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需求動機影響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機制探究:一個鏈式中介模型的實證檢驗*

        2023-05-10 03:14:30張雅明卞先潔季旭旻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3年5期
        關鍵詞:錯失恐懼動機

        張雅明 卞先潔 季旭旻

        河北大學(保定) 071000 E-mail:zhang1969ming@163.com

        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社交媒體問題性使用日益成為學界所關注的話題。社交平臺提供的交流溝通、信息獲取以及休閑娛樂等功能,導致人在體驗過程的依賴心理,這一特殊情感被稱為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作為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一種負面情緒[1],錯失恐懼也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熱議[2]。據(jù)國外調(diào)查顯示,約有75%的年輕人體驗到錯失恐懼,在我國這一比例為78.3%,隨著網(wǎng)絡化與智能化進程的推進,錯失恐懼將變得愈加普遍。2013年Przybylski將錯失恐懼定義為個體因擔心錯失他人的新奇經(jīng)歷或其他事物而產(chǎn)生的一種彌散性焦慮,它是個體害怕被外部的社會世界排斥的心理狀態(tài),擔心錯過外部世界發(fā)生變動或被自己的人際網(wǎng)絡排斥在外[3]。Przybylski對錯失恐懼的定義更適合Web1.0的信息環(huán)境[4]。柴喚友等學者[5]指出:錯失恐懼個體的認知特征在于期望持續(xù)知道他人正在做什么,害怕錯過他人的經(jīng)歷信息。從自我決定理論的觀點來看,錯失恐懼是由于心理需求滿足不足而引起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失衡狀態(tài)[3]。由此可見,心理需求是錯失恐懼產(chǎn)生的前提,渴望接收外部有價值的信息并害怕被人際網(wǎng)絡排斥是引發(fā)人錯失恐懼的重要影響因素[6]。

        使用與滿足理論主張,人通過使用媒介來滿足多種心理需求;需求動機是驅(qū)動個體媒介使用的原動力,使用社交媒體的需求動機可分為工具性與慣性需求動機,兩種需求動機都正向影響人的社交媒體問題性使用行為[7]。目前國外和國內(nèi)對錯失恐懼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學領域[8],鮮有研究從使用社交媒體的需求動機的傳播心理學視野反思個體產(chǎn)生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深層動因[9-10],因此本研究將對其進行探索性探究。錯失恐懼源于不同的需求動機在使用社交媒體過程中是否得以滿足,當基本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個體會出現(xiàn)自我調(diào)節(jié)受阻,即錯失恐懼,而特定的心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缺失與錯失恐懼顯著正相關[2]。據(jù)此提出假設1:需求動機正向預測人的社交媒體錯失恐懼[11]。

        感知價值(perceived value)始于20世紀80年代營銷領域的顧客價值理論,它是一種感知利得與利失的主觀評價;在傳媒領域,社交媒體感知價值是受眾對社交媒體品牌的主觀感受和效用,其來源是受眾的使用動機和需求。人在使用社交媒體時會對其行為進行價值評估與成本計算,有著不同的使用方式[12],不同情境和需求下的人對社交媒體的感知價值也各不相同[13]。對時間精力的感知成本會影響個人在社交媒體中所投入的時間精力占比,由于時間價值的相對模糊性,人會更傾向于低估使用社交媒體時所需花費的成本[14-15]。時間折扣理論表明人更傾向于選擇更加有趣的、可實現(xiàn)的、能帶來即時回報的目標[16],社交媒體的信息能帶來有趣的、即時回報的目標刺激,在長期的情境暗示獎勵以及高價值信息的驅(qū)動下,人逐漸養(yǎng)成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個體有限的時間、注意力和精力與無限的信息形成沖突,個體與社交媒體的多層次連接誘發(fā)其錯失恐懼的心理[17]。由此提出假設2:感知價值正向預測人的社交媒體錯失恐懼。

