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銀華,陳創(chuàng)杰,廖燕飛
吳川市人民醫(yī)院婦科,廣東 湛江 524500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通常會并發(fā)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R-HPV)感染,屬于宮頸癌較為常見的一種癌前病變,有文獻顯示,持續(xù)、潛在的HR-HPV感染是CIN病變?yōu)閷m頸癌的一個主要因素[1-2]。因此,盡早診斷和及時、有效的干預CIN合并HR-HPV感染于宮頸癌發(fā)病降低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是治療CIN的常用物理方式之一,但術后易出現陰道流液、出血脫痂,創(chuàng)面修復需較長時間,且不能完全清除低HPV 感染,會殘留一定的負荷量,術后容易復發(fā)[4-5]。干擾素α-2b栓可發(fā)揮抗腫瘤、抗病毒與免疫調節(jié)功能,為臨床干預CIN的常用藥,然而單一使用效果不理想。乳桿菌活菌膠囊為常見的一種婦科微生態(tài)藥物,能夠補充陰道中正常生理細菌,對陰道中菌群進行調節(jié),同時還能消除、抑制陰道有害細菌。本研究主要探討乳桿菌活菌膠囊聯合干擾素α-2b 栓在CIN 伴HR-HPV 患者宮頸LEEP術后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4 月至2021年10 月于吳川市人民醫(yī)院婦科治療的134 例CIN 伴HR-HPV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2)LEEP之前HR-HPV陽性;(3)LEEP之后檢查病理顯示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同時沒有切緣累及;(4)術后6 個月內沒有性生活。排除標準:(1)隨訪過程中懷孕者;(2)伴糖尿病、高血壓者。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組,其中78 例術后采用陰道放置用乳桿菌活菌膠囊聯合干擾素α-2b 栓治療者納入觀察組,56 例采用僅采用干擾素α-2b栓治療者納入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23~43 歲,平均(35.87±5.15)歲;孕次1~4 次,平均(2.14±0.98)次;產次1~3 次,平均(1.68±0.76)次。對照組患者年齡22~45 歲,平均(36.32±4.96)歲;孕次1~4 次,平均(2.25±1.05)次;產次1~3 次,平均(1.54±0.69)次。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擇干擾素α-2b栓治療。于LEEP 術后,在第1~6 個月(非經期)使用干擾素α-2b 栓(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103,規(guī)格10 萬IU/粒×5 粒)治療,放置于陰道中,1 枚/晚,隔1 d 一次。觀察組患者在LEEP術后的1 個月、2 個月、3 個月(非經期)使用干擾素α-2b栓(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相同)治療,4個月、5個月、6 個月(非經期)選擇乳桿菌活菌膠囊(內蒙古雙奇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30005,規(guī)格0.25 g×5 粒)治療,放置于陰道中,1 枚/晚,持續(xù)使用10 d。兩組患者均于LEEP 術后第7 個月且月經干凈后(3~7 d)復查,復查之前要禁止對陰道沖洗或用藥,禁止性生活。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檢測)方法 (1)CIN 療效:治療6 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CIN 療效[6]。治愈:術后6 個月經檢查發(fā)現沒有CIN存在;病變殘存或持續(xù):術后6 個月經檢查發(fā)現殘留CIN。(2)陰道微生態(tài)指標:治療6 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陰道微生態(tài)指標。膀胱截石位保持,收集陰道分泌物兩份,其中一份涂片革蘭染色,一份生理鹽水濕片檢查,使用精密試紙對陰道pH 值進行測定,pH 檢測范圍為3.8~5.4,檢測微生態(tài)功能選擇愛必微試劑盒,必須嚴格依據試劑說明書。正常陰道微生態(tài)標準:菌群密集度Ⅱ~Ⅲ級;菌群多樣性Ⅱ~Ⅲ級;H2O2陰性;乳桿菌屬優(yōu)勢菌,Ⅰ~Ⅱa 級;陰道pH<4.5。上述五項內出現一項不正常就為微生態(tài)失衡。(3)預后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相關指標,包括細菌性陰道病(ΒV)、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VC)、HR-HPV。ΒV診斷標準[7]:線索細胞陽性,免疫熒光法對陰道分泌物內的加德納菌進行檢測,有超過10個加德納菌就為陽性;pH>4.5;胺臭味試驗陽性,于玻片上放置少許陰道分泌物,然后添加氫氧化鉀溶10%1~2滴,出現腥臭氣味,就為陽性。