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靈魂深處的歷史記憶

        2023-05-23 00:00:00周建忠
        關鍵詞:詩詞研究

        [關鍵詞] 雨花英烈;詩詞;研究

        蘇軾說過,是處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以萬計在雨花臺犧牲或者掩埋在雨花臺的英烈,慷慨捐軀,前赴后繼,為革命為人民為理想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鑄就了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理想主義的革命史詩。但令人遺憾的是,雨花英烈大部分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來,其中只有1519人留下姓名。至于留下遺物遺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由此觀之,雨花英烈留下的部分詩作,就顯得彌足珍貴,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視角去還原、去探討雨花英烈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理想信仰、人生追求,從而在更深層次上解讀雨花英烈始終如一的信仰堅守、義無反顧、無怨無悔的人生抉擇。

        一、革命已高潮,努力著先鞭

        本文以南京出版社《雨花英烈詩詞》28位烈士130多首詩為主要研究對象,兼及收集、甄別的部分詩作。新詩、歌詞、山歌的數(shù)量,遠在舊體格律詩之上。

        雨花英烈以國事為憂、因貧民苦難而哭,歷史責任促使他們很早就以國家人民為己任,四處奔走,身體力行,而喚起民眾參與革命就是他們革命生涯的重要內(nèi)容,所以沒有創(chuàng)作一首嚴格意義上的“詞”,只有歌詞、歌謠,不是欲吐還吞、含蓄婉約,而是呼喊、是吶喊、是動員、是警醒,比如譚壽林創(chuàng)作的《農(nóng)民歌》《工人歌》《土地革命山歌》《少年先鋒隊歌》,幾乎是涉及不同人群不同年齡不同性質(zhì)的革命宣傳。

        原因是什么? 因為是為工人、農(nóng)民、窮苦大眾而歌,為蒼生痛哭,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就是揭露社會黑暗、揭示窮苦大眾飽受剝削的生計艱難的真實寫照,是來自于最底層的真實的工人之歌、農(nóng)民之歌、窮人之歌,正如白居易所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激發(fā)民眾、喚起民眾,動員更多的工人、農(nóng)民、窮苦大眾奮起反抗反對剝削,著力采用了憤激的語調(diào)、通俗的語言,最貼近的歌詞歌謠,作為宣傳的武器、戰(zhàn)斗的號召! 如譚壽林的《農(nóng)民歌》:

        農(nóng)民吃苦最可憐!

        炎天復冷天,

        窮愁不記年。

        被地主和豪紳,

        吃盡血和汗。

        尤恨惡政府,

        賦稅與苛捐。

        接下來,就著重激發(fā)“備嘗剝削,受盡摧殘”的農(nóng)民,乘著“革命已高潮”,“努力著先鞭”。出身于北京大學的譚壽林,既用了通俗易懂、鼓舞人心的歌詞體,用了平水韻下平一先韻憐、天、年、捐、穿、鞭、堅,同時又穿插了鄰韻殘、酸、園等,達到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藝術效果,舉重若輕,一瀉千里?!豆と烁琛烽_頭也說:“工人吃苦真難當! 自從進工廠,手勞足又忙,資本家虐待我,殘酷似虎狼”。既定性為“虐待”,確定為“殘酷”,則必為“虎狼”,真是一針見血,單刀直入,既是工人立場,又是引領促動。而《土地革命歌》是系列組詩,共16首,每首四句。起承轉(zhuǎn)合,緣起發(fā)展,有理有節(jié),曉暢自然。比如第一首:

        楊柳青青江水平,四邊田野唱歌聲;

        唱歌不唱風流調(diào),單唱農(nóng)民受苦情。

        顯然源自于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兩相比較,譚壽林雖然沿用原韻,卻風格迥異,將出乎天籟的民間小調(diào),改寫為激勵農(nóng)民覺醒的動員令。進而由淺入深,層層推演,揭示“為何這樣窮”? “就是高租兼重稅,剝削一重又一重”、“官僚地主虎狼兇,欺壓工農(nóng)理不公”。從而突出階段矛盾,勢不兩立,號召農(nóng)民打倒官僚、鏟除地主:“革命一定會成功,到了那時真幸福,工農(nóng)來做主人翁”。一氣貫注,酣暢淋漓,顯示了革命先驅(qū)者的偉大理想。

        這一類的詩歌,在雨花英烈詩詞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比如惲代英《梅花三弄國恥歌》抗議袁世凱政府賣國“二十一條”,抗議日本搶奪我青島、割我臺灣島、蠶食我滿洲。朱務平《頸上血》則控訴軍閥“手中鐵,工人頸上血”,強調(diào)勞苦大眾團結(jié)抗爭,“革命精神永不滅”。鄧中夏《游工人之窟》如果還有點詩詞含蓄雋永之氣的話,那么,《悼歌》則直白無遺,“社會分成兩階級,資本慣把勞工欺”,“帝國主義日橫恣”,“我們只需奮斗去,勝利終是我們的”。張熾《努力奮斗》強調(diào)同胞們“有熱血、有赤心、有犧牲的精神”;顧衡《農(nóng)夫一生最辛苦》用“蘇武牧羊”的調(diào)子,呼吁“忍饑挨餓”的農(nóng)民“醒,醒,醒! 攜手齊斗爭,推翻大地主”,殺盡“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簡直就是詩性的喋血動員令! 還有惲代英《老蠢蟲》、黃勵《工人苦》、顧衡《均糧詞》等,都是為窮苦大眾“鼓與呼”的歌謠體作品。

