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近年來,不少商家都推出了全國通兌的蟹卡,市民們也習慣了蟹卡提貨。
“如果你收到來歷不明的快遞,打開之后是一張大閘蟹兌換卡,你會經不住誘惑,掃描上面的二維碼進行提貨嗎?”日前,國家反詐中心就新型蟹卡詐騙進行提示,提醒公眾小心大閘蟹兌換卡騙局。
從送濕巾、送手機支架,到送蟹卡,不法分子花招不斷,電信網絡詐騙升級。
就蟹卡騙局,國家反詐中心提醒公眾:“騙子會通過非法渠道獲取事主的個人信息,通過廣發(fā)快遞的方式向事主郵寄提取蟹卡,目的就是讓事主掃碼進群,進而實施刷單詐騙或是投資理財詐騙?!?/p>
“大閘蟹建議品鑒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建議追求品質的您在此期間提貨?!?/p>
近日,北京市民張梅(化名)收到一張印刷精美的蟹禮卡,打開包裝,顯眼的vip logo下寫著這樣的“溫馨提示”,對頁上則是“致尊貴客戶的一封信”。
她一邊在心里美滋滋地尋思是哪位朋友送來的禮物,一邊取下卡在包裝上的銀行卡大小的蟹卡——這卡片正面明確標注“公蟹4.5兩5只,母蟹3.3兩5只”,反面則注明了“微信掃描二維碼”“激活后方可使用”,還有提貨卡號和提貨密碼。
“當我掃碼進去,等著我的卻是‘入群再領禮品’‘下載App做任務領取更多螃蟹’……我就感覺應該是個騙局!”張梅稱,前幾年也有收到朋友寄來的蟹卡禮物,都成功兌換到了大閘蟹,沒想到這次大閘蟹變成了大“詐”蟹。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電信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通過遠程、非接觸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
想要單純從蟹卡上識別騙局,并不容易。多家售賣蟹卡的店鋪客服表示,蟹卡的制作成本低,詐騙分子隨便找個印刷點,就能大批量印制蟹卡。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固城湖的蟹農蔣先生稱:蟹卡一般分為企業(yè)定制、頭部蟹商發(fā)行等,即便是正常經營,往年也不乏拿著蟹卡找不到蟹商、無法提貨的情況。
他建議:“蟹卡上標注清楚商家的,可以聯(lián)系客服核實真?zhèn)危瑳]來源的蟹卡不要掃碼,不提供個人信息,陌生蟹卡建議拒收?!?/p>
近日來,收到免費蟹卡的市民不分天南地北,且不在少數(shù)。
有人謹慎地撥打了快遞上的寄件人電話,想問下單人信息,結果寄件人電話號碼竟然是空號;也有人懷著好奇掃了二維碼,想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深圳市民劉力(化名)掃了二維碼后,手機界面彈出一個類似微信的對話框,但是以網頁的形式展示。
在客服的引導下,他先提供了刮開密碼的蟹卡照片,隨后提交了手機號碼登記??头藢o誤后,便稱“螃蟹將在三個工作日后發(fā)出,現(xiàn)在先送您一份水果和15.8元現(xiàn)金福利”,引導他掃碼進群。
掃碼進群前,他好奇地問客服“為什么給我寄這個卡?”客服一本正經地回復:“我們是美團、餓了么、淘寶、美的等一線品牌組成的商家慶典活動,回饋曾消費的顧客贈送蟹禮?!?/p>
“群里可以搶幾元幾毛的小額紅包,然后就會被引導關注店鋪、下載聊天App、進行刷單返利等?!眲⒘ΨQ,原以為是天下掉餡餅,沒想到是自己掉進了陷阱。
不同的群里,要求有所不同。同樣收到蟹卡的小浩(化名)說,他接到的任務是在視頻平臺搜索客服提供的文字,截圖得現(xiàn)金。
上海閔行警方披露的一個案件顯示:收到蟹卡的市民黃女士,進群后被要求下載一款名為“好友圈”的App,注冊領紅包。群主稱有投資性回報的項目任務,黃女士根據(jù)指引操作,投資了幾筆小額的試水,發(fā)現(xiàn)有百余元收益且能返還本金。當對方稱有更大的投資性回報項目時,她繼續(xù)投入了5.3萬元,然而再未收到回報,黃女士方才察覺上當,到派出所報了案。目前,該案件仍在偵辦中。
不法分子針對不同人群的喜好,實施精準詐騙。比如,對于“寶媽”,他們會“免費”送母嬰用品或小家電;對于沒有太多收入的學生,他們會“免費”送游戲皮膚和裝備;對于愛美的女性朋友,他們就“ 免費”送化妝品。
究竟是誰寄來的蟹卡?有網友曬出蟹卡包裹,寄件地址瞄向了“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成功路6號”。
據(jù)查詢,這個地址對應的是一家以從事金屬制品業(yè)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yè)。天眼查信息顯示,該企業(yè)經營范圍是金屬制品的加工、制造、銷售等,并不涉及螃蟹相關業(yè)務。
濟南市民趙亮(化名)曬出的包裹快遞信息則顯示,寄件人姓李,寄件地址為廣西柳州一小區(qū)。他搜索快遞單號發(fā)現(xiàn),該寄件人以群發(fā)快遞方式郵寄的蟹卡,一次性發(fā)送了499個快遞包裹。
還有一些網友曬出的寄件地址,涉及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由于包裹顯示了寄件人姓名和電話,寄件地址也十分詳細,頗具迷惑性,總能讓人想象是哪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朋友寄來的。
對此,北京市西城區(qū)反詐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此類蟹卡的寄件地址和人名,均為詐騙分子虛構。
我國從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行快遞實名制寄遞?!犊爝f暫行條例》規(guī)定,除信件和已簽訂安全協(xié)議用戶交寄的快件外,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并登記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不得收寄。
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快遞員透露,寄件人的身份信息“想寫啥就寫啥,電話號碼只要有11位數(shù)字就行”。
不過,無論寄件人多神秘,蟹卡上的二維碼也露出了端倪。
“我們對掃描蟹卡二維碼后彈出的模擬對話框網址進行解析,發(fā)現(xiàn)該網址通過多層服務器中轉,隱藏了真實IP?!彼拇ㄊ」矎d刑偵局反詐中心相關民警表示,如果真是兌換大閘蟹,何必如此遮遮掩掩?
