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促進大蒜產(chǎn)量的不斷提升,以民樂紫皮大蒜為研究材料,采用腐植酸與不同比例控釋氮肥[m(N)∶m(P2O5)∶m(K2O)=18∶10∶20]配施方式,通過隨機區(qū)組試驗,對照組為100%控釋氮肥,試驗組為腐植酸+10%控釋氮肥(T1)、腐植酸+27.8%控釋氮肥(T2)、腐植酸+50%控釋氮肥(T3)、腐植酸+72.2%控釋氮肥(T4),分析腐植酸復合肥對大蒜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在出苗期,各處理大蒜株高、假莖直徑無顯著差異(p>0.05),出苗期、返青期的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出苗期、返青期、分化期、膨大期的大蒜株高和假莖直徑均以T4處理為最大,分化期和膨大期的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以T4處理為最多;與常規(guī)施肥CK相比,腐植酸+72.2%控釋氮肥處理下的蒜頭橫莖、蒜薹長度、單薹重、單頭重、鱗莖產(chǎn)量及蒜薹產(chǎn)量分別提高了15.3%、15.6%、60.5%、25.0%、24.9%及17.4%。腐植酸+72.2%控釋氮肥配施處理為最佳,能夠促進大蒜生長,提高大蒜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 大蒜;腐植酸復合肥;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S633.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2.014
大蒜屬于百合科蔥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為硬葉蒜和軟葉蒜,其中硬葉蒜在我國最為常見。大蒜主要由多數(shù)肉質(zhì)、瓣狀的小鱗莖組合排列而成,由白色或者紫色膜質(zhì)鱗莖外皮包裹,葉片扁平,呈寬形或者披針形,傘形花序,間有數(shù)花,常為淡紅色。大蒜具有食用價值,還可以起到驅(qū)蟲避害的作用。為了提高大蒜產(chǎn)量,需要對大蒜種植方式進行分析研究,尤其是施肥方式。不少學者對腐植酸的應(yīng)用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但是關(guān)于腐植酸與不同比例的控釋氮肥的混合配施研究較少?;诖?,開展了腐植酸復合肥對大蒜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及品質(zhì)影響的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蔬菜種植地,處于東經(jīng)102°46′~104°02′、北緯34°10′~35°10′,屬高原性大陸氣候區(qū),寒冷濕潤,冬夏溫差小,平均氣溫5.6 ℃,年降水量487.1 mm,年日照時間2 450.4 h,無霜期114 d。該地區(qū)以棕壤土為主,有機質(zhì)含量18.78 g·kg-1、硝態(tài)氮含量8.1 mg·kg-1、銨態(tài)氮含量6.4 mg·kg-1、速效磷含量30.8 mg·kg-1、速效鉀含量166.6 mg·kg[1]。
1.2 試驗材料
以民樂紫皮大蒜為研究材料,采用腐植酸與不同比例控釋氮肥[m(N)∶m(P2O5)∶m(K2O)=18∶10∶20]配施的方式,共投入養(yǎng)分1 500 kg·hm-2(折合純N 27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300 kg·hm-2),各處理施肥時,各元素含量保持一致。對照組為100%控釋氮肥,試驗組為腐植酸+10%控釋氮肥(T1)、腐植酸+27.8%控釋氮肥(T2)、腐植酸+50%控釋氮肥(T3)、腐植酸+72.2%(T4)。各處理腐植酸施用量相同,均為60 kg·hm-2。
1.3 試驗設(shè)計
于2021年9月10日開始播種,種植密度為35萬株·hm-2,采用條播方式,行距和株距分別為22 cm、10 cm,按照蒜瓣鱗莖盤朝下、蒜瓣尖朝上進行種植,播種后,覆蓋2 cm的土層,將溝填平。完成種植后,采用大水漫灌,澆勻澆透水,之后噴施除草劑,覆蓋地膜。同時,在出苗期、返青期、分化期、膨大期分別澆越冬水、返青水、催薹水、澆鱗莖膨大水[2-3]。每個小區(qū)面積設(shè)置為50 m2(寬5 m×長10 m),每個小區(qū)作為一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設(shè)置的對照組和試驗組的5個處理全部作為基肥,在種植前隨耕地一次施入,其余時期不追肥。除上述措施以外,其他管理與大田管理一致。試驗于2022年5月10日收獲蒜薹,5月30日收獲蒜頭。
1.4 測定項目與指標
1.4.1 測定生長指標
于大蒜生長的出苗期、返青期、分化期、膨大期,從每個小區(qū)中隨機選取長勢均勻的植株3棵,每個處理共計9棵。植株高度和假莖直徑用卷尺和游標卡尺測定。葉片數(shù)量是從植株頂葉到植株下部的所有新鮮葉片。
1.4.2 測定蒜薹和鱗莖產(chǎn)量
待蒜薹抽出打彎時,開始采收蒜薹,采收的部分為地面向上15 cm處,各小區(qū)全部采收完畢后,統(tǒng)計蒜薹產(chǎn)量;每個處理采收蒜薹后,隨機抽取20根蒜薹,用卷尺測量每根蒜薹長度,取平均值;用電子天平測量每根蒜薹重量,取平均值。