        1973年格蘭·諾維特將人際關系網(wǎng)絡分為強關系與弱關系,他指出不同強度的關系可滿足人的不同需求。錯失恐懼會受到情景或人際關系的影響,建立、維護與發(fā)展關系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18]。由社交平臺搭建的社交網(wǎng)絡有助于個體在短時間里提高人際交往地位[19],建立有效的社會關系是人的重要人際需求[20]。社交媒體的發(fā)展使人擁有自主構建關系的權利,個體可根據(jù)需要與關系的價值構建多重圈子,關系的強弱程度根據(jù)人在虛擬空間中與他人的互動狀態(tài)而改變,而人如何建構自己的關系圈子和去留,其核心考慮因素與社會資本相關[21]。社會資本是行動者在行動中獲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會網(wǎng)絡中的資源,人基于獲取資源的動機而采取的多重互動皆需依托于個人的社會網(wǎng)絡[22]。不論在何種媒體中,希望減少不確定性、與他人建立密切關系是人的本能動機[23],而錯失恐懼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顯著正相關[24]。社交媒體的流動性關系和即時性互動的要求加劇了人內(nèi)心的不確定感,多重關系的建立會使個體面臨更多人際壓力,而這便會反向誘發(fā)人的錯失恐懼[25]。當關系嵌入越多,人的錯失恐懼便會越強,基于此做出假設3:關系嵌入正向預測人的社會媒體錯失恐懼。

        社交媒體的信息傳播是一種基于關系網(wǎng)的價值流動與交換[26],不同的人會基于不同的認知需求與個人特質(zhì)采用不同的信息評估策略[27]。在使用社交媒體的過程中,不同的需求動機會促進用戶產(chǎn)生不同的社會媒體參與行為,在參與社交媒體的過程中使個體感知到不同的信息價值[8]。當人在社交媒體中的感知利益大于感知成本時,即感知價值較大時,其會對社交媒體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28]。對社交媒體的積極感知會使用戶認為參與社交媒體能較好地滿足個人需求,從而對在線交流產(chǎn)生偏好[29]。關系嵌入是指關系雙方重視彼此間的需要和目標的程度,行動者可直接從網(wǎng)絡節(jié)點的相互聯(lián)系中獲取信息收益[30]。社交媒體是一種為用戶提供進行廣度交往和深度交往的技術平臺[31],根據(jù)社會滲透理論[32],人通過線上互動與他人構建多重連接,嵌入多維度的社交關系,在社交媒體上也會進行更深層的自我表露,扮演不同的社交角色。在融入不同的網(wǎng)絡社交群體時,人會經(jīng)歷不相容的需求和期望而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因線上角色沖突誘發(fā)線上社交焦慮[33]。手機社交媒體以便捷性、交互性等特點滿足了大學生群體隨時隨地與他人分享生活的需求,使大學生養(yǎng)成了隨時查看手機社交媒體的習慣,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占用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34]。然而長時間的社交媒體使用會使人形成慣性依賴,包括功能性依賴和情感性依賴[35]。人對時間價值感知的模糊性會造成人對社交媒體中所花費成本的低估,高估社交媒體的信息價值與關系價值,導致人害怕錯過信息和社交的心理。在損失規(guī)避效應的驅(qū)動下[36],當即時連接、快速獲取信息的需求無法被充分滿足時,害怕錯過的心理便可能發(fā)展成為持續(xù)存在的焦慮狀態(tài)[37]。因此,人在社交媒體感知到的信息價值越多,其在社交媒體中的關系嵌入也會越多,錯失恐懼的心理也愈強。綜上本研究提出假設4:感知價值與關系嵌入在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間發(fā)揮鏈式中介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以大學生為主要的研究群體,通過對使用社交媒體的大學生進行測量,進而了解青少年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的正式調(diào)查通過分享鏈接、二維碼等方式在微信等社交平臺針對河北、四川、江蘇等地的高校大學生群體進行問卷發(fā)放,共回收了487份問卷,涵蓋了從大一到研究生多個年級。在收集工作完成后,為保證問卷質(zhì)量,根據(jù)3個標準來篩選無效問卷:答案時間過短、答案相互沖突以及全部同一選項[38]。最終的有效問卷為452份(92.8%)。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搜集數(shù)據(jù),問卷借助問卷星定向發(fā)放,問卷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信息,包含性別、年齡、所處年級、所讀專業(yè)以及社交媒體使用頻率、時長;第二部分為需求動機、感知價值、關系嵌入、錯失恐懼的測量量表。

