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古代詩文閱讀·文言文專題專練

        2023-04-29 00:44:03張利娟
        《學習方法報》語文高考版 2023年36期

        張利娟

        學習提示

        本合刊復習內容為古代詩文閱讀,包括文言文、古代詩歌、名篇名句默寫。

        從2021年以來,高考文言文的選材范圍逐步擴大,突破了考查多年的二十四史,文體選擇更多元化,考生要掌握多種文言體裁的特點,熟悉閱讀技巧。同時文言文試題不再單獨考查文化常識,增加了對文中重點實詞的考查,且與教材所學要點關聯(lián)緊密,充分體現了“引導教學”“以考促教”“以考促學”的命題思路。文言文復習,回歸教材,強基固本,知文體而不囿于文體,方是取勝之道。

        古代詩歌閱讀題型保持不變,體現穩(wěn)定性。考查內容主題趨向宏大,考點更加綜合。

        情境化的命題已經成為高考語文命題的趨勢。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寫的考查也正體現著這一趨勢。試題考查內容靈活,不僅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誦和默寫情況,也考查詩句的基本內涵、藝術方法、審美趣味等多個方面,暗含對學生古代詩文綜合鑒賞能力的考查。

        第一步 解讀

        [考點解讀]

        2023年新高考I卷和新高考Ⅱ卷文言文閱讀試題均采用了復合文本材料,由相關的兩則文言文組合而成。兩套新高考卷均選擇兩則出自不同典籍的材料,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學習任務群的理念。

        [命題規(guī)律]

        文言文閱讀作為高考古詩文閱讀中的重頭戲,占分比值較重,為20分。它由五道題型組成,一道斷句題,兩道選擇題,一道翻譯題(共兩句),一道文意概括簡答題。五道題各有側重點,考查文言文斷句、詞語理解、內容分析以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文言文試題與中學教材、課程標準有效關聯(lián),引導一線教學使用好統(tǒng)編教材,提升課堂質量,注重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提高考生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能力和思維品質。

        [選文特點]

        縱觀近三年全國各類高考試卷,文言文選材范圍廣泛,呈現了較大的變化:2021年,全國甲卷《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全國乙卷《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新高考I卷《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新高考Ⅱ卷《通鑒紀事本末·祖邀北伐》,選文打破了歷年來主要從“二十四史”中選材的傳統(tǒng),不再選擇以人物為中心敘述史實的紀傳體史書,而選擇以事件為線索的紀事本末體史書;2022年,全國甲卷《戰(zhàn)國策·秦策二》、全國乙卷《說苑·貴德》、新高考I卷《戰(zhàn)國策·魏策三》、新高考Ⅱ卷《東觀漢記》,選文文體多元化,既有紀傳體史書、國別體史書,也有雜史小說,時間集中于漢代,展示了不同人物之間的博弈,凸顯家國情懷,注重提高考生的文化素養(yǎng);2023年,全國甲卷《隆平集·儒學行義》、全國乙卷《韓非子·十過》、新高考I卷《韓非子·難一》《孔叢子·答問》、新高考Ⅱ卷《百戰(zhàn)奇略》《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選材范圍愈加廣泛,既有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作品,也有唐代記錄軍事問題的言論輯錄、宋代的紀傳體史書等,時間跨度大,且選材新穎。

        [命題趨勢]

        文言文閱讀由單一材料變成復合材料后,閱讀的文字量與之前相比并沒有增加,但是閱讀的要求顯著提高:考生要對兩則材料進行比較閱讀,分析二者的異同,并按題干要求解決相關問題,側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綜合等高階思維能力。同時,2023年高考文言文選材文體類型更加多樣,有紀傳體史書、先秦諸子百家作品、論述古代作戰(zhàn)謀略的兵書等。由此可見,從文本內容到文本類型,每年都會有變化,且越來越豐富。這就要求考生立足教材,關注教材中的文言文類型,如論說類、應答類、序跋類、奏議類、雜記類等,這些亦有可能考查。

        第二步 示范

        [材料一:]

        上在道,民有獻瓜果者,上欲以散試官授之,訪于陸贄。贄上奏,以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輕用。起端雖微,流弊必大。獻瓜果者,止可賜以錢帛,不當酬以官。”上曰:“試官虛名,無損于事?!辟椨稚献?,其略曰:“自兵興以來,財賦不足以供賜,而職官之賞興焉;青朱雜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輿皂。夫誘人之方惟名與利名近虛而于教為重利近實而于德為輕。專實利而不濟之以虛,則耗匱而物力不給;專虛名而不副之以實,則誕謾而人情不趨。今之員外、試官,頗同勛、散、爵號,雖則授無費祿,受不占員,然而突铦鋒、排患難者則以是賞之,竭筋力、展勞效者又以是酬之。若獻瓜果者亦授試官,則彼必相謂曰,吾以忘軀命而獲官,此以進瓜果而獲官,是乃國家以吾之軀命同于瓜果矣。視人如草木,誰復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實利以敦勸,又不重虛名而濫施,人無藉焉。則后之立功者,將曷用為賞哉!”

