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的推動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催生出新的增長動力。尤其是大數據,作為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高校圖書館的工作模式。在高校教育與研究中,圖書館是重要的文獻中心和情報中心,主要為學校的教學、研究提供服務。但是由于書籍的種類繁多、數據龐大且使用人數眾多,因此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圖書館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是必然的發(fā)展方向,也是建立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大數據時代;服務創(chuàng)新
一、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情報工作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都在向著數字化的方向邁進,如文獻資料、機構設施、活動組織、服務工具以及服務過程等。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大數據時代,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來面對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在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構建中,強化對專利信息、學科教學、行業(yè)發(fā)展的研究,能夠以更好的服務來促進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數字化時代,圖書館必須適應新的形勢,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服務,以滿足科研與教學的需求。
二、高校圖書館科研情報服務問題分析
(一)服務資源匱乏
據全國高校圖書館購置費用數據顯示,近年來雖然購置經費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國外的出版物漲幅較大,且各種各樣的電子資源、紙質文獻種類繁多,因此圖書館很難做到文獻資源的齊全和豐富。除此之外,科研工作者對情報的需求具有全面性、新穎性、專業(yè)性等特點,因此在高校圖書館中較難找到合適的科研用書。
(二)服務與需求不匹配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盡管信息無處不在,但科研人員需要的并不僅僅是獲取信息,他們期望圖書館工作者能夠從大量的信息中篩選和解析出有價值的科研信息,以幫助他們解決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然而,受限于專業(yè)能力,圖書館科研情報服務人員往往無法及時捕捉到科研工作者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對文獻需求特點無法準確把握,這導致科研信息服務在深度和廣度上無法滿足科研人員需求。長此以往,科研工作者對圖書館的情報服務工作也顯得熱情不高,從而影響了科研情報服務工作的持續(xù)開展。
(三)人員的業(yè)務能力低
結合高校圖書館的實際工作來看,一些情報服務人員在思想上較為被動,缺乏一定的工作熱情,對情報知識和專業(yè)技術也沒有認真鉆研,因此無法積極主動地提供情報服務,不能在已有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突破。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如技術水平、文化層次、業(yè)務能力、工作環(huán)境以及圖書館人才培養(yǎng)等多方面的因素。
(四)信息發(fā)布的效率低
在以往的網頁瀏覽中,科研人員在獲取情報信息時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首先,他們需要在多個瀏覽器窗口中不斷切換,進入不同的網站,然后在這些站點中找到有用的標題,通過點擊鏈接才能看到目標內容。為了查找到目標信息,他們需要進行多次點擊,然而,這些內容往往是過期的,這就大大降低了科研情報信息搜索與發(fā)布有效性[1]。情報人員無法以可搜索的方式對情報信息進行發(fā)布;其次,搜索引擎在獲取數據信息時,不能對頻繁更新的網站信息進行實時跟蹤,了解其最新的變化,因此科研人員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也不能找到準確的情報信息。
(五)服務方法過于傳統(tǒng)
受限于工作方式的傳統(tǒng)性和封閉性,目前,一些高校的圖書館科研情報服務工作,還在使用傳統(tǒng)的一對一單點式服務方式,不能對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充分使用,致使科研情報服務途徑過窄或過少,從而出現情報服務工作服務方式簡單、信息傳遞緩慢、信息不靈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圖書館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利用現代技術提高科研情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科研人員的需求,為他們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大數據時代科研情報服務的特征
在大數據時代,高??蒲星閳蠓找仓饾u發(fā)生變化。比如在使用分析與檢索工具時,對集成性的要求越來越重視。在提供知識服務時,對增值型的密集服務更為關注。在數字化背景下,嵌入式的服務也在不斷替換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以更好地滿足科研用戶的需求[2]。這些變化都體現了新時代科研情報服務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科研支持。
(一)檢索與分析工具的集成性
在新時代,大數據技術還會影響高??蒲泄ぷ髡叩难芯窟^程,并且涉及多個領域的文獻數據,例如,網絡資源、研究項目、信息數據、紙質書籍、論文期刊以及多媒體資源等。為了更好地支持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需要,相關的分析與檢索工具一定要具有集成性。從實際情況來看,在整理和匯總情報數據資源后,要對這些異構、離散、分布的數據資源進行系統(tǒng)集成、動態(tài)鏈接和有效組織,并且實現擴展檢索、參考咨詢、館際互借以及同步瀏覽等功能。目前,高??蒲泄ぷ髡吒矚g通過一站式的服務來獲得相應的研究資源和數據,通過不斷整合與銜接多個服務項目,能夠讓工作程序更加簡單便捷,讓研究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用集成型的服務平臺,從而更好地開展科學研究。
(二)知識密集服務的增值性