        1.2.1 需求動機問卷(Need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采用JOO J與Y SANG(2013)編制的社交媒體使用的需求動機問卷[39],該問卷由鄭君君等人翻譯為中文版量表[32],動機部分包含慣性需求動機與工具性需求動機,該維度包括8個題目,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計分(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明個體具有越強烈的需求動機,具體測量方法是詢問受訪者是否同意下列陳述句:①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幫我逃離現(xiàn)實;②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在我比較無聊的時候幫我消磨時間;③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使我放松;④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給我?guī)韸蕵?⑤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告訴我每天發(fā)生的新鮮事;⑥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告訴我每天發(fā)生的新鮮事;⑦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讓我獲得與朋友相關的信息;⑧我使用社交媒體是因為它能幫助我與他人合作或向他人學習。通過把受訪者在8個題項上的得分除以8,建構“需求動機”指標(3.65±0.54),本研究中需求動機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13,其KMO值為0.781,信效度良好,適合對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1.2.2 感知價值問卷(Perceived Value Questionnaire) 采用朱佳妮、張國良(2019)等人整理與設計的移動短視頻依戀程度問卷[40],選取其中的感知價值部分,共12個題項,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計分(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說明個體感知到的社交媒體信息價值越大具體測量方法是詢問受訪者是否同意下列陳述句:①使用社交媒體有助于我和其他使用者開展在線交流;②使用社交媒體能夠和其他使用者分享內(nèi)容或互動評論;③使用社交媒體可以使我找到志同道合的潛在朋友;④使用社交媒體可以查找和瀏覽新聞或獲得有用的信息;⑤使用社交媒體可以搜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音樂等;⑥使用社交媒體讓我容易獲取想要的知識;⑦使用社交媒體可以填充空閑時間;⑧使用社交媒體可以滿足我對娛樂的需求;⑨使用社交媒體可以在學習工作后得到放松;⑩使用社交媒體可以提升別人對我的看法;使用社交媒體可以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使用社交媒體能夠讓我得到他人的認同。這分為互動價值、內(nèi)容價值、娛樂價值、社會價值4個面向,通過把受訪者在12個題項上的得分除以12,建構“感知價值”指標(3.94±0.58),本研究中感知價值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14,KMO值為0.894,信效度良好,適合對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1.2.3 關系嵌入問卷(Relationship Embedding Questionnaire) 本文考察的關系嵌入是個體對于關系雙方重視彼此的需要和目標的程度,及其對于可直接從網(wǎng)絡節(jié)點中的相互聯(lián)系中獲得信息收益的感知[22]。在格蘭·諾維特關系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建構關系嵌入變量,借鑒張闖等人對于關系嵌入變量的多維度考察[41],從關系長度、親密程度、互惠程度、情感強度4個維度來測量用戶的強弱關系。該量表采用李克特5級計分(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關系嵌入越多,具體測量方法是詢問受訪者是否同意下列陳述句:①我認為和周圍人的感情是需要通過社交媒體來頻繁聯(lián)系;②我認為通過社交媒體與他人的互動能夠使我們之間的關系更親密;③我經(jīng)常通過社交媒體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④我認為社交媒體上的互動能夠有效增進我與他人的感情交流。