        贄在翰林,為上所親信,居艱難中,雖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與贄謀之,故當時謂之內相,上行止必與之俱。然贄數直諫,忤上意,盧杞雖貶官,上心庇之。贄極言杞奸邪致亂,上雖貌從,心頗不悅。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第二百三十卷,有刪改)

        材料二:

        伏見唐宰相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論深切于事情,言不離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時。德宗以苛刻為能,而贄諫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為術,而贄勸之以推誠;德宗好用兵,而贄以消兵為先;德宗好聚財,而贄以散財為急。至于用人聽言之法,治邊馭將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過以應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數??芍^進苦口之藥石,針害身之膏肓。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

        (節(jié)選自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德宗在路途中行進,百姓中有進獻瓜果的,德宗準備授給他散試官的頭銜,向陸贄詢問。陸贄呈上奏章,認為:“授給爵位通常應該慎重珍惜,不能輕易封賜。事情的發(fā)端雖然微小,但相沿下來的弊端必定很大。對于進獻瓜果的人,只能賜給錢帛,不應該用官位來酬報?!钡伦谡f:“試官只是個虛名,對事情沒有損害?!标戀椨殖噬献嗾?,奏章大致是說:“自從戰(zhàn)事興起以來,財貨與賦稅不足以供給對將士的賞賜,于是以職官為賞賜的辦法便興起了;身著青、緋色朝服的人混雜在官府衙役中間,金魚袋和紫衣普遍賞賜給地位微賤的人們。誘導人們的方法,只有名譽與利益,名譽接近虛無但對教化來說卻是重要的,利益接近實際但對德行培養(yǎng)來說卻是次要的。只給人實際利益而不以虛無的名譽加以補益,就會耗盡資財使物力難以供給;只給人虛無的名譽而不以實際利益相配,就會近乎欺騙使人心不能歸附。如今的員外、試官,與勛官、散官、爵號很類似,雖然授給這種官銜不用消耗薪俸,也不占去名額,但是對于那些沖鋒陷陣、排憂解難的人,是用這種官銜來獎賞他們的,對于那些竭盡全力、做出功績的人,也是用這種官銜來酬報他們的。倘若進獻瓜果的人也被授予試官的官銜,那么他們必然會相互談論說:‘我們舍生忘死才得到官銜,這些人因進獻瓜果而得到官銜,這是國家把我們的性命看得同瓜果一樣了。把人看得如同草木,誰還能為國家效力呢!現在陛下既沒有實際的利益來敦促勸勉人們,又不重視虛無的名譽而不加節(jié)制地施加于人,人們行事便無所依憑了。那么,對以后立下功勞的人,將用什么作為獎賞呢!”

        陸贄供職翰林院,受到德宗的親近信任,在艱難的日子里,雖然有宰相,但是無論大事小事,德宗必定要與陸贄商量,所以當時人們把他叫作內相,德宗無論到哪里一定要有陸贄陪同。然而陸贄常常直言勸諫,違逆德宗的意旨,盧杞雖被貶官,但德宗內心仍庇護他。陸贄極力陳述盧杞奸詐邪惡導致變亂,德宗雖然表面上認同,其實心中很不高興。

        [材料二:]

        臣聽說唐朝的宰相陸贄,才能本來能擔當帝王的輔佐之任,學問可以成為帝王的老師。他的議論深刻而切合事理人情,言語不偏離圣賢的道德規(guī)范。智慧與子房相當而文才卻要勝過他,辯才與賈誼相當而方法卻不似他粗疏,上可以糾正皇帝想法上的錯誤,下能夠通曉天下人的心志。但他很不幸,做官沒能趕上良好的時機。德宗以嚴厲刻薄為能事,陸贄就以忠誠敦厚去勸諫;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對人,陸贄就以推心置腹去勸說;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陸贄則認為消除戰(zhàn)事是當時首先要做的;德宗喜好斂聚財物,陸贄則認為散財于民最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見的方法,整治邊防、駕馭將帥的策略,歸罪于自身以收攏人心,改正過錯以順應天道,排斥小人以消除百姓的禍患,珍惜名譽、寶器以授予有功之人,像這些合理的建議,很難列舉完。陸贄真可以說是進獻了苦口的良藥,去診治危害身體的重病。假使德宗能完全采納陸贄的進言,那么貞觀之治的盛況便會再一次出現。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夫誘人A之方B惟C名與利D名近虛E而于教為重F利近實G而于H德為輕

        試題詳解

        畫波浪線的標點為:夫誘人之方,惟名與利,名近虛而于教為重,利近實而于德為輕。句意為“誘導人們的方法,只有名譽與利益,名譽接近虛無但對教化來說卻是重要的,利益接近實際但對德行培養(yǎng)來說卻是次要的”。題干特別提醒“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是為了保證考生選擇最佳斷句點,避免心存僥幸。文言文斷句可能存在可斷、可不斷之處,這時就應該優(yōu)先考慮三處非斷不可的地方,如此句E與G處是可斷可不斷,而B、D、F是必須斷,所以答案為B、D、F。

        思維技法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實詞的理解、句式的運用、文意把握、文言語感等。文言斷句主要遵循三原則:(1)通讀全文,整體把握內容和主體;(2)體會詞語含義和詞語之間的關系;(3)先易后難,逐步縮小范圍。文言斷句方法主要有:

        (1)詞性斷句法

        文言文中名詞和代詞常用來作主語或賓語,如果作主語,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斷句;如果作賓語,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斷句。文言文中動詞、形容詞常用來作謂語,根據謂語前的狀語、謂語后的賓語等來斷定語句的停頓點。

        (2)對稱、對偶、排比斷句法

        文言文語句整齊對稱,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和結構,在形式上對應,在內容上有關聯(lián)(對比、并列、總分),如: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對話標志斷句法

        對話標志有“曰”“云”“言”等。注意兩種情況:一是對話中又有對話,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情況。