待大蒜的蒜薹基部開始變軟,且地上部分植株開始變黃,采收各小區(qū)鱗莖產(chǎn)量,采收后,要清理鱗莖上的泥土,剪掉鱗莖上的全部毛根及蒜薹后再進行稱重,記錄各小區(qū)產(chǎn)量;大蒜鱗莖采收結(jié)束后,需要自然風干20 d,之后從每個處理當中隨機抽取蒜頭,共計10個,將每頭蒜的表面泥土清理干凈,并去掉根須,然后用電子天平稱取每頭蒜的重量,取平均值。蒜頭橫莖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取平均值。
1.5 統(tǒng)計與處理
運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8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并且用DPS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4]。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腐植酸復合肥對大蒜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2.1.1 對大蒜株高的影響
由表1可知,在出苗期,各處理大蒜株高無顯著差異(p>0.05),T4處理最大,為23.7 cm。在返青期、分化期、膨大期,T2、T3、T4處理大蒜株高均明顯高于CK、T1,其中T4處理最大,與CK相比,分別增加8.9%、14.0%、13.1%;與T1相比,分別增加7.5%、12.6%、9.8%。
2.1.2 對大蒜假莖直徑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出苗期,各處理大蒜假莖直徑無顯著差異(p>0.05)。在返青期、分化期、膨大期,T2、T3、T4處理大蒜假莖直徑明顯高于CK、T1,其中T4處理最大,與CK相比,分別增加37.6%、33.8%、37.1%;與T1相比,分別增加25.4%、16.0%、15.0%。
2.1.3 對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出苗期和返青期的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在分化期、膨大期,T2、T3、T4處理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明顯高于CK、T1,其中T4處理最大,與CK相比,分別增加33.9%、22.0%;與T1相比,分別增加10.4%、7.7%。
2.2 腐植酸復合肥對大蒜產(chǎn)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T1、T2、T3、T4處理的蒜頭橫莖、蒜薹長度、單薹重、單頭重、鱗莖產(chǎn)量及蒜薹產(chǎn)量均顯著高于CK,其中T4處理最大,蒜頭橫莖、蒜薹長度、單薹重、單頭重、鱗莖產(chǎn)量、蒜薹產(chǎn)量與CK相比,分別增加15.3%、15.6%、60.5%、25.0%、24.9%、17.4%。T1、T2、T3、T4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
3 結(jié)論與討論
在出苗期,各處理大蒜株高、假莖直徑無顯著差異(p>0.05),返青期、分化期、膨大期的大蒜株高和假莖直徑均以T4處理為最大;各處理出苗期和返青期的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無顯著差異(p>0.05),分化期、膨大期的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均以T4處理為最大,T2、T3、T4明顯高于CK(p<0.05);各處理出苗期大蒜株高、蒜薹粗及大蒜植株葉片數(shù)無顯著差異,說明腐植酸復合肥能夠增強土壤肥力,使得大蒜營養(yǎng)更豐富,避免前期生長過于旺盛,為后期大蒜植株的生長提供良好條件[5]。T1、T2、T3、T4處理的蒜頭橫莖、蒜薹長度、單薹重、單頭重、鱗莖產(chǎn)量、蒜薹產(chǎn)量均顯著高于CK,其中T4處理最大,比CK分別增加15.3%、15.6%、60.5%、25.0%、24.9%、17.4%。T1、T2、T3、T4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腐植酸復合肥能夠穩(wěn)定促進大蒜產(chǎn)量提升。綜上得出,腐植酸+72.2%控釋氮肥配施處理為最佳,對大蒜生長及產(chǎn)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幫助。
參考文獻:
[1] 劉會麗,黃迎康,李莎莎.腐植酸復合肥對小麥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影響[J].腐植酸,2023(3):57-61.
[2] 張漢卿,余赟,張洪江,等.不同復合肥套餐對大蒜生長和產(chǎn)量的影響[J].腐植酸,2022(3):87-92.
[3] 趙際翔,范仲卿,郭新送,等.控釋氮鉀肥料及其配合使用對大蒜生育特性及土壤養(yǎng)分變化的影響[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9,35(33):64-70.
[4] 黃立強,李鳴鳳.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對大蒜生長發(fā)育、產(chǎn)量以及經(jīng)濟效益的影響[J].腐植酸,2018(1):26-29.
[5] 譙祖勤,楊浩然,彭星運,等.腐植酸對土壤固碳減排效應(yīng)的應(yīng)用研究進展[J].腐植酸,2023(3):1-8.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