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鑒賞強調對音樂進行鑒定和賞析,它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人生和音樂之間的密切關系。高中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其認知能力和體驗能力還未得到全面發(fā)展,音樂情感的引領能夠不斷激發(fā)高中生的聯覺和想象,豐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積累審美經驗,最終提高審美能力。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強調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就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實施路徑進行探究,以求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音樂核心素養(yǎng);高中;音樂鑒賞課;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07-0-03
在音樂鑒賞課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教學而言是大有裨益的。這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增強音樂課堂的活力。培養(yǎng)音樂核心素養(yǎng),能夠為學生學習和鑒賞音樂提供切入點,在促進學生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各種音樂文化的魅力。高中音樂教師需要在音樂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積極探索音樂教學的優(yōu)化路徑,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素質。本文主要就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實施路徑進行研究。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現狀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高中音樂在促進學生全面?zhèn)€性發(fā)展和提高審美素養(yǎng)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但部分高中學校的領導并沒有認識到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重要意義,不僅對音樂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而且音樂教學設施的相應建設也不夠完善。高中學生的學業(yè)比較繁重,大多以考取大學作為最終目標,這就導致學校領導認為音樂是可有可無的副科,為提高學生的成績,有些高中學校的音樂課開設不及時,在臨近考試的情況下還可能會讓位于文化課。這都不利于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音樂鑒賞課中的運用和實施。
部分學校領導對音樂的不重視直接導致音樂教學設施建設不到位,一些必備的音樂教室和音樂多媒體等得不到普及。同時,學校也很少會訂閱和購買一些音樂類的期刊和專著,這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音樂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再者,全國已經普遍開展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但部分高中音樂教師對新課程的了解和學習并不到位,甚至有些教師對高中音樂新課程的必要性和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乏系統(tǒng)和清晰的認識,這直接說明高中音樂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學習還不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是十分重要的,但一些高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過于陳舊,對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了解較少,更談不上具體的運用。高中音樂鑒賞課大多是教師“一言堂”或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一個知識點講完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也就完成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根據研究顯示,因為我國的音樂教育起步比較晚,在后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也不盡如人意,所以一些高中學生不知道國歌的作者和鋼琴家肖邦的國籍,再加上我國是相對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這就使得學生沒有太多機會接觸音樂,更不必說具備基本的音樂素質了。再者流行音樂比較通俗易懂,其旋律和歌詞內容比較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因此學生偏愛流行音樂,對于含蓄古樸、具備深刻思想內涵的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并不上心,高中音樂教師針對這類現象也未及時做出引導,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質量自然會下降。
二、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音樂鑒賞課中的重要性
音樂鑒賞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聆聽音樂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盡可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音樂鑒賞課中,教師要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中欣賞音樂,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感受音樂之美。[1]
高中音樂鑒賞課不僅應該關注音樂本身的旋律,而且需要深層次真正感受和體悟旋律背后的魅力,進而挖掘出作品背后所蘊含的豐富內容。一節(jié)好的音樂鑒賞課是能夠幫助學生接觸到音樂中的人文,帶領學生感受歷史和文化魅力的。[2]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高中學生積累審美經驗,需要體驗和理解文化,在不斷感知、對比、模仿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音樂作為反映人們現實生活情感的偉大藝術,是可以震撼心靈,培養(yǎng)我們審美能力的,并且能使我們的情感得到較好的釋放。
高中生的性格和思想不夠完善,音樂教師在音樂鑒賞課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帶學生欣賞一首樂曲時,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感知音樂所傳達出的情感,再帶領學生從音樂中學習一些思想道理。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學生的人格。高中音樂教師注重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欣賞到音樂本身的靈動,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在欣賞音樂美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藝術價值。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音樂教師應不斷充實自己,拓展自身的音樂知識,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及時查閱詞曲作者和詞曲的相關背景,以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影響高中學生,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將音樂核心素養(yǎng)滲透到每一節(jié)鑒賞課中,以此使學生從根本上熱愛音樂。
三、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音樂鑒賞能夠有效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促進高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高中音樂鑒賞課不同于高中的其他課程,這門課程充滿濃郁的藝術氣息,既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又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核心素養(yǎng)。如果音樂教師將音樂鑒賞課等同于文化課,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就會大大影響教學質量。在傳統(tǒng)的音樂鑒賞課中,音樂教師總是會采用“示范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這使得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去鑒賞音樂并交流自己的觀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無法展示出學生自身的才能,也無法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是將學生作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這樣的教學模式也重視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強調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感知音樂作品的能力。