        (4)文言虛詞斷句法

        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介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它們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訪于陸贄”與“徑造廬訪成”(《促織》)兩句中的“訪”字含義不同。

        B.內相,唐德宗開始,雖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學士常值宿內廷,向皇帝提出建議,參裁可否,故號稱內相。

        C.“上雖貌從”與“貌恭而不心服”(《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貌”字活用情況相同。

        D.“貞觀”為唐高祖李淵的年號,出自“天地之道,貞觀者也”。他開創(chuàng)了政治清明、經濟復蘇、文化繁榮的初唐局面,史稱“貞觀之治”。

        試題詳解

        A.前者意為“向人詢問”,后者意為“拜訪”;C.“貌”皆為名詞作狀語,表面上。D.“‘貞觀為唐高祖李淵的年號”說法錯誤,“貞觀”應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答案為D。

        思維技法

        本題對文言文詞語的考查較為全面,常與教材勾連,多考查古今意義、一詞多義等內容。文言文一詞多義題應立足教材,豐富課內文言文知識的積累,注重遷移運用,能夠以“詞”疏意,以一篇帶動多篇,從而形成文言文自主閱讀能力??忌綍r要注重積累重點實詞的意義,提高通過相關語境分析理解詞語意義的能力。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贄不贊成用官位來酬報給唐德宗進獻瓜果的人,認為只能賜給他們錢帛,但是德宗覺得散試官只是個虛名,對事情是沒有什么損害的。

        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陸贄,無論什么事,都與陸贄商量,無論到哪里去,都有陸贄伴隨,所以陸贄敢于直言諫諍,不懼違背德宗的意旨。

        C.蘇軾贊賞陸贄對上可以糾正皇帝的錯誤,對下能夠貫通天下人的心志。陸贄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合理建議,像苦口良藥般可以醫(yī)治重病。

        D.唐德宗沒能完全按陸贄的進言去實行,貞觀之治的盛況難以再現。蘇軾進札子的目的是建議宋哲宗讀陸贄的奏議,從中學習治國之術。

        試題詳解

        B項強加因果,錯誤。陸贄秉性正直貞剛,敢于直言諫諍,并不是因為德宗信任器重他才敢于直言諫諍。

        思維技法

        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閱讀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做此類題時可采用“二步”法。

        第一步:粗讀選項內容,確定比對區(qū)間。文言文綜合分析題,通常按照文本的順序設置四個選項。解答時,應依據選項內容,回歸文本,篩選出與選項相對應的句段,鎖定比對區(qū)間。

        第二步:細讀選項內容,運用比對法,排除干擾。比對法就是把選項與原文進行細致比對、分析,從中發(fā)現選項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可參照下面5個比對角度和10個常設誤點,找出選項的干擾之處。

        (1)比對角度:人物;

        常設誤點:張冠李戴、誤解形象;

        (2)比對角度:時間、地點;

        常設誤點:時序顛倒、空間錯位;

        (3)比對角度:關鍵詞語;

        常設誤點:曲解文意、歸納不全;

        (4)比對角度:內容;

        常設誤點:無中生有、以偏概全;

        (5)比對角度:關系;

        常設誤點:改變因果、事件雜糅。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陛下既未有實利以敦勸,又不重虛名而濫施,人無藉焉。

        (2)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不疏。

        試題詳解

        翻譯重點為以下關鍵詞:(1)敦勸,敦促勸勉。濫,過多。藉,依憑。(2)過,勝過。術,方法。疏,粗疏。答案為(1)現在陛下既沒有實際的利益來敦促勸勉人們,又不重視虛無的名譽而不加節(jié)制地施加于人,人們行事便無所依憑了。(2)智慧與子房(張良)相當而文才卻要勝過他,辯才與賈誼相當而方法卻不似他粗疏。

        思維技法

        文言文翻譯既要求文句大意理解無誤,又要求關鍵詞翻譯準確。直譯和意譯是翻譯的兩種基本方法。高考文言文翻譯要求采用“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文言文翻譯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查。翻譯時要關注句中的關鍵實詞(主要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復詞等)、特殊用法(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題者一般在一道小題中設置三個得分點,每個1分。答題時要強化翻譯題的采分點意識。

        5.材料一第一段中陸贄的奏議屬于材料二中提到的哪個方面的奏議?在這個方面陸贄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試題詳解

        材料一第一段中,陸贄針對德宗欲授給獻瓜果者以散試官之事兩次呈上奏章,其看法是:不應該授予。理由是:朝廷財賦不足,卻興起賞賜職官之風,導致“既未有實利以敦勸,又不重虛名而濫施,人無藉焉”。由此可看出,陸贄的主要觀點是:應該慎重授予官職,考慮名譽與利益并重來激勵人們。據此從材料二中尋找相對應方面的奏議即可。

        答案:①屬于“用人聽言之法”這個方面的奏議,屬于官職任用這一方面。②主要觀點是陸贄認為應該考慮名譽與利益并重來使官員順服并為國效力。(意思對即可)

        思維技法

        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信息的歸納提煉能力。此題解題思路分三步走:(1)通讀全文,整體把握文意;(2)仔細審題,尋找答題區(qū)間;(3)篩選信息,組織語言作答。

