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4座氫燃料內燃機驗證機在沈陽完成首飛。該機由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組織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開展研制工作,是在“銳翔”系列電動飛機基礎上,與一汽研發(fā)總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天津大學、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內燃機研究所(天津摩托車技術中心)、北京久安通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密切合作,基于一汽集團“紅旗”2.0L零排放增壓直噴氫燃料專用發(fā)動機研制的技術驗證機。
該機采用常規(guī)布局形式,翼展13.5米、機長8.2米,使用高壓氣態(tài)儲氫,儲氫重量4.5千克,巡航速度180千米/時,氫內燃機最大熱效率大于43%,留空時間大于1小時。
2023年3月30日,我國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宏圖一號01組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這組衛(wèi)星由1顆主星和3顆輔星組成,其在軌編隊形式采用了車輪式編隊,系全球首例,也是國際上首個4星編隊飛行的X波段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對地成像系統(tǒng)。
宏圖一號01組衛(wèi)星由銀河航天承研,可以快速高效地進行全球陸地高精度測繪,能全天候、全天時對地高質量成像觀測,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3年4月6日,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簽署160架空中客車民用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包括150架A320系列飛機和10架A350-900寬體飛機。
除飛機訂單外,天津市、航空工業(yè)與空中客車公司還共同簽署了《空客天津A320系列飛機第二條總裝線項目框架協議》。該項目落戶天津港保稅區(qū),將依托現有空客天津總裝公司進行建設,計劃2025年三季度投入運營。這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將進一步深化中歐高技術合作,助力中歐航空產業(yè)共享發(fā)展、共創(chuàng)未來。
北京時間2023年3月28日,遭受微流星撞擊引發(fā)冷卻劑泄漏的俄羅斯聯盟MS-22載人飛船,以無人狀態(tài)重返大氣層,僅用時1小時48分便在哈薩克斯坦成功著陸,創(chuàng)造了史上最快紀錄。以往聯盟飛船從脫離空間站到最后著陸,一般需要4個小時,這次僅圍繞地球飛行一圈就再入大氣層了。
為了解決聯盟MS-22的問題,俄羅斯想了很多辦法,并一度想讓SpaceX的龍飛船幫忙將3人乘組帶回地球。但最終俄羅斯決定自己解決,于2月24日發(fā)射無人飛船聯盟MS-23替換發(fā)生泄露的飛船。值得一提的是,2月11日進步MS-21貨運飛船也曾因微流星體撞擊而發(fā)生“密封失效”事故,所幸它只是貨運飛船,在任務執(zhí)行完后已于2月19日返回大氣層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