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彩煥
語言是人類日常交流所必備的工具,也是人類思考、思維方式的重要表達,因此,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緊密相關,提高思維能力,將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快速增強。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將提高其英語語言核心素養(yǎng)及英語思維能力,對其英語學習產(chǎn)生積極影響。小學生將在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驅使下,快速掌握英語學習要領,同時促使英語教師更快達成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
1. 跨文化思維方式對語言運用產(chǎn)生的影響
1.1英漢語言邏輯順序不同,語言清晰度不同
在語言邏輯順序方面,英漢語言的邏輯順序不同,漢語更注重語言的因果邏輯關系,遵循由大到小、由強到弱的原則,而英語語言邏輯更靈活,通常根據(jù)語句表達的意思,利用連接詞組織語句。在很多情況下,英語邏輯順序與漢語邏輯順序相反,例如在表達時間方面,漢語表達2021年12月25日下午3點20分,在英語中則用3:20 PM December 25, 2021表達,漢語邏輯表達方式由大到小,而英語表達方式正好相反。另外,兩種語言在語言清晰度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英語語言表達方式更直接、精準,聽者更容易明白語句所表達的意思,而漢語在表達中,更傾向于結合上下文推斷語句所傳達的意思;表達方式相對委婉,更注重語境。例如,在漢語中表達“你吃了嗎?”談話雙方可通過交流的時間推斷吃飯所指的是早飯、午飯還是晚飯,而在英語表達中會用明確的單詞breakfast、lunch以及dinner具體表示為早飯、午飯以及晚飯,更有明確的指向性。
1.2英漢語言語法結構不同,語言功能性不同
英語和漢語的語法結構有很大的差異性,漢語主要依靠詞語、短語組合表達語句的意思,通過語序、語法結構的變化,表達不同的意思。例如,他后天購物,其中“他”為語句的主體,“后天”為時間限定詞,“購物”表達動作和說明,交談雙方在引出此話題前,如果與上文聯(lián)系緊密,比如提問者問“他后天干什么?”回答者可以直接將答案“他后天購物”縮短為“購物”,并且不會對交談雙方帶來理解誤差。英語語法結構主要以語句形態(tài)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語法結構更有規(guī)律可循,比如在名詞詞尾加-s或-es則表示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在語句時態(tài)中,英語的現(xiàn)在進行時、現(xiàn)在完成時、一般過去時、一般現(xiàn)在時、一般將來時等都有各自固定的語法結構。從語言功能上講,漢語表達更注重語言的功能性,而英語表達更注重語言的形態(tài)。
2.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原則
2.1 實用性原則
語言是一門實用性學科,保持語言的實用性是跨文化交際的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以學生能夠在日常交流中使用英語為主要目標,以英語的實用性為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的主要原則,讓學生全面、深刻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的差異性。
2.2 對比性原則
教師培養(yǎng)小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重點要讓其意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通過對比兩者語言的不同,了解文化之間的不同,以掌握更全面、深刻的英語語言知識。
2.3 參與性原則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僅依靠教師以灌輸式教學方法講解中西方文化差異、語言差異、思維差異是遠遠不足的,更需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親自體驗西方文化與我國本土文化的差別以及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 小學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必要性
3.1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學習、了解西方文化,并以英語思維更好地學習英語語言。在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教師更注重學生英語語法、句型、詞組的學習,忽視了學生英語文化以及英語交際能力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的英語雖然能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卻缺乏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由于對英美文化沒有進行深入了解,而導致學生英語思維方式缺失,學生以漢語思維進行英語學習及英語交流,嚴重影響了英文表達的準確性。教師在小學課堂中重視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深挖教材知識點中的文化內(nèi)涵,幫助學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思維差異,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模式,從而掌握更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文化基礎。
3.2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中更容易產(chǎn)生學習的積極性,語言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尤其對小學生而言,如果只是單純地學習英文語法,練習聽、說、讀、寫,很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給英語學習帶來不利影響,而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加入英美文化講解,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學生會對新鮮文化產(chǎn)生極大的好奇心,通過提問及解決疑問,增強了課堂的參與度與互動性。學生通過對西方文化的學習,不僅開闊了眼界,更提高了其思維能力,并在學習興趣的驅動下,逐漸發(fā)展自主思考能力,對學生未來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更大保障。另外,教師在文化學習中會加入與英美文化相關的故事,以講故事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主動了解西方文化內(nèi)涵,進而對英語學習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3.3 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增強學生文化認知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我國與西方的經(jīng)濟、文化、政治交流越來越緊密,深度了解西方文化,有助于我國加快全球一體化進程。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我國培養(yǎng)全面型、能與世界接軌的人才,因此,語言、文化教育應從小抓起,教師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并增強對西方文化的認知,從西方文化中汲取其精華,加以利用,從而促使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融合與發(fā)展。另外,從英語語言學習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可以讓學生在認識到文化多樣性的同時,感受文化、語言帶來的魅力。