        雨花英烈大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又是職業(yè)革命家,為工人、為農(nóng)民的創(chuàng)作,動員工人農(nóng)民參加革命的詩歌,既是他們自覺放下身段、主動融入工農(nóng)的具體體現(xiàn),又是他們馬克思主義、共產(chǎn)主義理想追求的文藝武器。比如安徽大學出身、在秋浦縣從事農(nóng)村工作的陳仲亭寫的《歌謠》:

        青的山,

        綠的水,

        燦爛的山河:

        美的衣,

        鮮的食,

        玲瓏的樓閣。

        誰的功?

        誰的力?

        勞動的結(jié)果。

        全世界工農(nóng)聯(lián)合起來?。?/p>

        穿爛衫,

        住茅屋,

        吃的爛番薯;

        工農(nóng)們,

        真辛苦,

        軍閥要拉夫。

        劣紳壓,

        土豪欺,

        貪官污吏搶。

        全世界工農(nóng)聯(lián)合起來啊!

        這是陳仲亭創(chuàng)作、譜曲進而教唱的一首歌謠,因為對象是農(nóng)民,所以歌詞從農(nóng)民的吃穿住行、生活環(huán)境入手,用農(nóng)民的口吻農(nóng)民的語氣農(nóng)民的視野農(nóng)民的立場,突出差別,判斷是非,激發(fā)覺悟,引領抗爭。在風格上既愛憎分明一針見血,同時又淺顯直白通俗易懂,而且?guī)в形娜?、讀書人的沉郁頓挫雅俗共賞,最后歸結(jié)到“全世界工農(nóng)聯(lián)合起來”,末加一個語氣詞“啊”,則加重、突出了聯(lián)合起來共同奮斗的意義。其實,陳仲亭是一個傳統(tǒng)素養(yǎng)深厚的舊體詩人,其《獄中詩》就是一首典型的七律,描述“不堪回首皖江濱,飲馬垢中囚羈身”的人生變故,不斷提醒自己:莫教遺志染污塵!

        二、生死存亡無足論,為家為國為人民

        雨花英烈詩人,在形式選擇上,往往新舊兼善,各取所需。兩種風格,或沉郁頓挫一唱三嘆,或慷慨激昂質(zhì)樸流暢,均源于詩歌寫作的需要:動員民眾,則用新詩新詞;而抒發(fā)內(nèi)心堅持操守,則用自己最熟悉的舊體格律。

        首先,發(fā)自內(nèi)心謳歌祖國山水田園之美。惲代英《游黃山》之二:

        久聞人說黃山好,今日欣登始信峰;列嶂有心爭峻秀,古松無語兀龍鐘;

        置身霄漢星辰近,俯首塵寰煙霧封;到此方知是云海,下藏幽壑幾千重。

        這首七律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偶工整,言意雙擅,頷聯(lián)自下而上,特寫;頸聯(lián)自上而下,虛寫,渲染出難以比肩的黃山之美。但是生逢亂世,世道昏暗,即使?jié)M目青山,秋山紅葉,也是玉簪螺髻。獻愁供恨,梁建新《感時擬贈某將軍》“忍看日落崦嵫后,胡馬紛紛入漢關?!蓖鈹橙肭?,詩人憂患萬分。又,徐楚光《與友人游棲霞山》:

        破碎山河亂如麻,寺僧鐘鼓噪無鴉。

        山楓自有丹橙色,無意勝于二月花。

        首句寫大環(huán)境,山河破碎,紛亂如麻;第二句寫具體環(huán)境,寺僧古院失去往日的禪意,鐘鼓紊亂,鴉噪心煩。鑒此,哪里有心思有心情去欣賞丹橙山楓,頓覺無意無趣。再如王鰲溪《獄中詩》之三則痛心直書,“大好河山被日蠶”:

        漫云虎踞與龍蟠,大好河山被日蠶。建業(yè)分明圖建業(yè),長安未必久長安。

        美人猶唱江南好,壯士高歌易水寒。休到昆侖山上望,西來毒霧日懨懨。

        此詩第二聯(lián),用了回環(huán)手法,在河山一天天被列強蠶食吞并的時刻,“建業(yè)分明圖建業(yè),長安未必久長安。”因為“長安”城不能“長安”,所以身居“建業(yè)”就要“圖建業(yè)”,追求建功立業(yè),詩人居安思危,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在“美人猶唱江南好”的醉生夢死面前,疾呼“壯士高歌易水寒”,顯示了詩人以筆為槍,以報刊媒體為陣地,勇于戰(zhàn)斗不畏強權(quán)的斗爭精神。