        常見的作答方法是:(1)看所賦分值作答。學會從這些分值來確定答題的層次性、要點的數量等。

        (2)按一定思路作答。做內容概括題時,一定要分點概括文中會出現并列的部分,既要學會用原文也要學會從抽象中概括大意。

        (3)按題意要求,組織不同句式作答。組織語言的技巧有:①摘錄法。就是選摘原文詞句來作答的一種方法。解題時應抓住與答案有關的關鍵語句,文中有的關鍵句如觀點句或抒情議論句如果吻合題意,可直接摘錄;如只出現關鍵詞,那還需要改寫。如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須翻譯。②句意(層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內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無明顯的中心句,讀者要通過閱讀文章,自己去感受、體會、把握和提煉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方法。這類題要根據句意或層意提煉出這一層或這一句的內涵與本質的東西,答題才會準確。

        第三步 實戰(zhàn)

        單文本

        (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銚期,字次況,潁川郟人也。長八尺二寸,容貌絕異,矜嚴有威。光武略地潁川,聞期志義,召署賊曹掾,從徇薊。時,王郎檄書到薊,薊中起兵應郎。光武趨駕出,百姓聚觀,喧呼滿道,遮路不得行,期騎馬奮戟,瞋目大呼左右曰:“蹕[注]!”眾皆披靡。光武甚善之。使期別徇真定、宋子,攻拔樂陽、槁、肥累。從擊王郎將皃宏、劉奉于巨鹿下,期先登陷陳,手殺五十余人,被創(chuàng)中額,攝幘復戰(zhàn),遂大破之。王郎滅,拜期虎牙大將軍。乃因間說光武曰:“河北之地,界接邊塞,人習兵戰(zhàn),號為精勇。今更始失政,大統(tǒng)危殆,海內無所歸往。明公據河山之固,擁精銳之眾,以順萬人思漢之心,則天下誰敢不從?”光武笑曰:“卿欲遂前‘蹕邪?”時,銅馬數十萬眾入清陽、博平,期與諸將迎擊之,連戰(zhàn)不利,期乃更背水而戰(zhàn),所殺傷甚多。會光武救至,遂大破之,追至館陶,皆降之。從擊青犢、赤眉于射犬,賊襲期輜重,期還擊之,手殺傷數十人,身被三創(chuàng),而戰(zhàn)方力,遂破走之。光武即位,封安成侯,食邑五千戶。時,檀鄉(xiāng)、五樓賊入繁陽、內黃,又魏郡大姓數反復,而更始將卓京謀欲相率反鄴城。帝以期為魏郡太守,行大將軍事。期發(fā)郡兵擊卓京,破之,斬首六百余級。京亡入山,追斬其將校數十人,獲京妻子。進擊繁陽、內黃,復斬數百級,群界清平。督盜賊李熊,鄴中之豪,而熊弟陸謀欲反城迎檀鄉(xiāng)?;蛞愿嫫?,期不應,告者三四,期乃召問熊。熊叩頭首服,愿與老母俱就死。期曰:“為吏儻不若為賊樂者,可歸與老母往就陸也?!笔估羲统龀?。熊行求得陸,將詣鄴城西門。陸不勝愧感,自殺以謝期。期以禮葬之,而還熊故職。于是郡中服其威信。期重于信義,自為將,有所降下,未嘗虜掠,及在朝廷,憂國愛主,其有不得于,心必犯顏諫諍。帝嘗輕與期門近出,期頓首車前曰臣聞古今之戒變生不意誠不愿陛下微行數出。”帝為之同輿而還。十年,卒。

        (選自《后漢書·銚期傳》,有刪節(jié))

        【注】蹕:古代帝王出行時,必須首先清除街道上的行人,這里指清道的吆喝聲。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期頓首A車前曰B臣聞C古今之戒D變生不意E誠不愿F陛下微行G數出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道路,與《〈論語〉十二章》“朝聞道,夕死可矣”中的“道”詞義不同。

        B.誠,實在,與《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中的“誠”詞義不同。

        C.青犢,本義為青色的牛,這里指西漢末年河北地區(qū)一支較為強大的農民起義軍。

        D.督盜賊,古代為盜匪頭領擔任輔佐的人,其職責是為盜匪頭領監(jiān)督、督導下屬。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漢光武帝驅車從薊地跑出之時,受到當地百姓的圍攻,銚期把眾人打退。

        B.在王郎被滅后,銚期認為時機成熟,地理位置優(yōu)越,軍隊強大,故勸劉秀稱帝。

        C.銚期任魏郡太守時,誅殺了卓京;而對魏郡大姓的反復,則恩威并舉令其誠服。

        D.銚期看重信義,嚴明軍紀,不準虜掠;在朝中為官時,憂國愛主,敢于犯顏諫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從擊王郎將皃宏、劉奉于巨鹿下,期先登陷陳。