4. 培養(yǎng)小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主要措施
4.1 引導學生轉變中式思維方式
小學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教師不僅要教授英語知識,更要從思維層面引導學生,轉變學生中式思維方式。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應采取對比的教學方式,利用典型實例,展示中西方語言表達及思維方式的不同,通過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舉一反三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例如,在漢語中,通常以主動句的形式表達,而在英語表達中,會通過使用連接詞,以被動的形式呈現(xiàn),如果教師未引導學生以英式思維表達句型,就容易引起語法錯誤。
4.2 不同交流情境運用正確詞匯
英語句型的正確使用需要從積累英語詞匯開始,詞匯量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基礎。小學教師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需要從單詞的正確使用開始,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不同語境,判斷應使用的單詞。首先,學生應明確區(qū)分英文中使用目的相似,但使用情境不同的單詞、短語、句子。例如,在英語中常用打招呼的方式有,Hi、Hey、Hello、How are you、How do you do、Good morning等,不同形式有不同的使用情境,How do you do?適用于第一次見面打招呼的場景,而How are you?一般用于比較熟的朋友或是家人打招呼;Hi、Hey、Hello都是“你好”的意思,但使用情境各不相同,Hello!較為官方,多用于正式場合,或兩者不熟悉的情況下,Hi!用于朋友、同級別同事之間打招呼,比Hello更輕松,比Hey更莊重,Hey!一般用于特別熟悉的朋友之間打招呼,用于非正式場合。其次,學生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單詞,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學生學習了big的含義,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實際交流中如果要表達“小”的意思,但沒有學習small這個單詞,可以用not big代替,讓對方明白自己表達的意思。
4.3 注重英語習慣用語使用方法
學會英文中的習慣用語、俚語、俗語,才是掌握英語地道的表達方式,才能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無障礙性。英語表達中會存在很多的俚語、俗語,如果僅從字面意思理解,意思會南轅北轍。在英語交流中如果沒有理解其真正含義,就會引起很大的交流障礙。學生在學習英文俚語、俗語時應采取理解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上下文語境理解俚語、俗語含義,避免死記硬背,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記憶。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習慣用語、俚語、俗語的使用頻率,將常用的習慣用語進行總結,并對應與其意思相似的中文諺語,實現(xiàn)雙語的熟練轉化、靈活運用。
4.4 重視英漢語法句式結構差別
在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中應區(qū)分中英文句式結構的差異性,當of用于英文句子中時,其表達的語序與漢語語序完全相反,例如“It is the first day of this month.”漢語意思為:“這是本月的第一天?!倍荒芨鶕?jù)英語語序翻譯為:“這是第一天的本月?!比绻醋⒁庥h句式結構的差別,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
4.5 創(chuàng)建跨文化交際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英語學習中,應更注重英語的實用性,以交流為主要目標。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建真實場景,讓學生在實際場景中進行模擬練習,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比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超市購物的真實場景,以學生合作或學生、教師對話的形式開展角色扮演,充分利用現(xiàn)有知識進行對話練習,在對話練習中注意中西方文化差異,使用更符合英語習慣的表達方式。
另外,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自由練習英文場景對話,選擇中西方文化差異性較大的場景進行練習,同時還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習慣差異。例如在中西方送禮物的場景中,中國會在送禮物的賓客走后再打開禮物,避免尷尬;而西方習慣于在送禮賓客面前打開禮物,以表尊重。
4.6 增加英文閱讀加強文化滲透
閱讀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教師在課堂上應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英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英文閱讀習慣,通過設立英文閱讀角,鼓勵學生分享喜歡的英文故事,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英文的理解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從閱讀中了解西方的思維方式及文化差異。
4.7 強化學生英文說寫輸出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應更注重學生說、寫輸出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定期組織英文故事分享會,讓學生將看過的英文故事進行復述、講解,提高學生的英文思維能力,在復述中學習更地道的英文表達;在英語寫作方面,可以讓學生利用現(xiàn)有英文知識以及掌握的俚語俗語,自己編創(chuàng)英文故事,通過寫作鞏固準確的英文表達。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對英語學習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應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從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促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掌握西方思維方式,加速全球一體化的發(fā)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