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過
在醫(yī)院有這樣一種說法:做手術的醫(yī)生難,做燒傷患者手術的醫(yī)生更難。難就難在要耐得住40攝氏度以上的手術室高溫,要不懼怕被細菌、病毒感染,要聞得慣焦煳惡臭氣味,要撐得住十幾個小時的手術體力透支……
盛志勇是我國著名燒創(chuàng)傷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我國燒傷醫(yī)學專業(yè)的重要開拓者之一。20 世紀80 年代初,已到花甲之年的盛志勇一年平均做手術上百臺,每一臺手術下來汗流浹背,似蒸桑拿一般,疲憊得直不起腰。助手勸他休息一會兒,他總是笑著說:“我多堅持一會兒,病人就少受一些罪,就多一分生的希望?!?/p>
1920 年7 月1 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的一個醫(yī)生家庭里。父親本是寒門子弟,靠著艱苦求學才成為醫(yī)生,自己開設了一家診所。秉承著懸壺濟世的古訓,父親經常免費幫助看不起病的工人進行治療。在父親的影響下,盛志勇從小就將救死扶傷作為自己人生的志向。
16 歲時,盛志勇從近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以優(yōu)異成績被國立上海醫(yī)學院錄取,畢業(yè)后成為上海一家著名醫(yī)院的外科醫(yī)師。1947 年秋天,盛志勇遠赴美國深造,修業(yè)期滿,他的美國導師再三勸說他留下來:“為什么不留下呢?在這里,你可以獲得更成功的未來?!泵恳淮?,盛志勇都是搖搖頭:“我要回我自己的祖國?!?/p>
1950 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侵略者的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畔。盛志勇毅然加入抗美援朝醫(yī)療隊,奔赴前線搶救志愿軍傷員。后來,西南邊境戰(zhàn)事趨緊時,他又先后兩次奉命率隊奔向山野叢林,救治一批又一批傷員。他還參加了唐山大地震及成昆鐵路的救傷工作。他是一名醫(yī)生,更是一位戰(zhàn)士。
當時從前線歸來的大多數醫(yī)療工作者都表示,不愿意再去做燒傷臨床醫(yī)生,因為戰(zhàn)場上傷者那些“面目全非”“皮開肉綻”的情況著實讓人心有余悸。盛志勇卻意識到,燒傷可能是未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意外傷害之一,而當時中國燒傷治療的大致水平是:一旦三度燒傷面積超過30%,幾乎就是宣判了死刑。盛志勇想,唯有全身心地投入燒創(chuàng)傷醫(yī)學事業(yè)中,才不至于讓更多不幸的傷者失去性命。他漸漸地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到搶救燒傷患者的研究工作中。
1961 年,盛志勇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擔任創(chuàng)傷外科、燒傷科主任。1981 年,組織決定由盛志勇牽頭組建全軍第一個創(chuàng)傷外科中心時,時年62歲的他欣然受命。沒有參照系,一切從零開始。盛志勇秉持臨床救治和基礎研究雙輪驅動的建設思路,瞄準國際燒創(chuàng)傷前沿,借鑒國外經驗,很快創(chuàng)建起了全軍創(chuàng)傷外科中心,同時成立了全軍第一、全國第二的綜合性ICU,還建起了無菌實驗室,開創(chuàng)了創(chuàng)傷外科學的新天地。
近70 年的醫(yī)學生涯中,盛志勇帶領團隊收治燒傷患者2 萬余例,燒傷總治愈率達99.8%。他還和同事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燒傷患者功能康復的研究,使患者能夠生活自理,有較高的生活質量,并能真正走向社會。如今我國在燒傷救治,尤其是在大面積燒傷救治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92 歲時,盛志勇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同事們評價他:“工作就是盛老最好的養(yǎng)生。”他笑了笑說:“我沒有什么養(yǎng)生之道,一切順其自然,我覺得養(yǎng)生不要太過分、太刻意就行?!?/p>
盛志勇說自己50 多歲時就患上了糖尿病,還曾做過疝氣修補手術、膽囊切除手術,心臟里還放了5 個支架,但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病人。人老了有些慢性病很正常,并不一定意味著整個日常生活就像病人一樣,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使老年慢性病生活正?;荜P鍵。日常生活要規(guī)律,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要特別注意每年的體檢,及早發(fā)現問題很重要。
對于飲食,盛志勇說:“現在雖然條件好,也不能挑三揀四,家里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但我從來不亂吃營養(yǎng)品?!庇械睦夏耆诉@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這反而對身體不好。人是雜食動物,需要多方面的營養(yǎng),所以老年人不要太限制飲食。有人得了高血脂,吃雞蛋不敢吃蛋黃,但高血脂也不一定就是吃食物導致的。
雖然年紀越來越大了,但盛志勇仍然是那樣忙碌,一刻也不肯放慢奮進的腳步。除了外出開會,他每天都按時到辦公室上班,周末回家還要帶上學生們請他幫助修改的論文。他就像一顆旋轉的陀螺,一刻也不肯停下。他認為,要想讓學科保持年輕態(tài),像《柳葉刀》雜志一樣在國際上享有一定地位及影響力,許多專業(yè)文章就要走出去。憑借早年在國外打下的英文基礎,他常常為年輕人的論文英語摘要潤色。他說為學生們修改文章,能感受到自己都年輕了。
“我現在的身子骨是年輕時愛動打下的基礎。”盛志勇說:“我小時候皮得很。學生時代很貪玩,花在玩上的時間比讀書時間還多,成績也不是特別好。我擅長很多運動,籃球、乒乓球、足球、網球,還有游泳、跳繩、踢毽子、練單雙杠、騎馬打獵,我?guī)缀鯓訕佣枷矚g,而且一學就會。冬天我還洗冷水澡。在華山醫(yī)院實習時,我曾榮獲跳繩冠軍,在軍事醫(yī)學科學院工作時,我曾獲乒乓球三級運動員的稱號。那時候,同學們送我個外號叫‘猴子’,一是因為我屬相為猴,二是我活潑好動?!比缃?,盛志勇的辦公室在二樓,他總是步行而上,這對于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種鍛煉吧。
盛志勇說,“現在的孩子太辛苦,玩的時間太少了,業(yè)余時間都在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還是應該讓孩子有更多玩的時間,這對成年后的身體大有好處。”
盛志勇的興趣愛好也非常廣泛。他小時候喜歡逗蛐蛐,養(yǎng)蟲子,養(yǎng)小白鼠,“我在小白鼠的籠子里裝了個圓形的梯子,常常癡迷地看著小白鼠爬梯子玩?!眳⒓庸ぷ骱笏窒矚g上了集郵,只要能看到的郵票都注意收集,包括清朝的大龍郵票,德國的100多萬馬克的郵票,他都有收藏。他也很喜歡音樂,特別喜歡西方的男高音和歌劇,像《茶花女》《蝴蝶夫人》《圖倫朵德》等。他還常到舊貨攤上去淘外國古典音樂的磁帶、CD 唱片。盛志勇的書法更是遒勁秀婉,瀟灑豪放,每每在繁忙的工作間隙揮毫潑墨,調養(yǎng)身心。盛志勇說:“人老了要有點興趣愛好,這樣心態(tài)才不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