        (2)期曰:“為吏儻不若為賊樂者,可歸與老母往就陸也?!?/p>

        5.根據文本中銚期處理李熊、李陸兄弟的事例,分析“郡中服其(指銚期)威信”的原因。

        (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楊溥,字弘濟,石首人。永樂初,侍皇太子為洗馬。太子嘗讀《漢書》,稱張釋之賢。溥曰:“釋之誠賢,非文帝寬仁,未得行其志也?!辈晌牡凼戮庮愐垣I。太子大悅。久之,以喪歸。時太子監(jiān)國,命起視事。十二年,東宮遣使迎帝遲,帝怒。黃淮逮至北京系獄。及金問至,帝益怒曰:“問何人,得侍太子!”下法司鞫,連溥,逮系錦衣衛(wèi)獄。家人供食數絕。而帝意不可測,旦夕且死。溥益奮,讀書不輟,系十年,讀經史諸子數周。仁宗即位,釋出獄,擢翰林學士。嘗密疏言事,帝褒答之,賜鈔幣。已,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憐之。明年建弘文閣于思善門左,選諸臣有學行者侍值。士奇薦侍講王進、儒士陳繼,蹇義薦學錄楊敬、訓導何澄。詔官繼博士,敬編修,澄給事中,日值閣中。命溥掌閣事,親授閣印,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學問。欲廣知民事,為治道輔,有所建白,封識以進。”尋進太常卿,兼職如故。宣宗即位,弘文閣罷,召溥入內閣,與楊士奇等共典機務。居四年,以母喪去,起復。九年遷禮部尚書,學士值內閣如故。英宗初立,與士奇、榮請開經筵。豫擇講官,必得學識平正、言行端謹、老成達大體者數人供職。且請慎選宮中朝夕侍從內臣。太后大喜。一日,太后坐便殿,帝西向立,召英國公張輔及士奇、榮、溥、尚書胡濙入。諭曰:“卿等老臣,嗣君幼,幸同心共安社稷?!庇终黉咔霸唬骸叭首诨实勰钋渲?,屢加嘆息,不意今尚見卿?!变吒衅?,太后亦泣,左右皆悲愴。始仁宗為太子,被讒,宮僚多死詔獄,溥及黃淮一系十年,瀕死者數矣。仁宗時時于宮中念諸臣,太后亦久憐之,故為溥言之如此。太后復顧帝曰:“此五臣,三朝簡任,俾輔后人?;实廴f幾,宜與五臣共計?!变哔|直廉靜,無城府。性恭謹,每入朝,循墻而走。諸大臣論事爭可否或至違言溥平心處之諸大臣皆嘆服。時謂士奇有學行,榮有才識,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十一年七月,溥卒,年七十五。贈太師,謚文定。

        (選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八》,有刪節(jié))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諸大臣論事A爭可否B或至C違言D溥平心處之E諸大臣F皆嘆服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奮,勤奮,與《過秦論》“奮六世之余烈”中的“奮”詞義相同。

        B.西,指向西,《五代史伶官傳序》“倉皇東出”中的“東”表示向東,兩者用法相同。

        C.洗馬,又稱太子洗馬,其職責主要是輔佐太子,教太子政事,太子出行時為前導。

        D.經筵,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設的御前講席,由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任講官。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溥在明成祖時期,因為受太子迎接皇帝動作遲緩一事的牽連而入獄,他在獄中堅持勤奮讀書,把經書史籍通讀了好幾遍。

        B.楊溥在明仁宗即位后受到重用,被提拔為翰林學士,皇帝還新設置弘文閣,親自將弘文閣的大印送給楊溥,讓楊溥掌管該閣。

        C.明英宗剛即位的時候,楊溥同楊士奇等人請求開設講經筵,并且請求慎重選擇在宮中朝夕侍從皇上的內臣,讓太后十分喜歡。

        D.楊溥為人樸實正直,廉潔好靜,沒有心機和算計,對大臣們爭辯不下的議論都能平心靜氣地處理,當時的人認為他有學者風范。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釋之誠賢,非文帝寬仁,未得行其志也。

        (2)時謂士奇有學行,榮有才識,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云。

        5.根據文本,簡要分析當楊溥把漢文帝的事分類編好后送給太子時,太子“大悅”的原因。

        (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治安策(節(jié)選)

        賈誼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咸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于無窮。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yè),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后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yè)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其具可素陳于前,愿幸無忽。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孰也,雖使禹舜復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

        臣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淮陰王楚最強,則最先反;韓信倚胡,則又反;貫高因趙資,則又反;陳豨兵精,則又反;盧綰最弱,最后反。然則天下之大計可知已。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并進而歸命天子雖在細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及燕、梁它國皆然。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諸侯之地其削頗入漢者,為徙其侯國,及封其子孫也,所以數償之。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孫莫慮不王,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細民鄉(xiāng)善,大臣致順,故天下咸知陛下之義。

        (節(jié)選自《前漢書》)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輻湊A并進而歸B命天子C雖在細民D且知其安E故F天下咸知G陛下之明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為治勞智慮”同“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兩句中的“使”含義相同。

        B.“沒為明神”同成語“沒齒不忘”中的“沒”含義不同。

        C.“至孝也”同“至微至陋”(《陳情表》)兩句中的“至”含義相同。

        D.“國小則亡邪心”同“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過秦論》)兩句中的“亡”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認為治國之道不能影響國君享受音樂的樂趣。他說射獵之樂雖不能同國家安危相比,但治國之道也不該讓君王缺乏鐘鼓之樂。

        B.賈誼認為自己所推薦的治國之道不應該被帝王忽視。它會使蕓蕓眾生得到養(yǎng)育,成就永久太平的業(yè)績,是帝王最明智的做法。

        C.賈誼認為下屬變強變大對國君治理國家不利。他列舉淮陰侯韓信以及貫高、陳豨、盧綰等人的例子證明強者必反的道理。

        D.賈誼認為國君不同下屬爭利是應有的治國之道。他說,哪怕是一寸土、一口人,皇帝也不要占諸侯的利益,這樣就能讓天下太平。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雖使禹舜復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