        其次,雨花英烈往往用詩歌抒發(fā)革命情懷,言情明志,表達自己矢志報國、不計得失的犧牲精神。雨花英烈趙良璋,曾是國民黨空軍第十一大隊飛行員,194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7年因北平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不幸被捕,第二年在雨花臺英勇就義,年僅27歲。但在1942年就創(chuàng)作了歌曲《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表示“我燃燒不滅的心,會不朽的歡欣”,“愛我的人兒啊,我早就獻給偉大的祖國,請不必哭泣與傷心”,“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高唱著自由和解放”。既是直抒胸臆報效祖國的言志之作,也是他一生追求光明勇于犧牲的真實寫照,感動感發(fā)了多少志士仁人。198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50周年而拍攝的紀錄片《先驅(qū)者之歌》,趙良璋的《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被選用為該片插曲,成為鼓舞激勵后來者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重要思想資源。

        正如呂惠生在刑場就義前朗誦:忍看山河碎,愿將赤血流!最后,雨花英烈詩詞,還真實記錄了他們獻身事業(yè),日夜奔走,不辭辛勞的奮斗過程與奉獻精神。如鄧中夏《過洞庭》兩首:

        其一

        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雪浪拍長空,陰森疑鬼怒。

        問今為何世? 豺虎滿道路。禽獼殲除之,我行適我素。

        其二

        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秋水含落暉,彩霞如赤炷。

        問將為何世? 共產(chǎn)均貧富。慘淡經(jīng)營之,我行適我素。

        兩首詩,從洞庭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入手。第一首,狂風怒吼,野鬼生怒?!把├伺拈L空,陰森疑鬼怒”。“問今為何世? 豺虎滿道路?!边@是一個豺狼當?shù)馈④婇y橫行的黑暗社會,詩人高亢而果敢地提出:“禽獼(你)殲除之,我行適我素。”充滿了革命者的豪情、氣概與執(zhí)著不懈。第二首則是另一番景色,“秋水含落暉,彩霞如赤炷?!苯蕉鄫桑锼痴罩﹃?,彩霞如火,如火如荼,揭示了革命的美好而燦爛的前景,為了“共產(chǎn)均貧富”,必將“慘淡經(jīng)營之,我行適我素?!睙o怨無悔,堅持到底。兩首詩質(zhì)樸自然,前后呼應,以“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鳖I起,渲染出不辭辛苦日夜奔走的氛圍與節(jié)奏,時空轉(zhuǎn)換,樂在其中。“適”字極妙,既是選擇,也是感悟,更是心境。鄧中夏《貢獻于新詩人之前》(《中國青年》1923年10月號)說:

        不才如我,既不配稱為詩人,更不配稱為革命家。憶三年前,過洞庭有一詩。其辭云‘莽莽洞庭湖,五日兩飛渡……慘淡經(jīng)營之,我行適我素?!嗽婋m極幼稚,然而當時頗有朋輩為之感動。

        因為詩人“當時投身實際行動的緣故”,“當時”即1921年10月,鄧中夏應毛澤東之邀請,受北京共產(chǎn)黨小組委派,奔走于武昌、長沙、衡陽等地,五日之內(nèi)兩次過洞庭湖,觸景生情,寄意萬千,既描繪了楚地的“江山之嬌”,又揭示了革命的原動力,一是“豺虎滿道路”,二是“共產(chǎn)均貧富”,而且慘淡經(jīng)營,我行我素,顯示了一個革命家兼詩人的氣概與豪情。

        三、多少頭顱多少血,續(xù)成民主自由詩

        雨花英烈群體,以被捕為界,人生、生活、斗爭以及詩詞表達,就分為兩個階段。被捕之后,往往有大致相同的經(jīng)歷:關押、虐待(包括一餓、二臟、三病、四刑)、威逼利誘(哪怕只要在悔過書上簽字)、走上刑場英勇就義。

        這些英烈群體有三個特點:第一,大部分出自優(yōu)裕的家境,小康以上的占30%,比如惲代英,出身于官宦世家;鄧中夏,出身于官宦家庭;顧衡,書香門第家庭;楊振鐸,出身于富裕農(nóng)民家庭。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出身富裕家庭的革命者,盡管有更好更多的人生道路選擇,盡管有生計無憂進退自如的優(yōu)渥環(huán)境,但他們獻身革命的堅定性、犧牲精神,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即使多年之后的今天,仍然讓我們感到巨大的心靈震撼,切身感受到信仰信念的力量。如果有了堅定的信仰,無論貧窮富貴,都能堅守初心無怨無悔,愿意犧牲一切乃至生命,正如徐楚光所言“生死存亡無足論,為家為國為人民”。如果信念堅定,就會傲骨凜然,如洪靈菲,“絕憐風度足千古,不向人間學折腰”,“何當歌哭燕市上,獨對漾漾萬古天”。但如果信仰漂浮,信念不明,那么,不管是工人農(nóng)民知識分子,不管是貧窮富貴,都會半途而廢,經(jīng)受不了考驗與誘惑,就會信仰迷失、信念動搖,出賣雨花英烈的叛徒,就屬于這種情況,他們往往不是主動投敵的,而是被捕后經(jīng)受不住誘惑與考驗,半途失節(jié),毀己害人,最后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為萬人所指。

