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全德,徐忠海,肖志強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1神經內科,2神經外科,河南商丘 476100
浸潤性生長是腦膠質瘤的主要臨床特征,患者大腦中的健康組織與腫瘤組織穿插混合,無法區(qū)分,邊界模糊[1-2]。腦膠質瘤細胞會產生具有溶解性的物質和不同程度的組織毒素,惡性程度較高,患者的預后較差[3]。腦膠質瘤又被稱為惡性腦腫瘤,屬于神經膠質瘤,在腦腫瘤中占比較大[4]。近年來,雖然中國的醫(yī)療水平在不斷進步,但腦膠質瘤患者的總生存期仍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同時,臨床腦膠質瘤的治療手段也在不斷增多,但均無法治愈,復發(fā)率較高[5]。腦膠質瘤屬于大腦原發(fā)性腫瘤,目前,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腦膠質瘤良惡性和預測患者預后的主要方法,但因為影響病理檢查的因素過多,導致檢測不具有連續(xù)性,準確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6]。近年來,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物體內均有所發(fā)現(xiàn),屬于調控基因轉錄后水平的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研究腦膠質瘤的發(fā)病機制[7-8]。研究顯示,miRNA-34a 可以通過脂質轉染進入腦膠質瘤并對其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對靶基因的影響較大[9]。此外,還有研究顯示,腦膠質瘤中miRNA-4295 水平會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和侵襲[10]。本研究探討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水平及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腦膠質瘤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學檢查診斷為腦膠質瘤;②既往未接受任何治療;③精神正常,依從性較好;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腦部腫瘤;②合并感染類疾病。依據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41例腦膠質瘤患者,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體檢的41 例健康者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19 例,女22 例;平均年齡(46.83±4.53)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27.43±2.54)kg/m2。觀察組中,男23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48.24±4.16)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26.32±2.78)kg/m2;分化程度:Ⅰ~Ⅱ級20例,Ⅲ~Ⅳ級21 例。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體重指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抽取兩組受試者空腹靜脈血,對照組受試者于體檢當日清晨抽取,觀察組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和術后抽取,分裝于4 ml 的干燥試管里,室溫下靜置1 h,3000 r/min 離心30 min,離心半徑9 cm,于-70 ℃的冰箱中保存待檢測,使用實時熒光定量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兩組受試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并比較不同分化程度、不同預后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
采用電話、上門隨訪等方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隨訪,隨訪時間截至2022年11月,記錄患者的預后情況。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受試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的比較(±s)
組別對照組(n=41)觀察組(n=41)t值P值miRNA-4295 44.17±3.51 35.82±4.55 9.304 0.000 miRNA-34a 52.76±3.02 24.56±6.90 23.974 0.000
分化程度為Ⅲ~Ⅳ級的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均低于Ⅰ~Ⅱ級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分化程度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的比較(±s)
表2 不同分化程度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的比較(±s)
分化程度Ⅰ~Ⅱ級(n=20)Ⅲ~Ⅳ級(n=21)t值P值miRNA-4295 45.39±2.72 26.69±2.27 23.947 0.000 miRNA-34a 27.18±8.10 22.07±3.78 2.609 0.013
截至2022年11月,41 例腦膠質瘤患者中,死亡18 例,生存23 例。生存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均高于死亡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不同預后情況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的比較(±s)
表3 不同預后情況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的比較(±s)
預后生存(n=23)死亡(n=18)t值P值miRNA-4295 42.28±3.01 27.56±1.54 33.471 0.000 miRNA-34a 26.31±6.11 22.32±4.07 2.384 0.022
研究顯示,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基因變化密切相關[11-12]。近年來,中國對腫瘤基因組的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腫瘤基因組的遺傳表現(xiàn)、基因表達等不同,其表達特征也各有特點,同時也為臨床有關腫瘤的診斷和分型評估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13]。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腫瘤和原發(fā)性腦腫瘤中以膠質母細胞瘤為主,占比16%[14]。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是這類腫瘤的主要治療方式,但由于臨床對腦腫瘤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差異,且腫瘤的惡性程度較高,因此,多數(shù)患者的預后并不好[15]。腦膠質瘤屬于大腦多發(fā)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tǒng)是其主要的好發(fā)部位,長期處于腦膠質瘤狀態(tài)會引起顱內壓升高,最終導致大腦局部神經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更有甚者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6]。手術切除腦膠質瘤是其主要治療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降低患者顱內壓,一定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但患者的術后復發(fā)率較高,因此,腦膠質瘤術后及時預防和減少復發(fā)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17]。
已有研究證實,miRNA-4295、miRNA-34a 會對腦膠質瘤細胞的增殖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能夠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新的治療靶點[18]。miRNA-4295、miRNA-34a 能夠廣泛參與腦膠質瘤等多種腫瘤的病理過程,為腫瘤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19]。miRNA-34a 能夠作用于腦膠質瘤的信號通路,抑制腦膠質瘤細胞生長,是重要的腦膠質瘤臨床診斷標志物。miRNA-4295 是具有多種功能的RNA,主要發(fā)揮癌基因的作用,同時,miRNA-4295 還可以下調腦膠質瘤中上皮-間充質轉化的標志物水平,對腦膠質瘤細胞的惡性程度具有正向調控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miRNA-4295、miRNA-34a 水平異常對腦膠質瘤細胞的增殖、凋亡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與王劍新等[20]的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分化程度為Ⅲ~Ⅳ級的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均低于Ⅰ~Ⅱ級患者,提示腦膠質瘤的分化程度越高,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越低。生存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均高于死亡患者,表明miRNA-4295、miRNA-34a 表達水平越低,患者的預后較差,整體生存期更短。
綜上所述,腦膠質瘤患者血清miRNA-4295、miRNA-34a 水平較低,且隨著分化程度進展而逐漸降低,死亡患者的血清miRNA-4295、miRNA-34a水平較生存患者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