        (2)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

        5.賈誼在本文中為漢文帝謀劃了一條治國之道,就是采取分封諸侯的手段以防止諸侯造反,使國家長治久安。請根據文本內容,概述賈誼推薦這條治國之道的原因。

        (四)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元和七年秋,魏博節(jié)度使田季安薨。子懷諫,為節(jié)度副大使。兵馬使田興,有勇力,軍中賴之。辛亥,上與宰相議魏博事,李吉甫請興兵討之。李絳曰:“臣竊觀兩河藩鎮(zhèn)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隸諸將,不使專在一人,恐其權任太重,乘間而謀己故也。諸將勢均力敵,莫能相制,若常得嚴明主帥以臨之,則粗能自固矣。今懷諫乳臭子,不能自聽斷,軍府大權,必有所歸,諸將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從。然則向日分兵之策,適足為今日禍之階也。至時,惟在朝廷不愛爵祿以賞其人,使兩河藩鎮(zhèn)聞之,恐其麾下爭為恭順矣。此所謂不戰(zhàn)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奔榷飸阎G幼弱,軍政皆決于家臣蔣士則,數以愛憎移易諸將,眾皆憤怒。朝命久未至,軍中不安。田興晨入府,士卒數千人大噪,請為留后。興乃謂眾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請官吏,然后可?!苯栽唬骸爸Z?!迸d乃殺蔣士則等,遷懷諫。魏博監(jiān)軍以狀聞,吉甫請遣中使宣慰以觀其變,絳曰:“不可。今田興奉其土地兵眾,坐待詔命;乘此際推心撫納,結以大恩?!鄙蠌闹耘d為魏博節(jié)度使。絳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賞過其所望則無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鄰勸慕。請發(fā)內庫錢百五十萬緡以賜之?!弊笥乙詾樗c太多,后有此比,將何以給之?上以語絳,絳曰:“田興不貪專地之利,歸命圣朝,陛下奈何愛小費而遺大計,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悅,曰:“朕所以惡衣菲食,蓄聚貨財,正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貯之府庫何為!”十一月,遣知制誥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錢百五十萬緡賞軍士,六州百姓給復一年。軍士受賜,歡聲如雷。成德、兗鄆使者數輩見之,相顧失色,嘆曰:“倔強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田興入朝,上待之尤厚。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三十四》)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魏博A五十余年B不沾C皇化D不有重賞E過其所望F則無以慰G士卒H之心I使四鄰勸慕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竊觀兩河藩鎮(zhèn)之跋扈者”與“窺父不在,竊發(fā)盆”(《促織》)兩句中的“竊”字含義相同。

        B.“乘間而謀己故也”與“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的“故”字含義不同。

        C.節(jié)度使,即節(jié)制調度的軍事長官,初設時為負責管理調度軍需的支度使,同時兼管理屯田的營田使,主管軍事、防御外敵,后集軍、民、財三政于一身。

        D.緡,古代釣魚繩或者穿銅錢用的繩子,也是古代計量單位,文中指的是后者。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宰相李吉甫先是主張對魏博用兵,后又在魏博易主的時候,建議朝廷觀其變化,但他的意見都遭到了李絳反對,也未被唐憲宗采納。

        B.李絳向唐憲宗提出建議,朝廷應采取分散各地藩鎮(zhèn)將領兵權的策略,令諸將勢均力敵,避免他們因兵權集中而囂張跋扈,趁機謀亂。

        C.家臣蔣士則趁田季安去世、田懷諫年幼弱小之際,獨攬魏博的軍政大權,憑個人好惡調換眾將職位,引發(fā)眾怒,后來被田興殺掉。

        D.唐憲宗采納李絳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建議,避免了戰(zhàn)爭,任命田興為節(jié)度使,后犒賞軍士,免除魏博一年賦稅,并在田興入朝時善待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然則向日分兵之策,適足為今日禍之階也。

        (2)朕所以惡衣菲食,蓄聚貨財,正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貯之府庫何為!

        5.李絳主張對田興“推心撫納,結以大恩”的原因是什么?情根據文本加以簡述。

        (五)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二十年春三月,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建康,入見。太祖喜甚,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辟n坐,從容與論經史,及咨以時事,甚見尊禮,命有司創(chuàng)禮賢館處之?;杂茁斆鹘^人,凡天文、兵法、性理諸書,過目洞識其要。至正初,以《春秋》舉進士,授高安縣丞,累官江浙儒學副提舉。元政亂,投劾去。常建議剿方國珍,不用,安置紹興。既而,總制官孫炎以上命遣使來聘,基遂決計趨金陵,陳時務十八策。太祖嘉納之。太祖一日從容問陶安曰:“劉基四人之才何如?”安曰:“臣謀略不及劉基,學問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及章溢、葉琛?!碧嫔钊恢N磶?,以濂為江西等處儒學提舉司提舉,遣世子受經;以溢、琛為營田司僉事;基留帷幄,預機密謀議。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書省設御座,奉小明王①行慶賀禮。劉基怒曰:“彼牧豎耳,奉之何為!”不拜。太祖召基入,問之。基遂陳天命有在。太祖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計。二十三年春二月,申將士屯田之令。時康茂才屯積充仞,他將皆不及,特申諭及時開墾。二十四年春正月,李善長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屢表勸進不允,乃率諸臣奉上即吳王位。建百官司屬,以李善長為左相國,徐達為右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汪廣洋為右司郎中,張昶為左司都事。諭善長等曰卿等為生民計推戴予然建國之初當先正紀綱。元氏昏亂,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渙散,遂致天下騷動。今將相大臣當鑒其失,協(xié)心圖治,毋茍且因循充位而已?!?/p>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平定東南》)

