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速敏
14
第一次拍照
1960年春節(jié)(1月28日),雷鋒來到營口市東升照相館,首次拍下了4張軍旅生涯照片:一張是雷鋒興奮地坐在軍用吉普車模型里,上面寫著“奔馳在前線”;另兩張是半身照片,其中一張寫著“春節(jié)留影。60.”,還有一張是大半身照片,上面寫著“在部隊成長的我。 60.春節(jié)”。
這4張照片中,當時是新兵的雷鋒穿著帶有中士軍銜的軍裝。原來,當時部隊有個習俗:新兵要拍照郵寄回家,為了顯得更精神,往往都是新兵向老兵借服裝拍照。雷鋒也沒有免俗,借了一身軍裝拍下這4張照片。
15
第一次挨批
雷鋒是一個陽光時尚的大男孩。他的發(fā)型是當時比較時髦的小分頭,還留個三角形劉海兒。為了好看,他戴軍帽時總是將帽遮往上翹,故意露出劉海兒。
有一天,一位副團長看到仰戴軍帽、露出劉海兒的雷鋒,就批評了他,說部隊要講究軍容風紀,戴帽子一定要端正,頭發(fā)不能露出來,并責令他立即把劉海兒剪掉。雷鋒虛心接受了領導的批評教育,從此保持嚴整的軍容。
16
第一次被“查”
在新兵集訓期間,雷鋒經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到營口火車站打掃衛(wèi)生,幫助旅客扛行李、抱小孩,攙扶老弱病殘上下火車,讓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和旅客都很感動。
車站工作人員問他叫什么名字、是哪個部隊的,他也不說。他們猜測肯定是附近部隊的戰(zhàn)士,便把電話打到了技術營,希望技術營把這個小戰(zhàn)士“查出來”,給予表揚。當時接電話的是時任技術營書記的張時揚。張時揚放下電話,立即向營副教導員姜洪貴作了匯報。姜副教導員當即讓張時揚到各個連隊去查找,都沒查到。最后在新兵連排查,才查出來是雷鋒。
17
第一次存錢
1960年2月的一天,駐地營口市建設小學老師曲秀媛在部隊大操場邊上觀看戰(zhàn)士們操練。散場后,一個白白凈凈、個子不高的小戰(zhàn)士來到她身邊,操著外地口音問她:“大姐,請問哪里有儲蓄所啊?我要存錢。”這個小戰(zhàn)士正是雷鋒。曲秀媛是個熱心人,她說:“附近就有,我?guī)闳?。”于是,她帶著雷鋒來到工商銀行站前儲蓄所。
曲秀媛見他只存了1元錢,便好奇地問:“你咋就存1元錢?”雷鋒說:“我是一個剛入伍的新兵,津貼只有6元錢。我一個月存1元錢,一年就是12元錢,積少成多,就可以幫助有困難的人了。”閑聊中,曲秀媛了解到雷鋒的苦難家史,并對雷鋒有了深刻的印象。
18
第一次作報告
1960年3月開學后第二周,營口市建設小學三年級(三班)班主任曲秀媛邀請雷鋒為班里學生作憶苦思甜報告。
雷鋒走進教室后,同學們立刻起立鼓掌。中隊長陸玉文心情非常激動,用顫抖的手給雷鋒叔叔佩戴紅領巾。接下來,雷鋒聲情并茂地給同學們講述了他的苦難家史,很多同學聽后都留下了眼淚。
報告結束后,曲秀媛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命題作文“我和雷鋒比童年”。
19
第一次當演員
為了豐富戰(zhàn)士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團里組建一支戰(zhàn)士業(yè)余演出隊。雷鋒因性格活潑、多才多藝,被選為演出隊成員。他一口氣報了詩朗誦、快板和集體說唱等多個節(jié)目。
雷鋒利用業(yè)余時間背臺詞,很快就達到滾瓜爛熟的程度??伤暮峡谝籼?,把“風”說成“哼”,把“吳”說成“胡”,把“下大雨”說成“下大米”。俱樂部主任陳廣生考慮到雷鋒練得那么投入,不讓他演怕挫傷他積極性,就讓他糾正口音。雷鋒知道自己的湖南口音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矯正過來,便主動提出把自己換下來,做幕后工作,為舞臺拉大幕、幫廚師做飯、為演員燒開水、收拾演出道具、打掃排練場等。后來,他只參加了一個25人組成的集體詩朗誦節(jié)目《老劉的故事》。
20
第一次當編輯干事
雷鋒新兵集訓后,被分到了運輸連四班,做了一名汽車兵。由于他多才多藝、會寫文章,很快被運輸連俱樂部聘為編輯干事。
雷鋒的 “20個第一次”,無不折射出雷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chuàng)新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yè)精神,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這些精神都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
(責任編輯: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