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芳
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要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核心素養(yǎng)應通過學生在應對簡單或復雜,真實和現實情境時的外在表現加以推斷,這就要求物理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愉快而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實驗環(huán)境,一切從學生出發(fā),“喚醒”他們對課堂的熱情,盡力讓他們的靈光閃現;同時做到快樂在課堂,幸福在課堂。
且物理學科的學習更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激發(f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面。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如何喚醒他們學習熱情的幾點小舉措。
第一,借助視頻多媒體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喚醒學生探秘的欲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設備廣泛應用于現代教育中,使得物理教學可以緊密聯系現代科學發(fā)展。物理知識不僅僅局限于課本,這就要求教學要做到與科技發(fā)展不脫節(jié)。比如:在講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七章《從粒子到宇宙》這部分內容時,由于本章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一些實驗只能讓學生從宏觀的現象中去推理、品味微觀方面的認知。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精選相關視頻,豐富學生對物質構成的微觀概念的形成。我選擇了科教頻道“探秘的部分”相應的內容,嵌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其中的內容深深吸引,趣味十足。學生不僅學到了相應的物理知識,而且也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更大的探知欲望,達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小游戲,讓學生以表演者的身份探究并學習物理知識。如在學習光的直線傳播,認識日食、月食成因時,我先讓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日食,月食成因。然后開展表演,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演,選三名學生分別扮演太陽、地球、月亮。設置情境游戲:1.即將發(fā)生日食月食;2.已經形成日食月食。按照教師指令要求站位。并讓表演地球的學生說出自己在哪個位置上會看到日食和月食。為什么會看到日食月食?其他學生做觀眾做裁判。學生興味盎然,對于日食月食的認知十分清晰。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相應的學習內容,設計組織一些游戲。既可以提高課堂的活潑度也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功和幸福,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
第三,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有精準的語言而且必要時可以加入一些形象的肢體語言,與他們一起進行教學操作,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例如學生學習電學《電阻》這節(jié)內容時,在講到電阻單位Ω時,我手臂展開,手掌略向上微曲。微笑問學生:看看像不像個大頭娃娃?全班學生轟然大笑。在笑聲中學生的腦海里就深深地烙印出電阻的單位Ω了;帶學生走出課堂,如光學中《透鏡》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和學生兩次走出課堂來到走廊上利用太陽光來辨別透鏡,這樣有別于傳統(tǒng)的課堂,很快就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熱情。另外比較重要的實驗我一般會讓學生做兩次第一次就是讓他們自己摸索,如關于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第二次我會收集有關題目,以問題的形式轉述給他們,帶著問題探究實驗,不是把實驗變成題目,而是把題目變成實驗,在體驗中獲得成功。這樣不用在題海中訓練題目,而是在實驗操作中牢牢記住,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更加濃烈了。當學生生活經驗缺乏時,設計一些體驗性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自感悟,體悟,頓悟;在實際的體悟中,智慧的火花會在他們的思想中迸出。
第四,教師充分地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小物品,盡可能多地鼓勵學生尋找物品自己動手做小實驗。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實際的教學中,我經常把一些演示實驗改成分組實驗以提高課堂效率。學生親自做更能激發(fā)學生動手的熱情。例如,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的萬花筒、小魔盒,小孔成像、潛水艇、浮沉子等等。組織并安排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拿出來曬一曬,比一比,教師可以對獲獎者進行獎勵;這樣既能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又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物理學習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成就感。事實上,只要教師能精心準備實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切以學生的體驗出發(fā),教學效果會很好??梢?,教師要調動熱情,喚醒學生的激情。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教師要有淵博的學科知識以外,還要求教師有廣泛的知識面、幽默風趣的語言、不吝贊美之詞。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讓教室里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有趣、奇特的物理小實驗中去,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初中生的天性,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喚醒”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一節(jié)課堂的“導演”和“導游”,學生的朋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