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皎 孫心怡 黃樂萱 何哲哲 張桂嫻
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與CNKI數據庫,利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分析生物炭影響土壤有機碳領域的發(fā)交情況、研究力量、關鍵文獻和研究熱點。結果表明:年發(fā)文量呈上升趨勢;中、美兩國在該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南京農業(yè)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研究機構具有較高的國際影響力。潘根興、Ok Young Sik分別是中、英文發(fā)文量較多的學者,Johannes Lehmann是共被引頻次較高的學者。該領域研究熱點為生物炭制備工藝及原料來源對土壤固碳減排、土壤質量及作物產量的影響。未來應加強長期定位實驗探索生物炭影響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內在機制,并注重生物炭的生態(tài)風險評估。
關鍵詞:生物質炭;土壤有機碳;CiteSpace;文獻計量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志碼:A
前言
生物炭是有機物在厭氧或限氧條件下經高溫熱解形成的一類富碳、高穩(wěn)定性的材料。生物炭因自身結構特點作為土壤改良材料,在固碳減排、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土壤質量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iii。土壤有機碳(soil orgarue carbon,soc)是有機殘體及其分解產物經微生物作用形成的有機化合物,是土壤肥力、作物產量的重要指標,通過土壤功能調節(jié)和全球碳循環(huán)影響土壤質量和全球氣候變化。土壤有機碳礦化是土壤碳庫向大氣釋放CO2的最大凈輸出途徑,直接關系到養(yǎng)分元素的釋放、溫室氣體的形成以及土壤質量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