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燕,董玉俊
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yī)院婦科,山東聊城 252000
急性盆腔炎屬于盆腔炎的一種,是常見的婦科疾病,炎癥既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累及多個部位[1]。急性盆腔炎包括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子宮內膜炎、急性輸卵管炎等疾病,癥狀主要為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或流血等[2]。若女性出現急性盆腔炎后未獲得有效的治療,其可發(fā)展為慢性盆腔炎,增加治療難度。以往多采用西藥如抗生素治療該病,但臨床結果表明其不良反應多、細菌耐藥性高,會使得該病反復發(fā)作,久治不愈,嚴重威脅女性的身體健康。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盆腔炎近年來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具有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勢[3-4]。除中藥的內服、外敷,還可進行熱奄包藥物導入、中藥灌腸或微波理療等物理療法[5]。本研究選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在中藥灌腸+微波理療的基礎上應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療方案,對比不同抗生素治療方案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炎癥因子水平及衣原體、支原體清除率的影響?,F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不同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n=45)與對照組(n=45)。觀察組年齡18~40歲,平均(33.15±4.15)歲;病程1~5 d,平均(1.16±0.32)d;已婚28例,未婚17例。對照組年齡19~45歲,平均(34.14±3.56)歲;病程1~5.5 d,平均(1.23±0.37)d;已婚32例,未婚13例。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盆腔炎診治指南》[6]對急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②患者主要表現為發(fā)熱、陰道出血、下腹部疼痛或有墜感等;③無意識障礙者;④患者年齡18~40歲;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盆腔或婦科疾病者;②合并腫瘤者;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④治療前兩周應用過抗生素者;⑤因各種因素中途退出研究者。
1.3.1 對照組 采用頭孢唑林+奧硝唑+中藥灌腸+微波理療治療,將注射用頭孢唑林(國藥準字H20023052;規(guī)格:2.0 g)2.0 g加入250 mL 0.9%氯化鈉中,靜脈滴注,以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60399;規(guī)格:100 mL:奧硝唑0.25 g與氧化鈉0.9 g)0.5 g靜脈滴注治療;每12小時滴注1次,連續(xù)治療5 d。以黃連片、川芎、桃仁、當歸各15 g,黃芩片20 g,杜仲、益母草、薏苡仁各12 g,醋柴胡、生地黃各10 g,炙甘草6 g為處方。將藥物洗凈后水煎取濃縮藥液100 mL,患者便排盡后取左側臥位,將肛管前端涂少許液狀石蠟油,排盡空氣后,插入肛門15 cm后灌入40 ℃左右藥液,將藥液保留一定時間,1次/d,連續(xù)灌腸1周。再以功率30 W的微波照射患者腹部,照距為10 cm,照射1次/d,15 min/次,連續(xù)治療10 d。
1.3.2 觀察組 在中藥灌腸+微波理療的基礎上聯合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治療,其中中藥灌腸+微波理療方法同對照組。用無菌大棉簽拭取患者宮頸分泌物,然后進行藥敏試驗。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病原對多西環(huán)素敏感率為100.00%,對米諾環(huán)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0.00%;對羅紅霉素、紅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度較低。在藥敏試驗結果的基礎上選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因此給患者靜脈滴注鹽酸多西環(huán)素片(國藥準字H32021266;規(guī)格:0.1 g)100 mg,每12小時滴注1次,持續(xù)滴注待病情改善24 h后改為口服鹽酸多西環(huán)素100 mg,2次/d,用藥2周。
1.4.1 宮頸外口分泌物菌群情況 分別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行婦科檢查,用無菌大棉簽拭取宮頸分泌物,去掉多余分泌物,然后將拭子輕柔捅入宮頸內1~2 cm,旋轉并等待20 s后取出,取出時注意勿與陰道壁接觸,取樣完成后進行病原體檢測。根據治療前后病原檢測結果比較兩組支原體、衣原體數量,計算支原體、衣原體清除率。
1.4.2 C-反應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降鈣素原水平 ①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清CRP水平,在制備血清后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以≤5 mg/L為CRP正常參考范圍;②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制備3 mL非抗凝靜脈血,于3 h內用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
