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文劉
從差不多10年前開始,“零重力座椅”就開始在汽車上出現(xiàn)了,但我坐過幾個所謂的零重力座椅,都基本上是吹得比實際效果要厲害。然后我就去查了查這個概念到底是哪兒來的。其實這個概念并不是NASA直接提出來的,而是NASA有一篇論文,基于宇航員在失重模式下自然呈現(xiàn)的姿態(tài),提出了中性身體姿勢(neutral body posture, NBP)的概念,只要能保持這個姿態(tài),肌肉就不會處于緊張狀態(tài),身體各個部位都能足夠舒適。這個體態(tài)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軀干和大腿要呈128度(±7度)。不知道我以前坐過的覺得比較一般的座椅是不是角度不夠大,不過智己LS7這個達到了121度的座椅,我坐著的確挺舒服。對了,它還有一個可以接近躺平的模式,靠背角度可以達到155度。
其實在我剛看到LS7這個座椅設(shè)計的時候,還跟同事有過一些討論,就是這個座椅到底適合什么樣的用車場景。最常見的那肯定是滿足商務(wù)需求了:這里坐的是一個老板,前面開車的是司機。我還記得我?guī)啄昵伴_過沃爾沃S90的3座版,只要你坐在駕駛位,就妥妥的是一司機,后排不管誰坐,都跟你有級別上的差距。LS7這個就好不少,畢竟副駕這個椅子不是一直收起來的。它還有另外一個使用場景就是三口之家,爸爸開車,媽媽坐后排,左邊是小朋友的兒童座椅。在這個場景下,解決了一個困擾很多男性司機的問題,那就是只要你讓家里的“領(lǐng)導(dǎo)”舒舒服服地坐在那里,她肯定不會再叨叨你開車了。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智己可以說是很下本了,首先這4個座椅就是完全不同的4個骨架,4個座椅都得重新設(shè)計開模。而且它有一個長達1955毫米的滑軌,這些都是為了后排零重力座椅服務(wù)的。不過這樣做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為了使副駕駛座位可以完全收平,副駕駛座椅的舒適性肯定是不如主駕駛的。實際體驗下來,LS7的副駕駛座椅由于護翼比較小,側(cè)向包裹感要比駕駛位差一些,不過倒也沒有什么特別明顯的體驗不同。
LS7的另外一個賣點是為“星瀑冰感”的前擋風玻璃,面積超過2平方米,讓我一個在上海一周多沒怎么見過太陽的人覺得心情好極了。它這個讀起來比較拗口的名字有兩層含義,星瀑是說它大,晚上抬頭就能看星星,“冰感”是說它避免了很多用類似設(shè)計的車型都會出現(xiàn)的很曬很熱的通病,因為采用了三層鍍銀技術(shù),總能量通過率透明區(qū)38.4%,非透明區(qū)15.5%。在早春的云南,氣溫20多攝氏度,晴天正午的時候,車內(nèi)的確沒有“曬”的感覺,不知道到了夏天體驗會是怎么樣。
LS7第三個賣點就是他們一直引以為豪的駕駛品質(zhì)了,LS7的電驅(qū)、底盤等部件跟L7共享了很多零部件,差不多可以理解為LS7是一個升高底盤版的L7,但是LS7沒有后輪轉(zhuǎn)向,我問了智己的工程師,他們的回答是布置空間不夠,他們在空氣懸架和后輪轉(zhuǎn)向之間選擇了空氣懸架。然后軸距3060毫米的LS7轉(zhuǎn)彎直徑差不多是12.3米,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成績。不過這一套單腔室空氣懸架的調(diào)校還不是很完美,對一些細碎震動的過濾比較一般,行駛在省道上面可以明顯感覺到傳到車內(nèi)的路面顛簸。
LS7可選半輻式或圓形方向盤。廠方鼓勵車主使用半輻,他們默認的選項就是這個,如果試駕后覺得不喜歡,可以更換成圓形方向盤。這個名為“YAK”的半輻式方向盤手感第一時間需要適應(yīng),我在開了幾十公里之后適應(yīng)了這種操作方式,不過由于半輻式的轉(zhuǎn)向比沒有做出調(diào)整,在過比較急的彎的時候,我憑借駕駛經(jīng)驗下意識覺得使用一定的角度它能入彎,但實際它需要一個更大的角度,這個是需要車主去適應(yīng)的。
目前智己LS7已經(jīng)上市了,電池有90千瓦時、100千瓦時三元鋰電池兩個選擇,100千瓦時的版本CLTC綜合續(xù)航里程可以達到625公里(四驅(qū))和660公里(后驅(qū)),峰值功率和扭矩分別是578馬力/725?!っ祝ㄋ尿?qū))、340馬力/475?!っ祝ê篁?qū))。實際駕駛下來,高速加部分城市使用環(huán)境的時候,我們開的100千瓦時四驅(qū)版在標準模式、空調(diào)開啟的情況下平均電耗大概在21-23千瓦時/百公里左右,比理論數(shù)值還是高不少,不知道他們在后續(xù)更新時會不會對電耗問題進行一些優(yōu)化。智己還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款77千瓦時的純享后驅(qū)版,價格會拉到30萬元出頭的區(qū)間,還是很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