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海
1936年,金克木和一位女性朋友到南京莫愁湖游玩。因女孩淘氣,他們被困在一條單槳的小船上。兩個人誰也不會劃船,船被撥得團團轉(zhuǎn)。女孩嘴角帶著笑意,一副狡黠神氣的樣子,仿佛在說:“看你怎么辦?”年輕氣盛的金克木便專心研究起劃船。經(jīng)過短時間摸索,他發(fā)現(xiàn),因為小船沒有舵,槳是兼舵用的,“槳撥水的方向和用力的大小指揮著船尾和船頭??此苿澦?,實是撥船”。在女孩的注視下,金克木應(yīng)對了人生中一次小小的考驗。
1939年,金克木在湖南大學教法文,暑假去昆明拜訪羅常培先生。羅常培介紹他去見當時居于昆明鄉(xiāng)間,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的傅斯年。見面后,“霸道”的傅所長送他一本有英文注解的拉丁文版《高盧戰(zhàn)記》,勸他學習拉丁文。金克木匆匆學了書后所附的拉丁語法概要,就從頭讀起來。“一讀就放不下了。一句一句啃下去,興趣越來越大。真是奇妙的語言,奇特的書?!本瓦@樣,金克木學會了拉丁文。
20世紀40年代,金克木在印度結(jié)識漢學博士戈克雷。其時,戈克雷正在校勘梵文本《集論》,就邀請金克木跟他合作。因為原寫本殘卷的照片字太小而且不是十分清楚,他們就嘗試從漢譯本和藏譯本將其先還原成梵文。結(jié)果,讓他們吃驚的“不是漢譯和藏譯的逐字‘死譯’的僵化,而是‘死譯’中還有各種語言本身的習慣和特點。三種語言一對照,這部詞典式的書中拗口的句子竟然也明白如活了,不過需要熟悉他們各自的術(shù)語和說法的‘密碼’罷了”。找到了這把鑰匙,兩個人的??惫ぷ髟絹碓巾樌?/p>
上面三個故事,看起來沒有多大的相關(guān)性,但如果不拘泥于表面的聯(lián)系,而把探詢的目光深入金克木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這些不相關(guān)的文字或許就會變得異常親密。簡單地說,這是一種“眼前無異路”式的方法,即集全部心力于一處,心無旁騖地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
(林 一摘自上海文藝出版社《書讀完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