        采用主成分分析,檢視4個題項是否呈現(xiàn)一個面向。分析結(jié)果顯示,這4個題項呈現(xiàn)同一個因素,通過把受訪者在4個題項加起來除以4,建構“關系嵌入”指標(3.61±0.77),本研究中關系嵌入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78,KMO值為0.869,信效度良好,適合對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1.2.4 錯失恐懼問卷(Fear of Missing Out Questionnaire) 采用Przybylski設計的社交媒體錯失恐懼問卷,并經(jīng)劉洋(2020)修訂后[41],保留10個測試題項,采用李克特5級計分(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程度越高,具體測量方法是詢問受訪者是否同意下列陳述句:①一段時間不能打開社交媒體,就會擔心錯過別人發(fā)的信息;②一段時間不能打開社交媒體,就會擔心錯過重要的新聞;③一段時間不能打開社交媒體,就會感到空虛;④一段時間不能打開社交媒體,就會擔心錯過與朋友交流的機會;⑤一段時間沒有帶手機,一旦拿到手機會首先打開社交媒體才安心;⑥我會因為頻繁打開社交媒體卻沒有新收獲而煩惱;⑦如果幾天無法使用社交媒體,我會感到失落;⑧當我從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們玩得很開心而我卻不在場時,我會感到焦慮;⑨在社交媒體上我一看到有新動態(tài)的提示,就渴望立刻點開查看;⑩我總是期待社交媒體上有人私聊或者“@”我。通過把受訪者在10個題項上的得分除以10,建構“錯失恐懼”指標(3.39±0.82),本研究中錯失恐懼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16,KMO值為0.933,信效度良好,適合對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1.3 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 25.0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分析、相關分析和層次回歸分析,通過采用CFA法來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探討各變量間的關系;同時使用Hayes(2009)開發(fā)的Process程序進行中介模型檢驗,采用偏差校對非參數(shù)百分位Bootstrap法對中介效應的顯著性水平進行檢驗,研究選擇Hayes提供的Model 6模型進行檢驗分析。

        2 結(jié) 果

        2.1 描述性統(tǒng)計和各變量的相關分析

        問卷總體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32,其KMO值均在0.781以上,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為0.000(P<0.001)達到顯著水平,說明整個問卷很適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表1列出了各變量的平均數(shù)、標準差及Pearson積差相關系數(shù)。結(jié)果表明,社交媒體使用的需求動機、感知價值與關系嵌入均與社交媒體錯失恐懼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感知價值與關系嵌入、感知價值與錯失恐懼之間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嵌入與錯失恐懼之間也有顯著的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感知價值與關系嵌入的相關系數(shù)達0.732(P<0.001),呈現(xiàn)高度的顯著正相關,這一相關系數(shù)相比遠遠大于其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某種意義上這也在為感知價值與關系嵌入的鏈式中介效應檢驗奠定基礎。

        表1 各變量的描述性和相關性分析(r)

        2.2 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的鏈式中介效應檢驗

        根據(jù)相關分析結(jié)果,感知價值與關系嵌入符合進一步進行中介效應檢驗的要求,因而研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對社交媒體的感知價值、關系嵌入在需求動機和錯失恐懼間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

        在加入中介變量前,需求動機顯著正向預測錯失恐懼(β=0.548,P<0.001);在加入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的中介變量后,需求動機顯著正向預測感知價值(β=0.465,P<0.001);感知價值能正向預測關系嵌入(β=0.962,P<0.001),需求動機無法正向預測關系嵌入(β=0.0585,P>0.05);當所有變量作為錯失恐懼的預測變量共同納入方程時,關系嵌入對錯失恐懼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3651,P<0.001),感知價值對錯失恐懼的直接效應不顯著、無法顯著正向預測錯失恐懼(β=0.0413,P>0.05),需求動機對錯失恐懼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3437,P<0.001)。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在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之間起完全的中介作用,并存在鏈式中介的關系作用于錯失恐懼,見表2。

        表2 鏈式中介模型回歸分析

        表3 鏈式中介的間接效應與置信區(qū)間

        采用Process程序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通過抽取5000個樣本估計中介效應的95%置信區(qū)間,對感知價值、關系嵌入在需求動機與社交媒體錯失恐懼關系間的中介效應的效應量及置信區(qū)間進行估計,若該區(qū)間不包含0,則表示間接效應顯著。

