,皮脂腺分泌功能減退,皮膚水分流失加快,皮膚干燥而引起瘙癢。
不良生活習慣的刺激 隨著皮膚感覺神經(jīng)的功能減退,以及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延續(xù),老年人往往對于溫度及疼痛感知較為遲鈍,以致洗澡時使用過熱的水、喜歡用力搓澡。當皮膚瘙癢時,喜歡用力搔抓至出血或用開水燙洗皮膚來止癢,這些習慣都會破壞老年人本就脆弱的皮膚屏障,使得皮膚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一系列惡性循環(huán)。
自身基礎疾病的誘發(fā) 老年人如有基礎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減退等,這些基礎疾病會使身體代謝異常,所產(chǎn)生的代謝廢物刺激皮膚末梢神經(jīng),就會引起皮膚瘙癢。
皮膚護理知識的缺乏 老年人皮膚干燥但是又缺乏護理皮膚的意識,多數(shù)老年人不會涂抹身體乳,即使涂抹身體乳也因為節(jié)省沒能足量使用而達不到保護作用。
皮膚異常敏感的放大 反復瘙癢-搔抓的惡性循環(huán),使得皮膚異常敏感,耐受力及克制搔抓的能力也明顯下降,一點點刺激就會被放大而產(chǎn)生明顯的瘙癢感覺,使癢的感覺一發(fā)不可收拾。
臨床顯示,老年性皮膚瘙癢癥通常有以下表現(xiàn):
1.發(fā)病位置不固定。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的,但更常見于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
2.瘙癢程度劇烈。一旦開始搔抓很難自行停止,夜間瘙癢更顯著,影響患者睡眠。
3.繼發(fā)皮膚表現(xiàn)。因為瘙癢-搔抓的惡性循環(huán),皮膚上會繼發(fā)出現(xiàn)抓痕、血痂、皸裂、色素沉著,長期發(fā)作可導致皮膚苔蘚樣變、濕疹樣變,甚至皮膚感染。
目前,針對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治療主要為西醫(yī)治療、中醫(yī)治療及局部用藥。其中西醫(yī)治療包括:口服抗過敏以及鎮(zhèn)靜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中醫(yī)治療:中醫(yī)認為本病屬血虛風燥,治療宜養(yǎng)血潤膚、疏風止癢,可選用當歸飲子加減治療。局部可外用皮質(zhì)類固醇激素,如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糠酸莫米松軟膏。
除了及時的對癥治療,生活中應加強預防與護理:
1.合理飲食,保證營養(yǎng)均衡,避免煙酒、濃茶、咖啡等辛辣物刺激,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露、香皂,貼身衣物需穿著全棉質(zhì);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
2.在秋冬季節(jié),盡量減少洗澡次數(shù),一周2~3次即可,水溫40℃左右為宜,減少肥皂、沐浴露的使用頻率,避免搓澡行為,控制洗澡時間不超過20分鐘。沐浴后盡快涂抹乳霜質(zhì)地的保濕產(chǎn)品,以減少皮膚水分蒸發(fā)。
3.緊張焦慮的精神狀況會加重瘙癢的感覺,不利于瘙癢的改善。所以應當放松精神,避免惱怒、緊張、焦慮等。
4.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減退等疾病可引起皮膚瘙癢,應當積極治療。以前沒有基礎系統(tǒng)疾病的建議做相關檢查,以排除引起瘙癢的疾病。
(★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