        第二,28位烈士中,有明確記載被叛徒出賣的就達16人,正如朱克靖《古風》所云:“此身早許國,被賣作楚囚。”明確寫道被叛徒出賣,但“身心獻黨國,一死何足愁!”鄧中夏曾經(jīng)詠嘆投身革命必然孤獨的情形:“高山流水知音少,不見鐘期嘆奈何?”由此可見,內(nèi)心的堅守需要多么強大的信念支撐。惲代英《獄中詩》云:“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既然將人生憂患當做“尋常事”,那么舍生忘死、豪氣赴難,也就顯得很正常了。據(jù)《左傳》“成公九年”記載,說楚囚“鐘儀”被俘后在晉國,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初唐四杰楊炯詩贊:“鐘儀琴未奏,蘇武節(jié)猶新”,代表了歷代文人志士對鐘儀大義凜然,不顧個人安危,深切懷念故國的愛國情操的深情贊頌。惲代英以“楚囚”之典、鐘儀之節(jié),寄托了自己的生死觀、價值觀、國家觀。

        第三,雨花英烈從被捕到犧牲的時間,短的不足一年,最長的汪欲先,四年多。他們往往經(jīng)歷了審訊、折磨、抗爭、絕食、堅持,一直到堅貞不屈,慷慨捐軀,有的堅持斗爭到最后一刻,作絕命詩,表達“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決斷與頑強,正所謂“壯士非無淚,不為斷頭流”(朱克靖)。

        其一,刑訊逼供。高文華《餓囚之死》第三十二寫得驚心動魄:

        藤條竹鞭和木棍,

        鐵鏈鐵銬和麻繩,

        一切都加上了我們這病囚的全身!

        肉皮鞭笞成爛泥,

        手腳被細麻繩緊扎,

        口里塞滿了棉花,

        氣還不能透,

        又怎能夠呼喊!

        真是觸目驚心,“藤條竹鞭和木棍,鐵鏈鐵銬和麻繩”,是虐待囚徒的殘酷的工具、刑具,而“肉皮鞭笞成爛泥,手腳被細麻繩緊扎,口里塞滿了棉花”,則是對囚徒慘無人道地抽打施虐、摧殘身心的過程,可見雨花英烈意志堅守之難,真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推崇與崇拜,這樣的痛苦,遠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承受的、堅持的、堅守的,直至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其二,內(nèi)心摧殘。

        惲代英《時代的囚徒》記載了獄中生活的環(huán)境之差、飲食之惡、失去自由的逼仄空間、手銬腳鐐,但絕不影響內(nèi)心的強大、精神上的堅持,錚錚骨氣,凜凜豪情,因為:

        蚊蠅和蚤虱,

        黃飯和苦菜,

        瘦得了我們的肉,

        瘦不了我們的骨。

        又說:

        鐵 壁和銅墻,

        手銬和腳鐐,

        鎖得住我們的身,

        鎖不住我們的心!

        這里,“肉”與“骨”相對,肉體可以摧殘甚至毀滅,但內(nèi)在的骨氣、志氣、操守,卻不會有絲毫的變化;“身”與“心”相對,可以限制、控制、毀壞我的身體,但摧毀不了我堅強不屈、矢志不渝的強大的內(nèi)心、心志、意志、節(jié)操。作者先后被關押在蘇州、南京的監(jiān)獄,盡管受盡折磨,身心迫害,但貞心不改,始終不吐真情,始終沒有暴露身份。與其說這是一份特別的孤獨,不如說是信仰力量的強大與永恒。

        其三,憤怒反抗。

        趙良璋《囚徒之歌》同樣再現(xiàn)了被捕英烈獄中生活的艱難與不堪,手銬腳鐐之后“夜里不能安安睡,白天不見太陽光。頭發(fā)長,衣服爛,骨瘦如柴口里干。冬天北風冷透骨,夏天蚊蟲苦難當”,但是詩人絕不言棄,堅信黑暗過后就是黎明,不僅要反抗,而且也不放棄“打破牢籠奔他方”的理想與信念。高文華的《火》,則以暴風驟雨、排山倒海般的豪氣,通過排比憤怒地控訴、雷霆般咆哮,從而提出毀壞“一切的廢物”,迎來“一切的創(chuàng)造”。這是雨花英烈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

        把粗暴的東西拋向火中燒;

        把壓迫的建筑拋向火中燒;

        把野蠻的行為拋向火中燒;

        把原始的遺傳拋向火中燒;

        把特殊的權(quán)威拋向火中燒;

        把殘酷的體制拋向火中燒;

        把因襲的一切拋向火中燒;

        把神衣的圣物拋向火中燒;

        把不變的鐵則拋向火中燒;

        把虛假的道德拋向火中燒;

        把自私的罪惡拋向火中燒;

        把這一切所產(chǎn)生的一切,

        都拋向火中燒;

        沾染這一切的污物,

        都拋向火中燒!

        燒! 燒! 燒!

        燒! 燒! 燒!

        一切的廢物都需燒,

        一切的創(chuàng)造都由燒。

        其四,堅信將來。冷少農(nóng)《我們的將來》:

        任他周圍如何黑暗,

        即使無路可走,

        我們的精神:

        依然愈進愈烈!

        不屈不撓,

        不變換!