        根據(jù)表3可知,從需求動機到錯失恐懼的直接效應值為0.3437,95%的置信區(qū)間為[0.2064,0.4811],該置信區(qū)間不包含0,說明需求動機可以直接影響錯失恐懼。若將感知價值作為需求動機和錯失恐懼之間的中介變量,其效應值為0.0192,95%的置信區(qū)間為[-0.066,0.1069],這一置信區(qū)間包含0,說明感知價值無法單獨作為兩者之間的中介變量發(fā)揮作用。若將關系嵌入作為需求動機到錯失恐懼之間的中介變量,其效應值為0.2041,95%的置信區(qū)間為[-0.0153,0.0744],該置信區(qū)間依然包含0,這表明關系嵌入無法單獨作為需求動機和錯失恐懼之間的中介變量發(fā)揮作用。而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總間接效應和鏈式中介路徑的置信區(qū)間為[0.1237,0.3023]和[0.0997,0.2426],均不包含0:需求動機→感知價值→關系嵌入→錯失恐懼,這表明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在需求動機和錯失恐懼之間起著鏈式中介作用,同時總間接效應占總效應的百分比為37.26%。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將感知價值或關系嵌入的單一變量作為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的中介,其置信區(qū)間都包含0,也就是說,感知價值、關系嵌入無法作為單獨的中介變量來影響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的關系,兩者必須以一種鏈式中介的作用來影響個體的需求動機到錯失恐懼(如表3)。根據(jù)表3可知,社交媒體使用的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的直接效應和總效應顯著,因此社交媒體錯失恐懼與感知價值、關系嵌入的關系模型路徑,見圖1。

        圖1 關系模型路徑

        3 討 論

        本研究構建了一個鏈式中介模型,綜合探討需求動機與感知價值、關系嵌入對錯失恐懼的影響,主要探究了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在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之間的作用機制。通過引入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變量,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傳播心理學視角探索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多重動因,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大學生群體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產(chǎn)生的心理機制。研究結(jié)果可應用在幫助減輕大學生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程度,對社交媒體中的信息傳播和關系建構進行合理判斷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487名被試大學生中,98.77%的大學生每天都使用社交媒體,97.54%的大學生同時在使用多個社交媒體,95.07%的大學生時常使用社交媒體。在452名有效被試大學生中,其錯失恐懼程度平均值為3.39,符合社交媒體錯失恐懼的研究條件。

        3.1 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的關系

        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需求動機與社交媒體錯失恐懼呈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1。強烈的需求動機會促使人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從而實現(xiàn)對自我需求的滿足。社交媒體的信息分享、自我呈現(xiàn)功能為錯失恐懼的個體了解他人當下的活動狀態(tài)、分享過的重要信息提供了便捷途徑[42],通過對人的關系需求、內(nèi)容需求、服務需求等多重需求的滿足,社交媒體成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3]。社交媒體使用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隨著社交媒體的發(fā)展、應用,人與社交媒體產(chǎn)生了愈加緊密的連接,社交媒體對人多重需求的滿足會增強人使用社交媒體的動機,提高人對社交媒體依賴的可能性,進而導致人錯失恐懼的心理。當人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形成了慣性依賴,強烈的需求動機也可直接誘發(fā)人的錯失恐懼心理,這也與張亞利等人得出社交媒體使用成癮與錯失恐懼高度相關的觀點相符合[12]。本研究基于社交媒體使用的需求動機對錯失恐懼的正向預測也從側(cè)面印證了Zizi Papacharissi的言論,即使用與滿足理論是一個非常具有包容性的視角,會伴隨技術發(fā)展煥發(fā)生機、充滿意義,能幫助探究人行為的動因、方式及效果[44]。

        3.2 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的鏈式中介效應分析

        研究發(fā)現(xiàn),需求動機與錯失恐懼之間可以建立一個鏈式中介模型來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闡述了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的中介作用機制。首先,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感知價值是需求動機預測錯失恐懼的重要中介變量,能正向預測錯失恐懼心理,驗證了假設2。當個體不斷通過使用社交媒體獲取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并通過與他人互動構建了多層次的關系聯(lián)結(jié),隨著參與度的不斷提升,錯失恐懼的心理和行為也變得更易出現(xiàn)。若社交媒體平臺能給予個體以社會價值、互動價值、內(nèi)容價值、娛樂價值全方位的高度感知價值,人便更易在該社交平臺嵌入多重的社會關系,在社交媒體中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與情感甚至金錢,進而誘發(fā)人強烈的錯失恐懼心理。

