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是個好地方。這里有廣州街、香港城,你可以一天逛完秦朝、民國和現代。
橫店最多的時候有1000多家影視公司,依托數量龐大的群演。哪天秦朝士兵想吃個麻辣燙,外賣小哥是日軍打扮的群演,在這兒都是尋常事。
我立馬收拾行裝,決定去湊湊熱鬧。
橫店自有一套語言體系,“明天有沒有空”叫“檔期有沒有”。見人先夸,長發(fā)就夸“像鹿晗”,短發(fā)就夸“像TFBoys”,上了年紀的“像陳道明”,有時也非常追隨潮流,比如,最近很多留胡子的人開始宣布自己“像費翔”。至于到底像不像,倒不是核心問題,畢竟一切都可以化妝。年輕的可以變老,老了可以變年輕,衣服一穿,直接穿越回秦朝,每個人都戲路無限,什么都能演——這是橫店的魔幻之處。
橫店街頭到處可見全才,古裝戲、現代戲、少兒戲、年代戲全接,演員、編劇、導演、后期,什么都干得來。一個群演告訴我他出演了《贅婿》,并且和郭麒麟有對戲,然后展示了那個一閃而過的鏡頭:郭麒麟向他買了燒餅。這就是全部的鏡頭,但現在,他的“模卡(簡歷)”上寫著:《贅婿》主演。
雖然名聲足夠響亮,但橫店本質上還是浙江省東陽市下屬的一個小鎮(zhèn),常住人口不到20萬。整座小鎮(zhèn)幾乎就是圍著橫漂大酒店建立,旁邊的橫漂食堂、橫漂廣場,走路幾百米就能到,即便去到最遠的秦王宮,也不過幾公里,有輛電瓶車,就能恣意穿行。
但就這么個小地方,人們管它叫“大橫國”。一年有幾百個劇組在這里開張,做道具的、做服裝的、做盒飯的,整個國度都圍繞影視而存在。生活在這里的人,有不少是一邊接戲,一邊送著外賣、跑著滴滴。
和眾多資格證需要考試不一樣,在橫店當群演的門檻很低,只要年齡在18~60歲,繳納10元工本費,提供租房證明和身份證,就能獲得一張演員證,正式宣布自己成為“演員”。
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群演的作用是湊人頭,不需要演技,群演大都是被虛化的背景,走路、躺尸都行。有些老群演最喜歡接演尸體的活兒,躺著,甚至睡著,就能把錢掙了。
劇組偶爾臨時缺人,會到演員工會拉群演,這叫“撿鴿子”。早些年,抗戰(zhàn)劇很火,橫店“一年殺十億鬼子”;后來古裝劇風靡,又“十個人中九個穿著漢服”。據說,那個年頭跑群演,只要你想拍戲,檔期每天能夠排滿。
但如今,隨著“限古令”發(fā)布,開機的劇組少了,想要角色得靠搶,或者就來演員工會“等鴿子”。
我在演員工會坐著,一個路過的人停下來問我:“你是剛來的?”半小時后,他拉我進了橫店青年演員群、橫店模特群。
“我很想學吊威亞?!痹谘輪T工會宣布這個消息后,我立馬成了待宰的肥羊,四個人圍過來要帶我去他們的“工作室”。最終,我選擇跟一位外賣員去瞅瞅行情,因為他有電瓶車。
我正準備咨詢吊威亞的事情,他突然問:“你想紅嗎?”這位外賣小哥聲稱可以幫我包裝一下,把我送到香港去領獎。
如果不貴的話,我的確有興趣,倒是沒有一夜成名的美夢,只是想看看野雞獎項的魔幻現場。但就在我開開心心地發(fā)了朋友圈后,另一位橫漂馬上評論:“你快把他刪了吧,這就是個騙子!”他發(fā)來聊天記錄,這位聲稱把我送去領獎的成功人士,上個月跟人家借錢沒還,身份證被發(fā)在了各大群聊里。我趕緊找機會溜了。橫店就是這樣,每個人說的話都半真半假,演戲和現實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模糊了。你必須多長個心眼兒。
想象中,一個影視城,應該是帥哥美女扎堆、滿大街都是年輕的面孔。但橫店大多數時候,人們只是穿著拖鞋和大褲衩,騎著小電驢在大街上閑逛。
橫店提供的是一種小尺度的生活,城市不大,人口不多,去哪都能遇到熟人。
有天早上,我去買菜,對面走過來一個帥哥,身高1.85米,一身腱子肉。聊起天來,帥哥說,他是從上海過來的,之前“搞時尚行業(yè)”——給時裝雜志打過雜。他說自己在那個圈子里格格不入,干脆辭職了。辭職以后,他退了上海的房子,花十分之一的錢在橫店住下,早晨和傍晚就來廣場健身。“卷不動了,”帥哥說,“廣場也能健身,我干嗎花很多錢去健身房呢?但在上海,你沒辦法去廣場上健身?!?/p>
大城市的互聯網公司有35歲紅線,但在橫店工作卻不看年齡,“只要你想干就餓不死”。
這里的生活節(jié)奏緩慢,群演的日常,就是演戲和睡覺,無聊時打打游戲。早上起床,下午收工,不接夜戲,不用對角色負責,也沒什么精神壓力。
我發(fā)了定位橫店的小紅書,馬上有人發(fā)來私信,表示可以帶我在橫店轉轉。一天后,他帶我去了群演們住的賓館,要請我吃盒飯。我在樓下等著,十幾分鐘后,他拎著三份盒飯出現了,在橫店這種行為叫“掃樓”——去一些劇組住的樓里,找他們沒吃完的飯。
我在想,這里一定有靠“掃樓”解決一日三餐的人。許多人一旦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想離開了。
短短幾天,我在橫店看到了太多種活法。從專門蹲守酒店的站姐,到及時在社交平臺播報明星行程的主播,再到自制短片劇組,按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是擅長的方面來找工作,似乎成了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
許多在其他城市生活落魄的人,也會來到橫店重找尊嚴。明星、鏡頭、粉絲、廉價的盒飯、躺在地上的“尸體”,一切混雜的氣質,讓橫店儼然成了一座迷人的“烏托邦”。
(摘自“九行Travel”微信公眾號,宮可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