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語境中,“順手牽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順手把別人家的羊牽走,借用來比喻趁機拿走或者偷走別人的東西,跟“趁火打劫”的意思相近。這個成語很冤枉,因為最初它根本就不是貶義詞,只是描述一種客觀狀態(tài)的中性詞。
“順手牽羊”的雛形最早出自《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贝颂幍摹靶А笔沁M(jìn)獻(xiàn)的意思,“效馬”“效羊”“效犬”就是進(jìn)獻(xiàn)給對方馬、羊、犬,“右牽”“左牽”是進(jìn)獻(xiàn)的禮節(jié)。
馬和羊為什么要用右手牽著,而犬為什么要用左手牽著呢?鄭玄的注解是:馬和羊用右手牽是因為“用右手便”,犬用左手牽是因為“犬齜嚙人,右手當(dāng)禁備之”?!褒b”指張開嘴露出牙齒??傊?,不管左手還是右手,古人習(xí)慣的用手方式跟今天沒有任何區(qū)別,即右手更靈便,勁兒更大??追f達(dá)進(jìn)一步解釋得更加清晰:“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牽掣之也?!薄叭谬b嚙人,故左牽之,而右手防御也?!币驗橛沂窒啾茸笫指屿`便,所以俗語中就把右手稱作“順手”,取順便之意。如此看來,“順手牽羊”的最早語義其實僅僅是用右手牽羊,并沒有后來的延伸義。
元明時期,通俗文學(xué)發(fā)達(dá),“順手牽羊”以其形象性開始屢屢出現(xiàn)在各種文本之中,比如元代雜劇作家關(guān)漢卿所作《尉遲恭單鞭奪槊》,秦王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嫉恨尉遲恭,在哥哥面前形容他和尉遲恭作戰(zhàn),吹牛道:“我用右手帶住馬,左手揪著他眼睫毛,順手牽羊一般牽他回來了?!崩钍烂癫幌嘈牛尪送パ菸鋱霰仍?,結(jié)果只一個回合,李元吉的槊就被尉遲恭奪去,李元吉自己墜馬。這里的“順手牽羊”使用的仍然是最早的語義。
因為“順手牽羊”太過容易,所以大約從清代開始,人們就借用這個成語來比喻趁機偷東西,沿用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