        其次,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關系嵌入是需求動機預測錯失恐懼的重要中介變量,能正向預測錯失恐懼,驗證了假設3。在中國語境中,關系是中國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而關系的“義務性”使得中國人的互相支持與幫助是一種無選擇的服務或服從;中國人通過對關系義務性地維護與發(fā)展,可以用委婉迂回的方式實現(xiàn)個人利益[45]。由社會化媒體形成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給網(wǎng)民的不僅僅是交流所帶來的即時報償,還在于它所培養(yǎng)的社會關系能夠帶來的長期報償[46]。社交媒體的不斷發(fā)展使其與人的生活建立多層連接,現(xiàn)實關系的上傳與虛擬關系的構建都會促進人使用社交媒體,社交媒體上的“圈層化”傳播既為個體帶來親密互惠的交往關系,也通過潛在的社交規(guī)范為個體帶來束縛和壓力[47],誘使人產(chǎn)生錯失恐懼的彌散性焦慮。本研究也驗證了Przybylski等和Wegmann,Oberst,Stodt和Brand的觀點,錯失恐懼會受到情境因素或人際關系的影響[4,48]。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中,無論是感知價值還是關系嵌入,皆無法作為需求動機和錯失恐懼之間單一的中介變量而存在,感知價值和關系嵌入必須作為需求動機和錯失恐懼間的鏈式中介變量而存在,這也驗證了假設4。社交媒體平臺以多種結(jié)構將人、內(nèi)容、互動等元素結(jié)合在一起,當個體產(chǎn)生了錯失恐懼的心理時,這表示社交媒體中的大學生群體已經(jīng)與信息產(chǎn)生了深度聯(lián)結(jié)。無論是哪種結(jié)構的社交媒體平臺,個體都通過使用社交媒體來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根據(jù)社交媒體對人的需求滿足程度考慮是否在該平臺構建多重關系,當人僅僅對社交媒體處于一種工具性需求動機或者慣性需求動機的使用,卻未與他人進行較多的互動聯(lián)結(jié),都較難產(chǎn)生錯失恐懼的心理。

        從社會心理學視角來看,個體存在追求與其所在的群體保持和諧一致的傾向[49]。人在社交媒體構建了多重關系時,需根據(jù)信息環(huán)境的變化做出即時判斷,并根據(jù)其所在的互動環(huán)境做出反應,當個體在社交媒體上將力量轉(zhuǎn)化為社會性力量時,也在隨時受到社會關系的影響,這又會增強人使用社交媒體的需求動機,逐漸形成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人使用社交媒體的規(guī)律(從信息——關系)對社交媒體的使用這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人認知處理的雙系統(tǒng)密切相關,以習慣為代表的存在系統(tǒng)和以自我為代表的反射系統(tǒng)多數(shù)情況處于協(xié)調(diào)工作的狀態(tài),當兩個系統(tǒng)發(fā)生沖突時,它們皆會對行為產(chǎn)生影響[50]。社交成癮是一種基于社交媒體技術使用之下雙系統(tǒng)發(fā)生沖突后的行為結(jié)果;社交媒體加速的信息流喂養(yǎng)著個體及時滿足的感知經(jīng)驗,刺激其負責注意力、多巴胺報償、計劃以及相關行為后果的認知加工系統(tǒng),刺激社交媒體使用習慣的形成[51]。習慣的形成會使得行為在環(huán)境或內(nèi)部線索出發(fā)時自動執(zhí)行,而習慣性行為對認知處理、有意識的注意和有意控制的要求最低,當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不滿足時,個體會控制自身的調(diào)節(jié)過程并進行代償性活動,更關注自我和向外界尋求資源以滿足自身[52]。由于人思維的惰性及其對社交媒體的慣性依賴,當強烈的需求動機被環(huán)境或內(nèi)部的線索所激發(fā),但其使用社交媒體這一行為的感知成本又缺乏參照點時,其便會以錯失恐懼這種自我調(diào)節(jié)失衡的情緒與心理狀態(tài)來不斷誘使用戶使用社交媒體,達到對其需求動機的滿足。當個體對社交媒體存在強烈的需求動機,這又會促使個體以彌散性的心理焦慮狀態(tài)來刺激人使用社交媒體。當焦慮的閾值提高后,個體的滿足需要更強烈和快速的刺激方能緩解,而錯失恐懼帶來的社交媒體過度使用和沉迷行為可能因此愈發(fā)顯著[41]。即便人意識到社交媒體問題性使用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在個體缺乏正確的媒介認知和理性使用媒介的行為參照時,時間的“沉沒成本”(sunk cost effect)效應依然會造成社交媒體問題性使用的惡性循環(huán)。