(一)借助新型多樣的教學手段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音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比如,跨學科融合。音樂和文學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在古代,詩歌是唱出來的文學載體,《詩經》就是典型的代表。因此,音樂學科和語文學科可以舉辦同一個主題的講座或者活動,幫助學生將學科知識串聯起來,深刻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內涵。除此之外,音樂和歷史也是密切相關的。不同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音樂作品的內涵和風格特點也會有所差異。音樂和歷史學科可以在恰當的課程中聯合備課和上課,如在學習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作品時,歷史教師和音樂教師可以將兩個學科的聯系點建構起來,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音樂??陬^講述是高中課堂的主要教學手段。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為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內涵,音樂教師需要豐富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能夠運用精彩動人的語言,詳細地向學生講解作曲家的生平經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等,這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3]在網絡信息迅速發(fā)展的時代,高中音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先上網了解音樂作品的相關信息,在課后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尋找高質量的學習資料,培養(yǎng)音樂核心素養(yǎng),進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二)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多元文化視域下,各種形式的音樂應該得到重視和尊重,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參與教學活動中具有不同的訴求和特點,因此,高中音樂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高中音樂教師可以將音樂教學的目標分解成多項具體的內容,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而且可以逐漸提高教學質量。高中音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設置不同的音樂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歌唱水平和創(chuàng)作能力等目標,或者是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為學生設置音樂知識、音樂技能、音樂情感和音樂創(chuàng)造力等具體的教學目標。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對切實提升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多元化的教學目標,高中音樂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音樂課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滲入多元音樂文化,為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多元化的教學目標需要多樣化的指導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在提高學生音樂興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經驗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確保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三)創(chuàng)新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內容
音樂具有較大的包容性,也具有多角度的文化綜合屬性,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高中音樂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新和拓展音樂教育的內容,進一步延伸音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音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利用學生的興趣,開展具有創(chuàng)意的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提高學生理解音樂文化的能力。比如,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始講解一個樂曲風格時,可以提前選擇一些學生可能會感興趣的歌手作品進行講解,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音樂和民族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國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音樂的歌唱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每一個民族的音樂都具有自身的特點。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音樂與民族文化有機融合起來,將其滲透到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如在欣賞民族歌曲時向學生講解一下不同民族的傳說和風俗習慣等;在聆聽戲曲音樂時,音樂教師可以適當向學生普及一些關于戲曲的臉譜和唱腔等民間藝術;當欣賞革命時期的英雄歌曲時,高中音樂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影視資料,幫助學生培養(yǎng)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創(chuàng)新音樂鑒賞課堂的教學內容,既能夠落實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工作,又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
(四)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鑒賞音樂
在現代教育改革中,多媒體技術是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要想使高中音樂鑒賞課取得良好的效果,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落實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象地感知音樂。多媒體具有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在高中的音樂鑒賞課中利用多媒體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營造出良好的鑒賞氛圍。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經驗,也具有理解音樂的能力和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涉及的內容多而廣,學生往往會從自身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進而選擇部分音樂。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可以創(chuàng)設出和音樂相關的情境,并幫助學生建構新舊知識的學習框架,這就能夠將枯燥和凌亂的音樂知識變成抽象的、系統(tǒng)的音樂圖式。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真切感受到音樂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出學習音樂的興趣。
(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作品難度
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不僅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質,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鑒賞能力各不相同,為更好落實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工作,高中音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音樂作品的難度。比如,可以選擇一些結構短小,風格鮮明的音樂作品,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后,再嘗試引導學生欣賞一些大型的音樂作品。班級中可能會有一些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較低的學生,在面對這類學生時,如果教師硬要求他們嘗試欣賞大師的音樂作品,可能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甚至對學習音樂產生恐懼心理。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和領略鑒賞音樂的方法。例如,在鑒賞《第五交響曲》時,音樂教師不能在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掌握貝多芬演奏時的情緒和感情,而應該從交響樂的基本題材特征和發(fā)展歷程出發(fā),向學生講解這一音樂模式,當學生對交響樂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后,再對學生提高鑒賞的要求。
四、結束語
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人文學科中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但大部分音樂教師并未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模式落后,有些高中學校領導也不注重音樂課程的開展,導致學校的音樂教學設施不完備,針對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這一系列問題,本文提出了培養(yǎng)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路徑,以求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鄧時宇,劉敏.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實踐研究[J].當代音樂, 2021(08):62-64.
[2]夏靖涵.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實踐研究——調研濰坊一中有感[J].當代音樂,2019(12):67-68.
[3]仇雪.新課標下的音樂鑒賞課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20(0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