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誰,都有屬于自己的天地,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空間。找到這個空間,才能如魚得水,展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魅力!
原文
魯人身①善②織屨③,妻善織縞④,而欲⑤徙⑥于越?;颌咧^之曰:“子⑧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⑨;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⑩發(fā)。以?輥?輯?訛子之所長?輥?輰?訛,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
①身:自己,本人。
②善:擅長。
③屨(jù):麻鞋。
④縞:白絹。
⑤欲:想要。
⑥徙:遷移。
⑦或:有人。
⑧子:你。
⑨跣行:赤腳走路。
⑩被(pī):通“披”,披散頭發(fā)。
?以:憑借。
?長:擅長的。
譯文
魯國有一個人擅長做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后,必定會變窮?!濒攪藛枺骸盀槭裁茨??”這個人回答說:“麻鞋是為了給人穿的,但是越國人卻習慣于赤腳走路;白絹是為了束發(fā)冠用的,但是越國人喜歡披散著頭發(fā),不戴帽子。跑到用不著你們專長的地方,要想不使自己受窮,那怎么能辦到呢?”
拓展閱讀
著名作家葉圣陶在《一粒種子》中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世界上有一粒種子,像核桃那樣大,綠色的外皮非??蓯邸7彩强匆娝娜?,沒一個人不喜歡。國王得到了它,種在白玉盆里,極其精心地照料,但是它沒發(fā)芽;富翁得到了它,種在白金缸里,還請四個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花匠晝夜不停地照料,它仍然沒有發(fā)芽;商人得到了它,種在商店旁邊,它沒發(fā)芽;兵士得到了它,種在軍營旁邊,它同樣沒有發(fā)芽。最后,麥田里的農(nóng)夫得到了它,種在刨松的泥土里,種子卻發(fā)芽了,長成了一棵像碧玉雕成的小樹,還開出了數(shù)不清的花朵,散發(fā)著新奇的、濃郁的花香。
讀文會意
從《魯人織屨》和《一粒種子》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萬不可憑主觀臆斷。要想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必須找到合適的地方。如果找錯了地方,特長反而會變成短處。就像魯人,他和妻子擅長做麻鞋、織白綢,可是如果到了越國,卻可能走投無路。而國王的白玉盆,富翁的白金缸都算得上是珍貴的東西,可這些并不是種子所需要的,在農(nóng)夫刨松的泥土中,只是平常的耕、鋤、澆,卻讓種子茁壯成長??梢?,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找準合適的位置,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