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芳
(主持語)
《指尖上的紅》與《撫摸舊時光》的文字擁有正好相反的兩種氣質,像是兩幅風格迥異的畫:前者偏向于寫意,在植物與人的相互映照中,表現(xiàn)了特定年代女性的生命狀態(tài),在這里,指甲花、笑聲以及針線等意象書寫得格外鮮活,被賦予了某種特別的使命;后者則偏向工筆,作者一點點描畫出房子的方位、結構、器物的形狀與質地,竭力準確地還原記憶深處的家園及生活片段,所有事物都是具體的,你仿佛能感受到他“撫摸舊時光”的觸感。在這里,文字作向導,帶領讀者完成了一次游覽。
在《指尖上的紅》中,母親蒼老的面龐與指尖上的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女兒對母親過往的逐步剖析,使這抹紅有了獨特的象征意義,甚至帶有一絲女性意識的覺醒,是母親人到暮年依舊葆有的對美的追求。而指甲花隔著幾十年的倏忽時光,從一個女性生命里穿過,她少年時曾輕生的經(jīng)歷、包辦的不幸婚姻、對女兒們的疼愛、在生活中的堅韌和努力以及對其他人婚姻的助力,使得母親的形象搖曳生姿,更為動人。
而在《撫摸舊時光》中,我們可以看到孫同林的童年記憶容納于“三間小瓦房”的老宅里,一件件器物,從貓頭滴水到雕花床、睡柜、八仙桌等等,無不連接著祖孫三代的生活日常,也連接著生與死。通過作者的細致刻畫,仿佛那小瓦房并未被時光侵蝕,而是完整地搬到了作者的記憶深處。
不同作者在散文這面鏡子之前自然會有不同的投射,而這兩篇作品雖然有著不同的展現(xiàn)方式,但它們都書寫了藏于時光深處的生活,對家園與親人完成了生動、樸實的記述,從這一點上來講,它們抵達的情感指向又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