        雨花英烈之所以能夠承受巨大的身心摧殘與漫漫的囚禁生活,關鍵是心中擁有一片海,眼前就有一束光,始終堅信“精神一貫,前途雖是茫茫,自然會有光明的一天”。楊振鐸《獄中詩》則帶有革命浪漫主義豪情,盡管從“十年寒窗”走到“鐵窗”,但身在監(jiān)牢,志在“飲馬長江水”,人被禁遏,意在“英雄逞豪光”。高波則云“身既陷囹圄,當歌漢蘇武”,可見漢代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的蘇武,也是雨花英烈的重要精神武器。

        至于謝士炎《獄中詩》,則可以看作所有雨花英烈慷慨捐軀九死未悔的概括與特寫:

        人生自古誰無死,況復男兒失意時。

        多少頭顱多少血,續(xù)成民主自由詩。

        “人生自古”,是中國古代詩詞的常用句式,經(jīng)常有這樣的抒情或者感慨,比如人生自古多離別(宋·汪元量)、人生自古悲離別(宋·樓鑰)、人生自古有飄蓬(宋·施宜生)! 文天祥則宕開一筆,以“人生自古”與“誰無死”相組合,以普遍性來突出偶然性,以必然之規(guī)律突出人生選擇的特殊性:死,既然不可避免,那么,關鍵就在于死的意義與價值。文天祥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diào)提出,“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悲壯,沉郁頓挫,表現(xiàn)出他的民族氣節(jié)、舍身取義的生死觀,千古不朽,代代仰視。而謝士炎則在特殊時刻(1948年)特殊環(huán)境(南京監(jiān)獄)抒發(fā)了特殊的心志與豪情,首先引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成句領起全詩,奠定了全詩大氣磅礴情真意切的基調(diào),第二句迅速從理想跌落現(xiàn)實,“況復男兒失意時”,這里的“失意”不是無病呻吟的迷茫惆悵,不是無所事事的愁苦徘徊,而是以“況復”提高一層,更何況是身心失去自由、素志難酬、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更需要貞心自守、高潔自持。第三句則再次從個人生死的考驗擴展到無數(shù)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繼、熱血潮涌,我的奉獻我的犧牲不過是其中光榮的一分子而已。末句仍然歸結(jié)到生死抉擇的目標與理想,為了“民主”“自由”,愿意奉獻自己的生命,來續(xù)寫這一偉大的革命詩篇。

        雨花英烈,他們每個人都有過美好宏大的理想,恨不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推翻舊社會,再使風俗淳。但理想忽然跌落現(xiàn)實、人生不僅有可能戛然而止,而且還要背上種種被誣陷的罪名告別人間,內(nèi)心的痛苦、孤獨,一定是毋庸諱言的。如今,筆者看到一些散文抒寫孤獨,說孤獨是一杯茶、是一杯咖啡、是一杯苦酒,都是無中生有多愁善感的表現(xiàn),而雨花英烈的孤獨,是一座看不見的孤島,是崇高是偉岸,是執(zhí)著是犧牲,正如文天祥《正氣歌》吟誦的境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

        四、傷心千載秦淮水,血淚染灑雨花紅

        雨花英烈在詩詞中滲透、寄寓著兩種情感,冰火兩重,冷熱懸殊。對敵人,嫉惡如仇,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光照日月;而對親人,則一往情深,熾烈如火,甚至纏綿悱惻,感天動地。

        首先,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雨花英烈,往往在詩中表達對家鄉(xiāng)難以忘懷的思念之情,如黃樵松《鄉(xiāng)思》:“十年戎馬久離家,踏遍關山與水涯。待到成功歸故里,攜兒月下種梅花?!边@首七絕,平起平收,表現(xiàn)了詩人的戎馬人生、踏遍天涯的革命英雄主義情懷,同時也期望功成身退解甲歸田的恬淡理想,渴望“攜兒月下種梅花”。

        其次,對家鄉(xiāng)風物、山水、人情的思念,必然聚焦到對父母的思念,對養(yǎng)育之恩的感念、以及養(yǎng)育之恩無以為報的愧疚與遺憾,如汪裕先《新正憶母》就是這種心情的自然流露:

        故鄉(xiāng)遙在白云跡,未曉慈顏可似前? 每憶髫齡垂訓語,更令游子淚如漣。

        幾回受難親懷急,一旦遭囚母體煎。但愿高堂常樂健,休將兒事掛心田。

        這首七律,整飭嚴整,以情取勝,仿佛出乎天籟;由思鄉(xiāng)而思母,頷聯(lián)寫“髫齡”垂訓猶在耳畔,常常想起時,總是淚雨漣漣;頸聯(lián)寫母親對自己的擔心牽掛“幾回受難”時“親懷急”,“一旦遭囚”則“母體煎”。末聯(lián)則將對母親的思念、愧疚、抱憾,轉(zhuǎn)為對母親祝福,而且暗示母親“休將”牽掛,因為大義在身,義無反顧。既寫出了忠孝難以兩全的矛盾,又突出了兒子對母親的牽掛、祝福,千萬不要因為“兒事”而傷身傷神,一定要心里“樂健”堅強活下去! 抑揚頓挫,感人至深。

