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英(中國香港)
一代天后,舞臺巨星
梅艷芳是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是舞臺巨星,在香港人心中,她是我們疼愛的香港女兒!她曾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獻給了舞臺,就算死也要死在舞臺上!”
梅艷芳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影壇大放異彩,雖然她在這個世間只停留了短暫的40年,但這40年是輝煌耀目的!她自小家貧,4歲半就登臺演唱。18歲參加香港新秀大賽獲得冠軍,從此踏上了星路。
香港80年代的樂壇有“兩王一后”,即譚詠麟、張國榮和梅艷芳。因梅艷芳的舞臺造型多變,妝容大膽,形象有壞女孩、妖女,還有溫柔的女人花等,是實至名歸的“百變天后”。她在電影中塑造了多元角色:《胭脂扣》中風韻癡怨的如花、《川島芳子》中的叛徒,還有各類英氣的反串角色。在香港百部必看電影中,由她出演的電影占了百分之十,足見她在影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梅艷芳成名后,事業(yè)如日中天,但她從不吝心力提攜后進,又傾力扶助貧弱,極重視慈善及救災事業(yè)。2003年,“沙士”(“非典型肺炎”疫情時期)肆虐香港,梅艷芳對外界隱瞞病情,組織演藝界明星發(fā)起“1:99慈善音樂會”和“茁壯行動”,最終籌得2300萬元善款,使遭受“沙士”侵害的家庭得以受惠。后來,梅艷芳公開承認自己得了癌癥,連開八場告別演唱會;神奇的是,她在臺上有說有笑,又蹦又跳,沒有任何一場掉過悲傷的眼淚……
在最后一場演唱會,梅艷芳拖著足有80磅重的演出服,拼命完成了告別會,誰又能看出她的身體已透支到極點?生命垂危的她,在舞臺上獻上人生中最后一曲“夕陽之歌”,精彩絕倫地唱響了她傳奇的一生。
朝花夕拾,芳華絕代
電影《拾芳》中,我們回首往事,不禁為梅艷芳譜寫下的光輝年代而驕傲,也為她不幸染惡疾早逝而難過……
梅艷芳逝世后,很多人將她視為自己的偶像,《拾芳》這部電影,是一部以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故事從2013年拍賣巨星梅艷芳的遺產(chǎn)開始講起,引出了粉絲與偶像之間幾個感人的故事。梅艷芳生前將當年粉絲所贈送的信件和小禮物保存多年,這些可能會被旁人認為微不足道的禮物,都被巨星視若珍寶地保存下來,直到她逝世后遺產(chǎn)被拍賣,它們才得以在機緣下物歸原主。
電影透過這些遺物引出了“梅迷”們的成長故事。他們在人生中的微妙改變,都與梅艷芳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從而帶出梅艷芳生前對人的真摯情義,讓人們重溫了梅艷芳可歌可泣的故事。
梅艷芳的許多言行,言猶在耳,好友提起她都會說:“她很豪爽,很仗義!”
黃金年代,梅艷芳菲
“當你見到光明星星,請你想起我;當你見到星河燦爛,求你在心中記住我?!?/p>
據(jù)說電影《梅艷芳》用了七年時間準備、拍攝及剪輯,盼不負所望,把已故天后梅艷芳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搬上大銀幕,以志她的精彩人生及奮斗精神。
電影開場由梅艷芳四歲半在荔園登臺當小歌手切入,演到她獲黎小田賞識,18歲在新秀大賽勝出成為歌手,唱到成為萬人迷的舞臺巨星,最后,巨星殞落在2003年,梅艷芳短短40載人生落幕。星光背后,梅艷芳對歌影藝工作的熱愛、對朋友以及對家國的情義,成就了香港人心中“香港女兒”的親昵稱謂。
人物傳記電影不易拍攝,要打動人心更不易。電影《梅艷芳》取材務實,不但重現(xiàn)了梅姐在舞臺上的百變造型,還記述了90年代梅艷芳被掌摑事件,反映了香港娛樂圈既輝煌又黑暗的一面。除了反映梅艷芳的歌演藝事業(yè)外,電影也刻畫了她一生中動人的親情、友情及愛情。影片中展現(xiàn)了梅艷芳確診子宮頸癌后如何與病魔斗爭,并堅持工作的堅毅精神,令人感動落淚。而電影還原梅艷芳穿著劉培基為她設(shè)計的婚紗,嫁給舞臺的經(jīng)典一幕,更見劇力萬鈞!
電影《梅艷芳》呈現(xiàn)出梅姐的傳奇人生,觀眾可從中體悟梅艷芳的善行,感受其重情義、奮進和堅毅的精神。這是一部動人杰作,它讓觀眾重溫香港八九十年代的輝煌日子,梅姐的經(jīng)歷就像這顆東方之珠的縮影。雖然她出身自底層,但憑著自身的才華及堅持,最終走到巨星之位。那是一個有夢想,憑著拼勁和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年代。
電影中常提到“前輩提攜后輩天經(jīng)地義”,常說成功是七分努力加三分運氣,那是個前輩愿為后輩獻上心力及氣運的年代。梅姐的成名經(jīng)過叫人激動,皆因社會有那股濃烈的人情味,從前那年代的純真美好令人緬懷。
梅姐一生重情重義,這部電影也喚起了觀眾對當年舊香港風貌人情的記憶,影片重構(gòu)了不少20世紀80年代的地標,如已拆卸重建的利舞臺、霓虹璀璨的彌敦道,還有梅艷芳兒時的表演舞臺,也是港人童年的集體記憶——荔園。電影既讓觀眾緬懷“香港女兒”梅艷芳,也讓港人追憶那個奮進騰飛的黃金年代。
流芳后世,激勵少年
《拾芳》及《梅艷芳》兩片從不同角度拍出了梅艷芳的人生精彩片段,讓我們重溫她充滿傳奇的生平。
如今,香港人疼愛的女兒梅艷芳,也已辭世20年,但她仍一直活在許多人心中,她的人氣和精神仍然被人贊揚和學習。她的許多言行,更是值得青少年借鑒。她的善良與仗義教會青少年們與人為善;她的堅強和毅力激勵著青少年們努力自強。
每個青少年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我期望青少年在崇拜偶像的同時,不單只是愛上他們的外貌或才藝,還要能深入體會他們的人格和品質(zhì),如學習他們的善良和義舉,學習他們的堅強和勇氣,從而獲得不斷進步的動力。
若是愛梅姐,就應愛自己,好好借鑒她的精神毅力,努力自強,做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
潘金英,香港都會大學兼任講師,香港作家聯(lián)會委任理事。曾獲新詩、故事、散文文學獎,現(xiàn)于報章寫專欄,作品發(fā)表于城市文藝雜志、“香港作家”網(wǎng)絡(luò)等,客串主持港臺文化節(jié)目“文學相對論”“創(chuàng)意寫作學滿FUN”等。著有《捕捉時光·留住晴天》《心窗常開》《詩韻小珍珠》《當我們在一起》《大自然禮贊》《三棱鏡》及詩繪本《大樹小樹》(青島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