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趵突泉乃濟南府七十二泉中的第一個泉,在大池之中,有四五畝地寬闊,兩頭均通溪河。池中流水,汩汩有聲。池子正中間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據(jù)土人云:當年冒起有五六尺高,后來修池,不知怎樣就矮下去了。這三股水,均比吊桶還粗。池子北面是個呂祖殿,殿前搭著涼棚,擺設(shè)著四五張桌子、十幾條板凳賣茶,以便游人歇息。
老殘吃完茶,出了趵突泉后門,向東轉(zhuǎn)了幾個彎,尋著了金泉書院。進了二門,便是投轄井,相傳即是陳遵留客之處。再望西去,過一重門,即是一個蝴蝶廳,廳前廳后均是泉水圍繞。廳后許多芭蕉,雖有幾批殘葉,尚是一碧無際,西北角上,芭蕉叢里,有個方池,不過二丈見方,就是金線泉了。金線乃四大名泉之二。你道四大名泉是哪四個?就剛才說的趵突泉,此刻的金線泉,南門外的黑虎泉,撫臺衙門里的珍珠泉:叫作“四大名泉”。
這金線泉相傳水中有條金線。老殘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說金線,連鐵線也沒有。后來幸而走過一個士子來,老殘便作揖請教這“金線”二字有無著落。那士子便拉著老殘踅到池子西面,彎了身體,側(cè)著頭,向水面上看,說道:“你看,那水面上有一條線,仿佛游絲一樣,在水面上搖動??匆娏藳]有?”老殘也側(cè)了頭,照樣看去,看了些時候,說道:“看見了,看見了!”這是什么緣故呢?想了想,道:“莫非底下是兩股泉水,力量相敵,所以中間擠出這一線來?”那士子道:“這泉見于著錄好幾百年,難道這兩股泉的力量,經(jīng)歷這么久就沒有個強弱嗎?”老殘道:“你看這線,常常左右擺動,這就是兩邊泉力不勻的道理了?!蹦鞘孔拥揭颤c頭會意。說完,彼此各散。
老殘出了金泉書院,順著西城南行。過了城角,仍是一條街市,一直向東。這南門城外好大一條城河,河里泉水湛清,看得河底明明白白。河里的水草都有一丈多長,被那河水流得搖搖擺擺,煞是好看。走著看著,見河岸南面,有幾個大長方池子,許多婦女坐在池邊石上搗衣。再過去,有一個大池,池南幾間草房,走到面前,知是一個茶館。進了茶館,靠北窗坐下,就有一個茶房泡了一壺茶來。茶壺都是宜興壺的樣子,卻是本地仿照燒的。老殘坐定,問茶房道:“聽說你們這里有個黑虎泉,可知道在什么地方?”那茶房笑道:“先生,你伏到這窗臺上朝外看,不就是黑虎泉嗎?”老殘果然往外一看,原來就在自己腳底下,有一個石頭雕的老虎頭,約有二尺余長,倒有五六尺的寬徑。從那老虎口中噴出一股泉來,力量很大。
從池子這邊直沖到池子那面,然后轉(zhuǎn)到兩邊,流入城河去了。坐了片刻,看那夕陽有漸漸下山的意思,遂付了茶錢,緩步進南門回寓。
讀有所悟
本文節(jié)選自清末劉鶚創(chuàng)作的《老殘游記》,小說以老殘的游記見聞為線索,描寫了晚清各種社會現(xiàn)象,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選文《四大名泉》按照移步換景的方法,記敘了老殘游覽趵突泉、金線泉、黑虎泉的游覽過程,游覽的路線十分清晰,景物描寫細膩生動,令人仿佛置身于清末的街道,跟隨老殘一同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