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高校數據庫大量數據存儲、高性能計算資源建設以及數字化圖書館構建得以實現,在高校情報服務中,這無疑是奠定了更好的基礎,并且能夠促進信息與數據的快速增長。在這個背景下,用戶對知識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檢索和文獻獲取,而是期望更深入地挖掘與數據信息有關的知識內容。因此,作為情報信息的服務機構,高校圖書館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信息之間的特點和價值,以獲得核心的知識數據,保證其提供的服務產品具有更高的知識密集度[3]。此外,傳統(tǒng)的高校科研情報服務內容也在大數據時代得到了豐富,以內容和數據為主的知識發(fā)現已成為科研的基礎方法,通過對多種內容計量和知識挖掘工具的使用,高校圖書館可以更好地為科研用戶提供競爭態(tài)勢分析、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和對手分析等咨詢服務。這些舉措不僅有助于提高科研情報服務的質量,還有利于推動高??蒲泄ぷ鞯纳钊腴_展。
(三)嵌入式科研情報服務過程
高??蒲泄ぷ髡咴诖髷祿夹g的支持下希望能夠利用大數據來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進而促進各種資源和對象的融合,通過整合集成的方式,來匯總研究工作所涉及的文獻資料、數據信息等,滿足對各種數據的需求。圖書館要對這些大規(guī)模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讓科研人員能夠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調用和組織,從而為相關研究提供更加整體、系統(tǒng)的嵌入方式和分析工具。此外,大數據消除了領域之間存在的障礙,對虛擬組織和分散式團隊進行了整合。因此,在圖書館的科研情報服務工作中,還要對各種類型的數字信息進行深入挖掘,并提供相應的知識管理平臺,使其能夠進行移植、擴展和靈活定制[4]。同時,還要支持研究所、課題組以及科研人員個人等對知識對象進行管理和組織,并為知識交流提供支撐,長時間地儲存和管理不同等級的知識資產。通過這些措施,高校圖書館可以為科研用戶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務,讓科研工作能夠深入、有序地開展。
四、大數據時代構建高校圖書館科研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關鍵要素
在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離不開這三個關鍵要素:豐富的知識資源、可靠的技術保障和高效的人力服務。
(一)豐富的知識資源
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豐富的知識資源主要來源于數據庫和資源庫,因此在進行資源分享時,必須建立具有層次性的資源保障系統(tǒng)。首先,在建設資源管理體系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科研用戶的體驗,改進和完善傳統(tǒng)的信息資源構架方式;其次,要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科研信息系統(tǒng),不斷拓展資源保障的方式方法;最后,要促進科學技術向經濟發(fā)展的轉變。促進對科研創(chuàng)新成果的應用,以此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面臨的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增強高校科研工作的效用性,使其具有更加強大的現實意義。從知識資源的層面來看,高校圖書館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學校能夠更快地獲取研究資源,基于良好的學術研究背景,也能建立更加全面、廣泛的知識網絡,并在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中,構建相關的知識庫和專家地圖,來更好地管理和應用隱性知識[5]??傮w看來,高校圖書館建立情報服務系統(tǒng),并通過數據庫和資源庫的建設來豐富知識資源,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也為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科研服務的作用奠定了知識基礎。
(二)可靠的技術保障
大數據時代,學校的科研工作者也面臨著新的研究需要,因此圖書館對科研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構建應以知識管理系統(tǒng)和信息技術為基礎,不斷強化技術支撐,在用戶科研過程中擴大知識服務的覆蓋和嵌入程度,強化技術服務創(chuàng)新,并開發(fā)新的工具平臺和技術體系,來為知識的集成化提供支撐。首先,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高校圖書館要不斷優(yōu)化當前的技術分析水平,有效提升產品知識價值。例如,對信息采集方式和內容進行更新,讓數據信息更加動態(tài)化、開放化,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檢索服務,并根據用戶的需要定制知識信息,并確保信息的有效共享;其次,通過對各種智能代理技術以及中間技術的引進,圖書館能夠充分發(fā)揮不同機構的優(yōu)勢,讓專業(yè)的團隊完成專業(yè)的工作,保證科研創(chuàng)新與知識服務的無縫銜接,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以便用戶能夠隨時調用所需知識;最后,在技術實現過程中,高校圖書館需要強調情感認知和人文關懷,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yè)化的知識溝通方式,讓各方資源的組織和調用都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fā)展,促進各方協(xié)作,以此來提升情報機構的服務能力,獲得更好的服務成效。
(三)高效的人力服務
在知識服務中,高質量人才隊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需要與數字化知識環(huán)境相適應。首先,要提高相關工作者的數字化服務意識,這是開展科研情報服務工作的主要動力,為適應大數據時代對服務人員的新要求,相關工作者要轉變以往被動的服務態(tài)度,提供積極主動的知識服務,并將溝通環(huán)節(jié)融入問題解決的過程之中,樹立以服務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其次,圖書館科研情報服務水平還受到工作人員能力和素質的影響。因此,提供知識服務的工作者還要具備敢于創(chuàng)新的職業(yè)素養(yǎng),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出色的資源整合能力和信息挖掘能力,并且還應熟練使用新的分析工具和方式。為保證交流溝通的順暢,工作人員應具備基本的外語能力,擁有優(yōu)秀的溝通交流技巧,以滿足大數據時代知識全球化的需求;最后,還要重視管理團隊的內部架構,通過對資源的合理分配來提升工作效率,完善科研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在建設專業(yè)知識服務團隊時,圖書館要基于該服務行業(yè)的資源和人力對內部的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進,為科研情報服務的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防止團隊出現斷層??偟膩碚f,人力資源建設是構建科研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關鍵所在。