        3.3 研究啟示與研究局限性

        由于人們擔心被外部世界排斥,而低成本、高效的網(wǎng)絡社交媒體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渠道,使人可以實時與朋友和社群保持聯(lián)系[53];社會網(wǎng)絡中的關系成為影響網(wǎng)民行為與能力的重要因素,它既會賦予個體關系放大的力量,也會帶來關系傳導的社會壓力,進而影響人在網(wǎng)絡交往中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54];這些因素都會激化人的錯失恐懼心理。錯失恐懼概念強調(diào)被社交網(wǎng)絡和社群排斥引發(fā)的不適感受,它已經(jīng)被Przybylski證明與人的能力、自主性和連接感知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在錯失恐懼愈加普遍的情況下,人的心理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自主性和其使用社交媒體的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人關系在社交平臺的不斷嵌入,其錯失恐懼會不斷增強;若想減輕個體的錯失恐懼程度,可從信息感知價值與人際關系管理兩方面展開處理。因而,可從需求動機出發(fā)的感知價值與關系嵌入兩方面來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進而減輕人的錯失恐懼。一方面,個體可通過提高自我的媒介素養(yǎng),從個體的需求動機出發(fā),通過對社交媒體信息價值的理性判斷,來降低其對于社交媒體使用的需求動機,并以其他手段來進行自我需求滿足,用多樣化的方式替代性滿足其使用社交媒體的多種需求,進而減輕對社交媒體的問題性使用。另一方面,個體可通過恰當?shù)娜穗H關系處理,理性判斷關系的有效性,適量減少其在社交媒體中的關系嵌入,使其能根據(jù)多維度的關系投入合適的時間精力,避免因過多的關系聯(lián)結(jié)導致個體對社交媒體的病理性使用,以主動的“社交節(jié)食”來避免其對社交媒體的非理智社交卷入,降低其對社交媒體使用的錯失恐懼。

        本研究結(jié)果支持了其他學者對于錯失恐懼產(chǎn)生的動因分析,即害怕錯過可能有用的信息、錯過維系人際關系的時機[55]。本研究的不足是關系嵌入的變量維度問卷設計測量項相對單一,同時對于個體不同類別的需求動機與感知價值、關系嵌入、錯失恐懼的詳細關系未能展開進一步的探索,需求動機、感知價值、關系嵌入還可在進行潛變量的處理后構建更為復雜的錯失恐懼關系模型。根據(jù)使用與滿足理論,不同類別的需求動機會使人產(chǎn)生不同的社交媒體使用行為,因而不同種類的需求動機是否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錯失恐懼心理差異,未來的研究可從信息感知價值、需求動機的不同類型出發(fā)展開研究;與此同時,從社會網(wǎng)絡理論的視角來看,未來的研究應就關系嵌入變量對社交媒體中的各種問題性使用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展開進一步研究,以豐富和發(fā)展基于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學視角之下的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錯失恐懼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錯失恐懼癥
        英語文摘(2021年12期)2021-12-31 03:26:12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tǒng)對動機調(diào)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錯失《哪吒》衍生品生意,《姜子牙》還有翻盤機會嗎?
        玩具世界(2020年4期)2020-11-16 01:06:18
        住校記:她在夢里表達恐懼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2:12
        恐懼更奇怪
        特別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2
        恐懼
        恐懼的對立面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2
        小誤會錯失大商機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55
        濱海灣十年首遇雨戰(zhàn) 法拉利遺憾錯失夜賽之冠 2017年新加坡大獎賽報道
        車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5
        中国内射xxxx6981少妇|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久| 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丰满少妇按摩被扣逼高潮| 中国女人做爰视频| 国产乱淫视频| 91青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日韩无码视频淫乱| 挑战亚洲美女视频网站| 免费看黄片的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在线三级艳情网站| 亚洲精品一品二品av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不卡| 大奶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无码| 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 久久久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的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下载| 亚洲AV一二三四区四色婷婷|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乱码| 中文字幕av永久免费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草视频国产|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无| 欧洲一卡2卡三卡4卡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国产毛片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不卡电影| 深夜福利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人禽交 欧美 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中文| 天堂影院久久精品国产午夜18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