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彩霜
金線吊葫蘆,是我的家鄉(xiāng)清澗人對一種美食的詩意稱謂,通俗點兒就是餃子燴粉湯。吃餃子粉湯的時候,挑起一筷子晶瑩剔透、柔韌勁道的粉條,餃子靜臥粉條末端,周圍環(huán)繞著香菜西紅柿碎沫和泡發(fā)金針,看起來就像一條金線上吊著葫蘆,真是秀色可餐,上至賢達,下至黎庶都喜歡,浪漫的清澗人送它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金線吊葫蘆。
小時候,家里窮,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一頓肉餡的餃子,那種美味無與倫比,記憶猶新。我想餃子的美味一定源自父親精心調(diào)制的餃子餡,除夕那天,吃過午飯,父親就開始準備餃子餡,他會選一塊肥瘦相間的上好的五花肉放置案板上,先用刀刃剔除豬皮,然后用刀背使勁兒捶打豬肉,使肉變松軟好入味,然后把肉切成拳頭大小的塊狀,把紅蔥、生姜、大蒜放置肉上,開始用菜刀把肉、紅蔥、生姜、大蒜一起剁成肉泥腌制待用。母親把白蘿卜或者是胡蘿卜切細絲焯水,放入冷水過涼,擠干水分,剁成碎沫后與肉泥混合拌勻,使肉泥與蘿卜完全融合成黏糊狀,加入鹽、大料粉、花椒粉、姜面、香油、醬油、味精等佐料,一盆味道鮮美的餃子餡就拌好了。此時,依稀聞到了餃子的香味,但真正的鮮香美味還得等餃子煮出來。接下來就是包餃子,記得小時候包餃子的餃子皮,不是搟面杖搟,而是手工捏出來的,叫套餃子皮,家里除了我大人小孩都會套,母親讓我們姊妹六個展開套餃子皮比賽,看誰套得多,誰套得好,誰就多吃幾個,哥哥姐姐們個個心靈手巧,動作麻利,套的餃子皮又薄又勻稱,像一頂頂精美的帽子,我那時年紀小,又比較笨,常常把餃子皮捏的七扭八歪的,有時還會穿孔,母親怕我捏的餃子皮容易煮爛,就不讓我套,我就急得大哭,父親為了哄我開心,讓我數(shù)數(shù)看有多少個餃子,我便圍著菁排認真的數(shù)來數(shù)去,可總也數(shù)不對,因為正數(shù)的時候,母親又放下了新包好的,我又要大哭,哥哥姐姐們就大笑,笑我笨。父親又讓猜猜哪個餃子里有鋼镚,我就指著那個最大的,因為,包了鋼镚的餃子肯定比較大,父親就又夸我聰明。餃子里包鋼镚其寓意是招財進寶,母親說誰吃到了包著鋼镚的餃子,誰就來年有錢花,誰就是有福氣的人。所以,每次吃餃子的時候,大家都希望自己碗里突然蹦出來一個鋼镚,不管誰吃到有鋼镚的餃子,都會興奮地大喊:“我吃到了”,好像中了百萬大獎一樣自豪,其他人就會羨慕地看著吃到有鋼镚餃子的人。我如果沒有吃到有鋼镚的餃子,就會哭鬧,哥哥姐姐們就會把自己吃到的鋼镚偷偷放回一個餃子里,再把那個餃子放在我的碗里。那份寵溺,那份嬌慣,讓我的懷念流連忘返在記憶深處。
金線吊葫蘆皮薄餡多,一口咬下去,餃子餡像一個肉丸帶著濃濃的香味和鮮美汁水喚醒了孩子們沉睡的饞蟲,個個吃得滿嘴香氣,滿頭大汗,頃刻間,餃子填滿了饞嘴孩子的肚皮。這時,母親發(fā)現(xiàn),孩子們忘蘸醋了,就勸孩子們再吃幾個,指著其中的一個餃子說,看,這個餃子里肯定有鋼镚,誰吃了誰有福氣,于是孩子們就一哄而上,搶那個餃子,結(jié)果那個餃子里沒有,下一個里也沒有,直至搶完最后一個餃子,哥哥終于吃到一個鋼镚,他偷偷把鋼镚放在我的碗里,對大家說,妹妹吃到鋼镚了,妹妹是最有福的人。長大后每次吃餃子,都會想起父母兄長們對我的愛,心里都有一份溫暖。餃子可以蘸著醋吃,可以蘸著蒜泥吃,也可泡著粉湯吃,吃一口餃子,喝一口湯,香氣四溢,美味無窮,濃郁的湯汁立刻充滿口腔,浸染心房,頓時感覺生活充滿幸福感,那是口齒留香的人間至味。
出了正月,就沒有肉餡的金線吊葫蘆可以吃了,母親就會變戲法似的包素餃子給我們吃,雞蛋韭菜餃子、槐花雞蛋餃子、榆錢雞蛋餃子、雞蛋地軟餃子、餃子餡的做法大同小異,都是把雞蛋炒好放涼剁碎,把韭菜等輔料拌進去即可。母親還會做苜蓿土豆泥餃子、南瓜餡餃子。雖然是素餃子,但因其皮薄餡多,玲瓏剔透,同樣美味可口。不管啥味的餃子我們都愛吃,其實,我喜歡的不僅僅是吃餃子,更是一家人在一起的融洽氛圍和餃子里濃濃的愛、深深的情。長大后,吃過餃子無數(shù),品種不勝枚舉,但總覺得都沒有小時候的金線吊葫蘆子好吃,金線吊葫蘆,是無可替代的溫暖,金線吊葫蘆,是親情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現(xiàn)在,吃餃子更是一種情懷,每次吃餃子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逝去的歲月,離開的親人,以及和親人們一起包餃子時的情景如一幅美麗的畫面,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分工有合作,說說笑笑間,一個個飽滿的餃子就包好了,擺放在菁排上,很是好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餃子都像極了整裝待發(fā)的小海軍,只等一聲令下頃刻間跳入一鍋滾燙的沸水,左右上下翻騰跳躍,最后成功上岸,跳入每一孩子的碗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更是天倫之樂,那種家人圍坐燈火可親的溫馨,鐫刻在我的記憶中,永不褪色。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