必需同時滿足上述3點才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CIN 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CIN 治愈率為91.03% (71/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21%(41/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536,P=0.006)。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陰道微生態(tài)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菌群密集度Ⅱ~Ⅲ級、菌群多樣性Ⅱ~Ⅲ級、乳酸菌Ⅰ~Ⅱa級、pH值≤4.5、H2O2陰性占比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陰道微生態(tài)指標比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vaginal microecolo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n(%)]
2.3 兩組患者的預后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HR-HPV、ΒV、VVC 陽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相關指標比較[例(%)]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gnostic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CIN 合并HR-HPV 感染的治療方式較多,目前主要采用保守微創(chuàng)術式治療,LEEP 術最為常用。LEEP術借助高頻電刀的電波切除病變宮頸組織,保留患者子宮,保存生育能力,且不影響病變附近組織,產生的疤痕較少[8]。但是,臨床研究顯示LEEP術造成的創(chuàng)面愈合緩慢,通常需8周才能恢復,期間由于毛細血管斷裂、組織焦痂脫落及創(chuàng)面感染等,會導致陰道流液、出血等合并癥,同時LEEP術不能將病灶完全切除,可能會造成殘留,特別是宮頸管中的HPV 病灶較難處理,殘留于宮頸內的低負荷量HR-HPV可能繼續(xù)感染,從而造成HR-HPV合并CIN復發(fā)[9-10]。
干擾素α-2b栓溶解于宮頸表面,能夠與病灶細胞表面受體特異性結合,有效阻止病毒復制,可增強單核吞噬細胞的吞噬效應,同時調節(jié)性激素分泌,促進宮頸創(chuàng)面愈合[11-12]。乳桿菌活菌膠囊會使補充陰道乳桿菌,乳桿菌定植后持續(xù)繁殖,能夠促進陰道微環(huán)境恢復,增加陰道防御力[13]。同時,通過其代謝產物過氧化氫、抗體、細菌素等,對致病菌黏附產生拮抗作用,使陰道中的致病菌繁殖被抑制或殺滅,降低創(chuàng)面感染風險[14-15]。本研究顯示,乳桿菌活菌聯合干擾素α-2b栓治療的患者CIN 療效明顯高于干擾素α-2b 栓治療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乳桿菌活菌聯合干擾素α-2b栓遠期療效較理想,能夠防止CIN復發(fā),能夠在宮頸癌預防中發(fā)揮一定作用。本研究顯示,乳桿菌活菌聯合干擾素α-2b 栓治療患者的ΒV、HR-HPV、VVC陽性率明顯低于干擾素α-2b 栓治療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CIN 伴HR-HPV 患者LEEP 術后聯合使用乳桿菌活菌、干擾素α-2b栓能明顯改善陰道環(huán)境。ΒV的特征是陰道乳桿菌減少,其他微生物大量繁殖,主要是厭氧菌過度繁殖,條件致病菌及生長,像人型支原體、動彎桿菌及消化鏈球菌等,若陰道發(fā)生炎癥時,上述幾項是最常見的病原體[16]。細菌性陰道病能損壞正常的陰道微生態(tài),進而增加生殖道感染概率。陰道中乳桿菌屬于主要的定植菌群,與陰道內正常免疫水平及微生態(tài)平衡密切相關,同時,乳桿菌會提供諸多同HPV 有關的保護性物質[17]。相關研究表明,乳桿菌在宮頸癌細胞中發(fā)揮細胞毒作用,使用乳桿菌對宮頸癌細胞進行治療,能誘導細胞死亡、抑制細胞增殖,這提示微生物群、宮頸細胞可能與代謝物存在一定相關性[18]。本研究顯示,CIN 伴HR-HPV 患者LEEP 術后使用乳桿菌活菌,可明顯改善優(yōu)勢菌群正常率及菌群密集度、多樣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前病變LEEP 術后應用乳桿菌活菌膠囊,CIN 患者LEEP 術后菌群的密集度、多樣性、優(yōu)勢菌群正常率出現明顯改善,pH明顯下降,AV、ΒV、VVC 以及滴蟲性陰道炎的檢出率也出現降低。說明乳桿菌活菌膠囊聯合干擾素α-2b 栓可改善CIN 伴HR-HPV 患者LEEP 術后陰道微生態(tài),維持其陰道微生態(tài)平衡。本次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納入病例數較少,可能對結果有一定影響,還需加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乳桿菌活菌膠囊聯合干擾素α-2b 栓可改善CIN 伴HR-HPV 患者LEEP 術后陰道微生態(tài),降低細菌性陰道病陽性率,使陰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維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