        【注】①小明王:即元末農民起義軍紅巾軍領袖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曾被劉福通等人立為皇帝,稱小明王。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諭A善長等曰B卿等為生民C計D推戴予E然建國之初F當先G正紀綱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委屈,與成語“屈指可數”中的“屈”字含義不同。

        B.“毋茍且因循充位而已”與《勸學》中“學不可以已”兩句中的“已”字含義不同。

        C.相國,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種重要官職,它與丞相完全不同,相國的地位高于丞相。

        D.卿,三公九卿,高級官員名,能跟隨皇帝左右參與決策,本文所用即此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太祖對劉基等人的到來非常高興,接見時首先謙遜地表示歉意,然后同他們談論經史和時事,十分尊重他們。

        B.劉基從小聰明過人,元朝時官職曾經任到江浙儒學副提舉,因當時朝政混亂棄官,后接受朱元璋的聘請投順明朝。

        C.當明朝的中書省準備設立皇帝座位奉請小明王韓林兒時,遭到劉基的堅決反對,他認為韓林兒根本不配被奉為皇帝。

        D.朱元璋在李善長等人上表勸他即位皇帝時,多次表示不允,后來才建立百官司屬當上皇帝,要求大臣們協(xié)心圖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既而,總制官孫炎以上命遣使來聘,基遂決計趨金陵,陳時務十八策。

        (2)劉基怒曰:“彼牧豎耳,奉之何為!”不拜。

        5.劉基被稱為“明初四學士”,對明初的政治建設起了很大作用,試根據文本概述劉基對明初政治的貢獻。

        雙文本

        (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材料一:]

        秦穆公使公子縶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縶吊公子之憂,又重之以喪。寡人聞之,得國常于喪,失國常于喪。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可。亡人無親,信仁以為親。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見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縶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無狷潔,狷潔不行。重賂配德,無愛財!”公子夷吾出見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縶曰:“中大夫里克與我矣,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丕鄭與我矣,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亡人茍入掃宗廟,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請納之左右。”

        公子縶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與公子重耳,重耳仁?!惫涌{曰:“君之言過矣。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于天下,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進退?!笔枪氏戎霉右奈?,寔為惠公。

        (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有刪改)

        [材料二:]

        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召咎犯而問曰:“敵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于文;繁戰(zhàn)之君,不足于詐。君亦詐之而已。”因招雍季而問之,雍季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敗楚人于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鬃勇勚?,曰:“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文公雖不終始,足以霸矣?!?/p>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義賞》,有刪改)

        [材料一:]

        秦穆公使公子縶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縶吊公子之憂,又重之以喪。寡人聞之,得國常于喪,失國常于喪。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可。亡人無親,信仁以為親。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見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縶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無狷潔,狷潔不行。重賂配德,無愛財!”公子夷吾出見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縶曰:“中大夫里克與我矣,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丕鄭與我矣,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亡人茍入掃宗廟,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不敢當公子,請納之左右?!?/p>

        公子縶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與公子重耳,重耳仁。”公子縶曰:“君之言過矣。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晉君以成名于天下,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進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寔為惠公。

        (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有刪改)

        [材料二:]

        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召咎犯而問曰:“敵眾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對曰:“臣聞繁禮之君,不足于文;繁戰(zhàn)之君,不足于詐。君亦詐之而已?!币蛘杏杭径鴨栔杭驹唬骸敖邼啥鴿O,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蔽墓镁谭钢?,而敗楚人于城濮。反而為賞,雍季在上??鬃勇勚?,曰:“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文公雖不終始,足以霸矣。”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義賞》,有刪改)

        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詐偽A之道B雖今C偷D可E后將無F復G非長H術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惠”是敬辭,與《諫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義不同。

        B.稽首,中國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

        C.“與”意為“支持”,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的“與”含義相同。

        D.“納”意為贈送,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及凱旋而納之”的“納”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子縶奉命到狄國吊問重耳,并勸他抓住晉國辦喪事的機會回國繼承君位,重耳在與舅舅子犯商量之后,拒絕了公子縶的建議。

        B.公子夷吾私下會見公子縶,表示里克、丕鄭支持自己,如果沒有人主持祭祀安定國家,他愿意割讓河外五座城池來換取秦國的支持。

        C.公子縶回國復命,秦穆公欣賞公子重耳的品質,公子縶認為,立一個不仁的君主來擾亂晉國有利秦國,于是立公子夷吾為晉君。

        D.晉文公與楚人作戰(zhàn)前先后咨詢咎犯與雍季,最終采納了咎犯的建議,在城濮擊敗楚人。戰(zhàn)后晉文公給雍季的賞賜卻超過咎犯。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不可失,喪不可久,公子其圖之!

        (2)臨難用詐,足以卻敵;反而尊賢,足以報德。

        5.晉文公重耳歷經艱辛,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結合選文概括他成功的原因。

        (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材料一:]

        宋公與楚人期戰(zhàn)于泓之陽。楚人濟泓而來。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濟而擊之?!彼喂唬骸安豢?。吾聞之也君子不厄人吾雖喪國之余寡人不忍行也?!奔葷?,未畢陳。有司復曰:“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宋公曰:“吾聞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币殃悾缓笙骞闹?。宋師大敗。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有君而無臣,以為雖文王之戰(zhàn),亦不過此也。

        (節(jié)選自《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有刪改)