1.4.3 臨床療效 對比兩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為患者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或流血等癥狀消失,檢查指標均正常;有效為患者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或流血等癥狀明顯改善,大部分檢查指標均正常;無效為患者臨床癥狀及檢查結果均未改善??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宮頸外口分泌物菌群分布可知,患者最常見的致病菌為支原體、衣原體、加德納菌/擬桿菌,治療后觀察組宮頸外口分泌物菌群分布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宮頸外口分泌物菌群分布情況比較
觀察組支原體清除率88.00%、衣原體清除率78.95%高于對照組的50.00%、36.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支原體、衣原體清除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CRP及降鈣素原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RP及降鈣素原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CRP及降鈣素原水平對比(±s)
表3 兩組CRP及降鈣素原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n=45)對照組(n=45)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CRP(mg/L)43.25±16.44(8.15±1.45)ab 43.18±17.59(26.15±1.23)a降鈣素原(ng/mL)3.12±0.57(1.10±0.59)b 3.18±0.42(1.78±0.46)a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5.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療效比較[n(%)]
盆腔炎指的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圍結締組織的炎癥病變,主要包括輸卵管卵巢炎、子宮炎以及盆腔結締組織炎等[7]。該病可分為慢性和急性盆腔炎兩種,急性盆腔炎發(fā)病后易轉變?yōu)槁耘枨谎?,導致異位妊娠、不孕癥、慢性疼痛等后遺癥[8-9]。一般可通過臨床癥狀、陰道超聲或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查、腹腔鏡檢查、子宮內膜活檢診斷急性盆腔炎[10]。急性盆腔炎大多為突發(fā),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實驗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準確結果,抗菌藥物的使用多為經驗性選用抗生素治療,然而可造成急性盆腔炎感染的病原菌種類和數量均較多,抗生素的選擇不同對治療效果也會有影響,而且治療效果不穩(wěn)定、易復發(fā)[11]。頭孢唑林可用于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等部位的敏感菌感染,奧硝唑也常用于治療婦科疾病,可考慮二者聯用[12]。中醫(yī)將急性盆腔炎歸屬于“帶下”“癓瘕”等范圍,血瘀氣滯,則腹痛帶下,因此其主要病機為濕熱瘀結,治療主要是清熱活血,有研究表明,使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3]。降鈣素原是細菌內毒素敏感的一種新型炎性標志物,當機體感染后短時間內升高,感染后12 h達峰值[14]。急性盆腔炎急性期患者體內CRP含量比正常人高 3~5倍[15]。
本研究結果表明,患者主要為支原體、衣原體、加德納菌/擬桿菌感染,治療后觀察組陰道菌群分布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病原對多西環(huán)素的敏感率為100.0%,對米諾環(huán)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0.00%,與張繼玲等[8]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中,觀察組支原體清除率88.00%、衣原體清除率78.95%高于對照組的50.00%、36.36%(P<0.05),與黃小燕等[15]的研究結果“治療后衣原體的陽性率低于治療前(P<0.05)”相似;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CRP及降鈣素原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王敏[3]的研究結果“治療后觀察組CRP、降鈣素原均低于對照組(P<0.05)”相似,與黃穎[1]的研究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RP水平下降,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5.56%(P<0.05)”相似;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5.56%(P<0.05),與張華[5]的研究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相似。對急性盆腔炎病原的檢驗,能有效明確致病菌的類別。在確定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后,以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能夠增強藥物的針對性,增強治療效果。中藥灌腸藥物不經過肝臟,避免了藥物對患者胃腸的刺激,局部吸收快,藥效發(fā)揮快,能夠促進盆腔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少炎癥反應與疼痛。微波理療可以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的吸收,促進藥物發(fā)揮作用,以上多種治療方法聯用達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以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療的有效性與支原體、衣原體清除率,能改善菌群分布,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