        當然,在家鄉(xiāng)之情、父母之情、兒女之情之上的,則是夫妻之情相思之情,雨花英烈詩詞在這方面,尤其體現(xiàn)出淋漓盡致聲情并茂的藝術風格。

        其一,歌頌以革命以理想為中心的崇高愛情。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與妻子邱一涵,1940年被新四軍軍部評為模范夫妻后,袁國平于皖南新四軍政治部駐地湯村家中,寫了《贈邱一涵》,用甜蜜、香花、淳酒來烘托愛情的純潔、高尚與美好! 盡管“十年征塵”,依然“問君何事費蹉跎”,蹉跎歲月,感慨良多,愛情雖然甜蜜,但“愿將頭顱拋原野,不隨池流逐濁波”,表達了革命愛情的崇高內(nèi)涵?!皢柧问隆笔莻鹘y(tǒng)詩詞中常用的領起性句式,如宋代葉夢得“問君何事引前旌”、明代孫菁“問君何事到天涯”、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袁國平用“問君何事”領起,是為了突出革命愛情的價值觀、人生觀、生死觀,有可能隨時要犧牲要獻出自己的生命,但崇高的愛情正是在革命的淬火中歷練升華。第二年(1941)袁國平在皖南事變中犧牲,用鮮血與生命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其二,歌頌相知守節(jié)的伉儷。盧志英《獄中詩》其一,記載了一對情侶分別被捕、獄中相逢的震撼場景:

        不期被難又同室,傾吐衷腸兩相知。

        聞君伉儷已就義,常使肝膽照青史。

        這首古風,寫出相知雖短情感綿長,兩情依依,天長地久,有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之慨;從“不期被難”到“同室”關押,從“傾吐衷腸”到兩情相知,從“伉儷情深”到從容就義,簡直又是一個“刑場上的婚禮”! 詩人感慨遙深,贊揚他們肝膽相照永垂青史! 真是生氣遠出,悲壯莊嚴。

        其三,抒發(fā)了對摯愛之妻的無限思念之苦。謝士炎《中秋寄示彥元》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西風起兮鐵窗寒,草木搖落兮夢魂不安:

        月華初上兮誰與同看,望鐵窗兮淚闌干!

        謝士炎是中共著名諜報英雄,身為國民黨北平第十一戰(zhàn)區(qū)長官部作戰(zhàn)處少將處長,主動聯(lián)系中共黨員,積極為解放戰(zhàn)爭提供重要軍事情報。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葉劍英親自主持宣誓儀式,可見其特殊地位與作用。由于情報機構(gòu)被破獲,謝士炎被捕入獄,最后被蔣介石下令處死,是著名的“北平五烈士”之一。1948年中秋節(jié),他在南京獄中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篇。中秋節(jié),從來就是一個期盼家人團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重要節(jié)日,“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名句充分展示了節(jié)日的內(nèi)涵與心情。此詩起句“西風起兮”用宋·謝紫壺《櫂歌聯(lián)句》“西風起兮,落葉黃兮”,寫深秋戀人的痛苦思戀:“泝流光兮,天一方兮。彼美人兮,遙相望兮”,而“鐵窗寒”,則寫兩情相隔,難以排解節(jié)日思念之情。第二句,“草木搖落”,則源于宋玉《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加上“夢魂不安”,則寫出詩人對妻子刻骨銘心、魂牽夢縈的恍惚之狀,頗有陸游“草木搖落壯士悲”的境界。第三句“月華初上”,則情分兩處,真是“一片秋天碧萬尋,月華初上水沉沉”(張耒),一夜相思,兩地情深;最后寫清光夜寒,鐵窗凝望,熱淚闌干,相知永遠,相見實難!

        中共淞浦特委委員汪裕先,1929年秋赴太湖地區(qū)組織農(nóng)民武裝,化名陳石卿,不幸在赴蘇州途中,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先后被關押在上海漕河涇監(jiān)獄、蘇州陸軍監(jiān)獄,最后作為政治要犯被送至南京中央軍人監(jiān)獄。汪裕先被捕后四個月,夫人戴桂芳生下一女兒。1934年,戴桂芳將母女合影寄給獄中的丈夫汪裕先,汪裕先看到了從未謀面的女兒,感慨萬千,回信時在照片背面寫了兩首小詩,并為女兒取名汪慧:

        遙寄芳容慰寂岑,黛眉雙鎖意沉沉。

        雖然相對無言語,已解卿卿一片心。

        嬌娃生小不知愁,頭角軒昂意態(tài)悠。

        只恨阿爺身在獄,數(shù)春未把餅錢留。

        汪裕先被害時年僅26歲,但他是一個革命意志堅定、生命不止斗爭不息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他兩次被叛徒出賣,第一次因而被捕入獄,第二次由判刑8年改為死刑,但他從沒有停止過獄中斗爭,多次組織獄中絕食抗議,橫絕太空,行氣如虹。