在劉力看來,詐騙分子的工作可謂“有組織有條理”。
“我想測試騙子是否有的放矢,就拿朋友的手機掃碼,發(fā)送了朋友的電話號碼。結果客服說這個號碼‘不在此次回饋名單里面,請?zhí)峁┱_的禮品手機號’?!彼f。
“快遞上我的收貨地址和手機號都是對的,他們怎么知道我的信息?”劉力問。
北京市華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繆蒙京表示,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有三大途徑:一是在房產、車輛等交易時,涉及大額資金,需要填寫較多個人信息。二是使用不正規(guī)軟件,導致個人信息被非法收集。三是網購包裹、外賣包裝貼有姓名、電話號碼、地址等信息,若外包裝直接扔掉,也可能造成信息泄露。
在這些信息泄露的背后,個人信息的買賣已形成黑灰色產業(yè)。
據(jù)悉,非法分子長期活躍于一些黑灰產平臺,通過一些網絡黑話兜售用戶個人信息,快遞面單被隨意買賣。
收購快遞面單個人信息,稱之為“收/吃面”“收料”等。在一些黑灰產平臺,歷史面單低至每張1.5元,且面單數(shù)量不一,有的僅有5000條,有的可達到幾十萬條的數(shù)量。快遞產品不同,面單價格也有差異,實時面單價格會高于歷史面單出售價格。
當人們接到各類推銷電話和廣告短信時,或許就意味著個人信息已經被泄露。
目前,已有多地警方對蟹卡詐騙發(fā)布警示。警方表示,這種騙局其實是此前的兼職刷單騙局的新形式。
以往,不法分子直接通過短視頻、添加社交賬號、搶紅包等途徑發(fā)布點贊、刷單等虛假兼職信息,打著“高薪、輕松”的旗號吸引目標群體后實施詐騙。
新騙局中,不法分子大范圍投遞大閘蟹兌換卡、濕巾、手機支架等,以領獎為由,引導受害人掃碼進群后實施刷單詐騙。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fā),而且新騙術、新手段層出不窮。
不法分子針對不同人群的喜好,實施精準詐騙。比如,對于“寶媽”,他們會“免費送”母嬰用品或小家電;對于沒有太多收入的學生,他們會“免費送”游戲皮膚和裝備;對于愛美的女性朋友,他們就“免費送”化妝品。
“這類披著各式外衣的網絡刷單理財類詐騙,萬變不離其宗?!彼拇ㄊ」矎d刑偵局反詐中心相關民警稱,詐騙過程主要分成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通過編造新穎的故事場景,讓目標放松警惕。
第二步,是安排托兒在群內散布獲得高額傭金截圖,引誘受害人下載刷單App做進階任務,騙取受害人進行墊資充值,實際是誘騙受害人向其提供的銀行賬戶轉賬匯款,返還的傭金系 App 賬戶里顯示的數(shù)字,受害人實際未獲利。
第三步,當受害人想要提現(xiàn)時,詐騙分子以“任務未完成”“卡單”等為借口,拒絕支付本金和傭金,表示只有不斷做任務才能拿到之前的本金和傭金,誘騙受害人加大投入,完成詐騙。
針對蟹禮卡這種新型詐騙引流手段,國家反詐中心提醒:大家在收到不明快遞時,一定要登錄官方網站,查看物流信息和快遞員信息,驗證快遞員身份和包裹類物品,切勿掃描不明包裹內的二維碼卡片,不要點擊陌生鏈接、填寫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務必提高警惕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