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趕路的時候,如果累了,會短暫停留,找個地方休息或吃飯,他們把這個稱為“打尖”。提供打尖的場所一般都是酒店、飯館之類。不過,到了晚上,酒店、飯館往往會打烊,這打烊就是關(guān)門、停止?fàn)I業(yè)的意思,恐怕準(zhǔn)備打尖的人是不希望店鋪打烊的。
“打尖”這個詞,在北方是比較流行的,特別是北京、天津一帶。這個看上去讓人猜不出意思的詞,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有個叫福格的清朝人,他是旗人,靠政府供養(yǎng),不用為生計而發(fā)愁,所以閑著沒事研究了這個詞的來歷。據(jù)他講,關(guān)于這個詞,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這“打尖”原來叫作“打火”。打火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用引火工具點火啊。想吃飯,就得生火做飯。有些客人一路奔波,身體感到很疲憊,需要用熱水泡泡腳,吃個熱飯。在門口負(fù)責(zé)接客的小二,遠遠地看到有客人來了,就對廚房的伙計喊“客人來了,打火哦”。時間長了,“打火”這個詞兒就流行開來。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打火”就被叫成了“打尖”,也許因為容易被誤聽為“打虎”吧。另外一種是,“打尖”原來叫作“打間”,這“間”就是用來供客人休息的房間。不知道怎么著,也被誤叫為“打尖”。
在《水滸傳》里,有“平明打火上路”的描述,而《水滸傳》是明朝的小說,看來這“打尖”一詞很可能產(chǎn)生于清朝。
說完“打尖”,再來說說“打烊”。這“烊”原來寫作“煬”,在方言里是炙燥的意思,也就是有火或者熱的意思。關(guān)于這個詞的由來也是眾說紛紜,非常有意思。
流行最廣的說法是這樣的,打烊就是熄滅酒店里的火。酒店全靠火來烹飪菜飯,來做生意,把火熄滅,也就意味著這一天的買賣做完了,準(zhǔn)備關(guān)門下班了。在這種說法中,打烊是熄滅火的意思,這和“打尖”的本義就完全相反了。
也有人說,打烊其實是點火的意思。不過點的不是爐火,而是燭火。到了晚上,客人越來越少,天越來越黑,看不清貨了,對買賣雙方都不方便,于是掌柜的決定收工。在收拾東西的過程中,需要點燃蠟燭來照明,這便是“打烊”,這“烊”代表的是蠟燭,后來“打烊”便成為約定俗成的叫法了。
這些解釋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絕對沒有這一個顯得有趣。那個時候的酒店、飯館等售賣食物的場所,常常引來小動物的光臨。到了晚上,伙計們會檢查一下房間里有沒有爬進來小動物,常常拿一根木棍敲一敲門窗,試圖把它們嚇跑。檢查完之后,把門窗關(guān)好,防止野生小動物乘人不在時來偷吃食物?!办取敝傅木褪鞘圪u食物的場所,“打”就是敲打的意思??礃幼?,古人雖然討厭小動物,但也只是把它們趕走而已。
在商業(yè)發(fā)達的蘇杭一帶,人們又賦予了“打烊”一種新的含義。買賣人做買賣,都想日進斗金,多多發(fā)財,對“關(guān)門”這種叫法比較忌諱,因為關(guān)門有破產(chǎn)倒閉的嫌疑。誰也不想整天晚上大聲喊著“關(guān)門、關(guān)門”。而那個時候的營業(yè)收入基本上都是些散碎銀子,晚上需要把它們重新熔化鑄成整個的“大元寶”,店主們把這叫作“打烊”。這里的“烊”就有熔化金屬的意思。這“打烊”的行為有點兒“招財進寶”的意思,于是替代了“關(guān)門”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