        另一方面,汪裕先又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人間至情的丈夫父親,兩首題照詩,是完全合乎格律的七絕,第一首,仄起首句入韻,押韻下平十二侵:岑、沉、心,表達自己對妻子一往情深無可奈何又心心相印的向往,“遙寄”說明母女合照的由來,足以慰藉自己對家人的寂寂思念。第二句寫曾經(jīng)一起戰(zhàn)斗的妻子因丈夫被捕而“黛眉雙鎖”意氣沉沉,倍感牽掛與心痛。三四句則寫盡管相對無言、身無彩翼,但心有靈犀、兩情相通。第二首寫尚未見面的女兒,平起首句入韻,押韻下平十一尤,愁、悠、留,先用對比手法前后呼應,父親“寂寂”而女兒“不知愁”,母親“意沉沉”而女兒“意態(tài)悠”;后用空間轉(zhuǎn)換之法,寫自己身為人父的愧疚,因為身在獄中,所以每年春天都不能發(fā)“餅錢”給愛女,既寫出童真童心,又一波三折,寫出自己的特殊心情,回腸蕩氣,令人動容。

        其四,愛情成為革命的紐帶與基石。1927年3月2日,洪靈菲、秦靜這對共產(chǎn)黨員結(jié)成革命伉儷。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革命政變,洪靈菲被列在通緝的名單中,他迅即逃離廣州,從香港轉(zhuǎn)道避難家鄉(xiāng),于寒食節(jié)寫了一首七律,獻給妻子秦靜:

        故國亂離三萬里,東風吹恨一千年。

        魚龍呼吸江初靜,花鳥唏噓月正圓。

        莫傍山河憂社稷,好從陸地作神仙。

        江邨寒食最蕭瑟,倚仗柴門聽暮蟬。

        這首詩開篇視野宏闊,故國亂離,是實寫;東風吹恨,是虛寫。三萬里,是空間;一千年,是時間,跨越時空,筆墨濃烈,渲染山河破碎、身世飄零的時代氛圍與個人的處境,視為千古名句,絕不過分。頷聯(lián)寫鄉(xiāng)間的寧靜,寫魚龍呼吸、寫花鳥唏噓,是移情、是曲筆,即使月圓江靜,也是局部的短暫的,而且也是令人唏噓不已的?!办o”,又暗指妻子秦靜,花好月圓,正是思念懷人之時,寫出對妻子的思念與憂慮。頸聯(lián)則以“莫傍”與“好從”領起,反話正說,歷史的責任要求自己,不能陶醉山水,而是“憂社稷”、憂國事、憂蒼生。末聯(lián)以寒食節(jié)柴門、暮蟬為意象,突出江邨蕭瑟、思緒蕭瑟的悲苦心情。既是思念懷人,又是直抒志趣;既是愛情,又是憂國,愛情與理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1933年2月,洪靈菲第二次被國民黨列入通緝名單,黨組織將他調(diào)往北平,擔任中共中央駐北方代表秘書處處長。1933年7月26日,由于叛徒出賣,洪靈菲在李大釗烈士侄女的家中被捕,旋即被押至南京,1934年被秘密殺害于南京雨花臺,犧牲時年僅32歲。尸骨埋于何處,至今沒有人知道。秦靜悼念亡夫的詩句“君兮君兮埋骨處,恐與風塵同飛空!”,至今令人悲慟。

        其五,用詩歌見證生死不渝、跨越世紀的愛情。最典型的就是雨花英烈譚壽林,他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得到李大釗等早期馬克思主義領袖的直接教育與影響,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擔任中共梧州地委書記、中華全國海員總工會秘書長、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1931年4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敵人對他威逼利誘,繼而施以各種酷刑,譚壽林以鋼鐵般的意志,面對種種重刑,堅貞不屈,始終嚴守黨的機密。5月30日,譚壽林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時年35歲。早在1927年譚壽林回鄉(xiāng)組織農(nóng)民協(xié)會時,寫出了“殺頭當作風吹帽,坐監(jiān)也要闖上天”的豪邁志向;4年后,他以自己的鮮血生命、生死抉擇,踐諾了壯士拂劍、浩然彌哀的莊嚴追求。

        值得大書特書的,不僅是譚壽林剛毅堅強的革命意志,還有感人肺腑的革命愛情。1928年10月,譚壽林在上海擔任全國海員總工會秘書長期間,邂逅了同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的錢瑛,兩人結(jié)為夫妻。兩個人為了革命事業(yè)四處奔走,聚少離多。1931年5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譚壽林還深情記掛著妻子的安危和從未謀面的女兒,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寫道:

        在看得見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見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這首情詩,以視覺轉(zhuǎn)換與限定,抒發(fā)對妻子永世不渝心有靈犀的愛情。錢瑛,也是一位傳奇色彩濃郁的革命英雄,曾經(jīng)獨自一人,在洪湖組建了一支赤衛(wèi)隊,成為電影《洪湖赤衛(wèi)隊》韓英的原型之一。錢瑛回憶,他們結(jié)婚時間雖有3年多,但為了革命工作,天各一方,在一起“相處僅百余日”。譚壽林犧牲之后,她始終沒有再婚。1959年,譚壽林自傳體小說《俘虜?shù)纳€》出版,已是共和國首位監(jiān)察部部長的錢瑛,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波瀾,賦詩一首緬懷親人:

        《生還》何處寄萍蹤,驟雨狂風肆逞兇。幾度鐵窗堅壯志,千番苦戰(zhàn)表精忠。

        丹心貫日情如海,碧血雨花氣若虹。三十一年生死別,遺篇再讀憶初逢。

        這是一首七律,回腸蕩氣,沉郁激揚。首聯(lián)采用倒敘手法,一下子定格到萍蹤不定、狂風驟雨、敵人肆虐、身處險境的1928年,這是錢瑛終生銘記的一個特殊的年份:他們收獲了愛情結(jié)為伉儷,譚壽林創(chuàng)作了自傳體小說《俘虜?shù)纳€》在報刊連載。末聯(lián)所說“三十一年”“憶初逢”,都是指的“那年那人那事那情”,想起當年生離死別、陰陽間隔,如今看到“遺篇”出版,一喜一悲,悲從中來,不可遏制。頷聯(lián)概括了丈夫短暫一生可歌可泣的兩個戰(zhàn)場:千番苦戰(zhàn)、幾度鐵窗,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堅守壯志、懷表精忠。如果說“千”是約數(shù),概言其多,那么,“幾度”則是實寫,譚壽林多次被捕被拘,囚于鐵窗,但壯心不移,守節(jié)不變,則始終如一。頸聯(lián)再次回到眼前(1959年),錢瑛抒發(fā)對亡夫的思念與仰慕,頓時提高了歷代“悼亡”題材的層次與品位,丈夫當年血灑雨花,血染雨花,血溉雨花,丹心足以貫日月,氣概足以貫長虹,可與日月爭光,當與日月同輝! 盡管時代變遷,譚壽林當年的理想已經(jīng)實現(xiàn),但這樣的精神、這樣的操守,這樣的境界,依然是我們今天需要堅守、需要承繼、需要弘揚的寶貴遺產(chǎn)與思想源泉。

        五、結(jié)語

        以上筆者從四個方面對雨花英烈詩詞做了縱向的內(nèi)容定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雨花英烈的思想行為是始終如一,他們的人生抉擇、社會實踐、生命奉獻、文學表現(xiàn),是完全一致的。文學表現(xiàn),詩詞創(chuàng)作,再一次見證、展示了他們的美好追求與不懈努力,也再次告訴我們:支撐雨花英烈英勇獻身喋血雨花的最根本、最核心要素,是理想,是信念,是信仰,是對國家對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們不怕犧牲、勇于斗爭;他們堅守信仰、寧死不屈,正如鄧中夏所說,“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共產(chǎn)黨員?!?/p>

        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人類社會最普遍、最深刻的精神現(xiàn)象,它是一個整體性的精神姿態(tài)、一種綜合的精神活動。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而雨花英烈精神,正是我黨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氣若長虹,光照日月,可以幫助我們夯實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握思想之舵,從而永葆初心、永擔使命。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展壯大的百年歷史上,像雨花英烈這樣的英雄豪杰,還有成千上萬。據(jù)統(tǒng)計,為國家和人民壯烈犧牲的烈士先后有2000多萬人,而留下姓名的只有約196萬人,歷史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你們:你們活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活在你們的事業(yè)中。

        筆者情不自禁:仰望你看過的星空,腳下大地依然悠悠綠葉長風;你留在風中搖曳的那抹紅,照耀在我們的心中。

        筆者不僅想起《魯拜集》第十九首中文翻譯,原文如下:

        Isometimesthinkthatneverblowssored

        TheRoseaswheresomeburiedCaesarbled;

        ThateveryHyacinththeGardenwears

        DroptinherLapfromsomeoncelovelyhead.

        郭沫若譯:帝王流血處的薔薇花,顏色怕更殷紅;花園中的玉簪兒,怕是植根在美女尸中。

        聞 一多譯:我怕最紅的紅不過,生在帝王喋血處的薔薇;園中朵朵的玉簪兒怕是,當年美人頭上墜下來的。

        鄭延國譯:花紅紅不過,先烈流血犧牲地方的玫瑰;園中紅寶石,昔日美女頭上墜下的翡翠。

        筆者仰慕雨花英烈的崇高境界,譯為:周建忠譯:一片花紅最艷處,先烈熱血染成的玫瑰;園中紅寶石,正是紅色佳麗頭上的翡翠。

        有道是:

        萬古高臺帶淚痕,離騷一曲誦招魂。

        梨花院落溶溶雨,滴血玫瑰蔓草存。

        猜你喜歡
        詩詞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nèi)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46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關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0:52
        蜜臀性色av免费| 久久国产劲爆内射日本|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网|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小黄片视频免费播放| 日本女优久久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三级18| 亚洲男同gay在线观看| 国精产品推荐视频|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 素人激情福利视频|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 国产绳艺sm调教室论坛| 性一交一乱一伦a片| 91精品91| 男女后入式在线观看视频| 神马影院日本一区二区| 极品少妇小泬50pthepon| 熟妇丰满多毛的大隂户|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观看| 欧洲亚洲色一区二区色99|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中文字幕国语| 白白色最新福利视频二| 超级乱淫片国语对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 开心激情站开心激情网六月婷婷 | 蜜桃av在线播放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久久久中出| 国产自拍偷拍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日本高清视频永久网站www| 娇妻玩4p被三个男人伺候电影|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无码| 小12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