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美
和我搭檔的小王老師,名校研究生畢業(yè),今年剛?cè)肼?,擔任我們班的班主任。小姑娘朝氣蓬勃,對學生特別好,從不舍得對學生發(fā)脾氣。學生對她也特別親,課后總是圍著她:這個拉著小手,那個拽著衣角,“王老師王老師”地叫個不停。
可惜好景不長,小姑娘很快便“麻了爪”:課堂亂糟糟的,遲到的、說話的、做小動作的特別多,班級紀律越來越差;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一半時間要用來維持秩序。小姑娘再也沒有了剛開始的燦爛笑容,愁眉苦臉地來找我訴苦。
小學生心智不成熟,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沒有概念,更難以有意識地管理自己。他們就像一只只好奇的貓,一次次地試探老師的底線。一開始,可能只是課堂上偷偷地做個小動作,然后就是大膽地和同學打鬧,最后可能是故意與老師作對以引起老師關(guān)注。此時教師在他們面前已無任何威嚴。
教師沒有威嚴,學生就不好管,教育工作就會事倍功半。這并不是說教師要面無表情,手段嚴厲,學生見了如同老鼠見了貓,而是指師生之間應(yīng)保持適當?shù)木嚯x。曾子曰:“狎甚則相簡,莊甚則不親。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歡,莊足以成禮而已?!钡S多教師,尤其是一些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往往追求學生對自己的親近,一味寬容,甚至過度地放縱或討好學生,以致迷失其中,最終混淆了師生之間的邊界,學生變得肆無忌憚、不服管教,自己面對學生時束手無策、無所適從。
我們總想給學生最多的關(guān)愛、最大的自由,留下最好的印象,可一旦忽視了師生之間的邊界,學生對老師“毫無敬畏”,所謂的“親近”就變成了他們眼中的“軟弱可欺”,所謂的“寬容”就變成了對學生毫無底線的放縱。
“親其師,信其道?!睅熒g要建立起良好的關(guān)系。但這種關(guān)系,除了情感上的親近,更多的是學生對老師人格、品行、學識的一種信服和尊敬。沒有這份尊敬,學生多半聽不進老師的教導,遑論主動學習。教師只有堅守一定的原則,讓學生從心底產(chǎn)生敬畏,學生才會跟從老師,接受教育,改變自己。因此,教師應(yīng)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握好與學生相處的尺度,與學生保持適當?shù)木嚯x。
首先,教師要擺正心態(tài),不討好、縱容學生。明確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哪些必須嚴管,哪些可以輕拿輕放。譬如,小孩子玩鬧,相互抱著在操場上打滾,自可一笑了之;但學生之間發(fā)生霸凌,則當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其次,教師要言而有信,堅守底線,賞罰分明。教師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方能取信于學生。獎懲一定要有理有據(jù),教師要管住自己的情緒,管住自己的手和嘴,切不可心血來潮、意氣用事。
最后,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表明態(tài)度。明確告訴學生上課應(yīng)怎么樣,下課應(yīng)怎么樣;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只有明確了規(guī)則,學生才會進退有度。
心中有愛,言行有度。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但僅有愛仍不是教育。教育不僅要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還要有尺度。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度市南京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