五、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科研情報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路徑
(一)采用工作流技術,實行知識管理
通過使用工作流技術,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計算機模型展示定題服務流程。在業(yè)務流程中,每個鏈路都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工作節(jié)點,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來搭建一個平穩(wěn)透明的服務過程。這能夠更好地分配情報服務人員的工作,以免出現重復工作,從而提升情報服務工作的收集和處理效率。該技術的使用不但可以統(tǒng)一團隊任務和人員行為,還能實現對知識的統(tǒng)一管理,更好地整合圖書館定題服務資源。圖書館在實施知識管理時,可以在定題服務的知識共享系統(tǒng)中使用博客、微博等軟件,構建起知識庫,為知識的管理和交流提供支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情報人員對知識的利用率,推動高??蒲泄ぷ鞯目焖侔l(fā)展。
(二)搭建RSS訂閱服務,創(chuàng)新服務手段
RSS即聚合內容,是一種允許站點之間進行內容共享的服務方式。在高校圖書館中,RSS系統(tǒng)能夠基于科研主題或欄目自動生成相關內容,并傳輸到頻道數據庫,為科研工作者提供訂閱使用。如圖1所示,這是一個以關鍵字為基礎的RSS訂閱系統(tǒng)模型。
在該模型中,首先,科研人員應按照自身實際需求定制內容,形成相應的科研訂閱庫。接著科研情報會在系統(tǒng)中得到分類整理,然后被放入相應的摘要數據庫。通過分析科研人員的訂閱數據,相關生成系統(tǒng)就能在摘要數據庫中提取所需數據,并生成信息推送給科研工作者。因此,對服務手段的創(chuàng)新以及情報訂閱服務的搭建,能夠提高科研情報的服務質量,推進圖書館服務的現代化發(fā)展。
(三)提升業(yè)務水平,培育服務隊伍
要提高圖書館的業(yè)務服務水平,就要打造一支技術精湛、素質優(yōu)良的情報服務團隊。為了適應科研情報服務發(fā)展的需求和環(huán)境,圖書館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計劃。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應著重培育技術嫻熟、對科研情報工作充滿熱情,且具備較高學術水平的高素質人才,以便更好地推進情報服務工作的開展。對中青年業(yè)務骨干的培養(yǎng)也要引起重視,營造出一種培養(yǎng)人才、發(fā)掘人才、運用人才的氛圍和工作機制,激發(fā)情報服務人員的創(chuàng)新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提升業(yè)務水平,確保服務團隊的穩(wěn)定性和高質量。
除此之外,情報服務工作者還要學習新的知識,以便更好地開展科研服務。首先,情報服務工作者應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明確研究的方向、領域和應用范圍。為了滿足工作需要,他們還應廣泛涉獵各類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其次,情報服務人員應熟練掌握情報分析和研究方法,了解情報的收集方式、渠道以及傳播載體等,明白如何整理、著錄、儲存和使用資料,通過使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分析情報;最后,要使用先進的情報手段,增強情報服務的可靠性。這主要包括提升對情報的判斷和分析能力,在大量的數據信息中甄別真實情報,為科研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強館際交流合作,擴展資源途徑
圖書館之間的合作涵蓋了多個領域,如文獻傳遞、館際互借、代查代索以及特種文獻等。從實際情況來看,圖書館之間的互相借閱服務主要是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中外書籍和論文。文獻之間的相互傳遞主要是各種專利、科研報告、會議論文以及電子數據庫等之間的借閱。特種文獻服務包括縮微品、古籍、視聽資料等文獻,根據具體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代查代索服務接受用戶館的委托請求,提供相應的文獻查詢幫助,并代為索取文獻??绲貐^(qū)的館際互借有助于解決科研人員對急需用書的需求。由于每個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都相對有限,而其他高校圖書館可以共享資源,因此通過建立文獻傳遞、館際互借等合作關系,科研人員在家就能借到所需科研材料,極大地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六、結語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大數據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高??蒲泄ぷ髡咭苍絹碓揭蕾囉诰W絡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科研信息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不但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能夠增強圖書館的競爭力,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肖偉.大學圖書館轉型與圖書館員角色再定位[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05):99-101.
[2]張旋.我國高校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現狀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09):109-116.
[3]楊蔚琪.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型大學圖書館轉型發(fā)展的新思路[J].情報資料工作,2012(02):88-92.
[4]楊美玲,易茁.應用型民辦大學圖書館的轉型與創(chuàng)新服務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6,08(15):54-56.
[5]郭豪.高校圖書館基于教務、科研管理系統(tǒng)的情報信息服務系統(tǒng)理論模型研究[J].卷宗,2017(32):77-78.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社會學院
■ 責任編輯: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