        [材料二:]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zhàn)于泓,宋師敗績。春秋三十有四戰(zhàn),未有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者。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則驕其敵。襄公以師敗乎人,而不驕其敵,何也?責之也。泓之戰(zhàn),以為復雩之恥也。雩之恥,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齊之喪,執(zhí)滕子,圍曹,為雩之會,不顧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執(zhí)之。故曰,禮人不答,則反其敬;愛人而不親,則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則反其知。過而不改,又之,是謂之過,襄公之謂也。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則以征無道也,豈曰以報其恥哉?宋公與楚人戰(zhàn)于泓水之上。司馬子反曰:“楚眾我少,鼓險而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須其出?!奔瘸?,旌旗亂于上,陳亂于下。子反曰:“楚眾我少,擊之,勝無幸焉?!毕骞唬骸安还牟怀闪??!表毱涑闪卸髶糁?,則眾敗而身傷焉,七月而死。倍則攻,敵則戰(zhàn),少則守。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

        (節(jié)選自《谷梁傳·僖公二十二年》,有刪改)

        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吾聞之也A君子B不厄C人D吾雖喪E國之余F寡人G不忍行也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司,泛指官吏,與《廉頗藺相如列傳》“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中的“有司”意思相同。

        B.請,文中指請求別人做某事,與《屈原列傳》中“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的“請”意思不同。

        C.愛人,意為關愛他人,儒家認為只有“愛人”才能成為有慈愛之心、有大智慧的“仁者”,即所謂“仁者愛人”。

        D.言而不信,指說話不講信用,其中的“信”字與成語“背信棄義”中的“信”意思不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襄公與楚軍在泓水作戰(zhàn),有官吏建議他趁楚軍還未渡過泓水時進攻,宋公認為不是君子所為,拒絕了。

        B.宋襄公因為驕傲輕敵,軍隊人數眾多卻敗給人數少的軍隊,《春秋》記載這一場戰(zhàn)役,是為了責備他。

        C.宋襄公在主持雩地會盟時,不顧自己力量不夠,把楚成王請到會,反而被憤怒的楚成王抓了起來。

        D.宋襄公沒有聽從臣下建議,兩次錯失攻打楚人的機會,結果導致作戰(zhàn)失敗,自己也因此受傷,最后身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

        (2)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則以征無道也,豈曰以報其恥哉?

        5.對于宋襄公在泓水之戰(zhàn)中的失敗,《公羊傳》和《谷梁傳》兩本書分別是如何評價的?

        (八)

        [材料一:]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xiāng)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毙旁侔葙R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馀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庇谑菨h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p>

        (節(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材料一:]

        信拜禮畢,上坐。王曰:“丞相數言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xiāng)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強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馀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強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庇谑菨h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材料二:]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唬骸肮湟唬粗涠?。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p>

        (節(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項王見A人B恭敬C慈愛D言語E嘔嘔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飲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指趁機,其與《過秦論》中“蒙故業(yè),因遺策”句中的“因”字在意義和用法上均不同。

        B.恨,指遺憾、后悔,其與《鵲橋仙·纖云弄巧》中“飛星傳恨”一句中的“恨”字詞義不同。

        C.三秦,項羽滅秦后,以關中之地分封秦三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因以稱三王或其所轄地。

        D.子房,是張良的字,“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個名字,“名”“字”在意思上并無關聯(lián)。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任命儀式結束,與漢王謙讓之后,韓信便簡明扼要地給漢王分析了當下的形勢,極大地增強了漢王信心。

        B.韓信一方面向漢王極力肯定項羽的勇敢、強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確指出項羽只是施與小恩小惠,難得人心。

        C.漢王對張良、蕭何、韓信三人的評價,折射出其知人善任而又駕馭有方,展現了他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D.“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此乃楚敗漢勝一個原因的總結,也隱含漢王自負其膽略。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于威強耳。

        (2)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

        5.李華在《鴻門宴》研讀中提出“正方:劉邦在鴻門宴上全身而退取決于一文一武兩個助手”的辯題,請你以反方辯手的身份,結合兩則材料與課文《鴻門宴》,簡要陳述批駁正方觀點的理由。

        (九)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材料一:]

        晉熙王昶,字休道,文帝第九子也。元嘉二十二年,年十歲,封義陽王。廢帝即位,為徐州刺史,加都督。昶輕____褊急,不能事孝武,大明中常被嫌責,人間常言昶當有異志。

        江夏王義恭誅后,昶表求入朝,遣典簽蘧法生銜使。帝謂法生:“義陽與太宰謀反,我政欲討之,今知求還,甚善?!庇謫柗ㄉ骸傲x陽謀反,何不啓?”法生懼,走還彭城。帝因此北討。法生至,昶即起兵,統(tǒng)內諸郡并不受命。昶知事不捷,乃夜開門奔魏,棄母妻,唯攜妾一人,作丈夫服騎馬自隨。在道慷慨為斷句曰:“白云滿鄣來,黃塵半天起。關山四面絕,故鄉(xiāng)幾千里?!币虬鸭帜贤麘Q哭,左右莫不哀哽。每節(jié)悲慟,遙拜其母。

        昶家還都,二妾各生一子。明帝即位,名長者曰思遠,小者曰懷遠,尋并卒。帝以金千兩贖昶于魏,不獲,乃以第六皇子燮字仲綏繼昶,封為晉熙王。

        (節(jié)選自《南史·列傳第四》,有刪改)

        [材料二:]

        義不可襲者也,君子驗之于心,小人驗之于天。心所弗信,君子弗為。天所弗順,小人無成。徒曰義而遂執(zhí)言以加人則義在外也故辟外義之邪說而亂以不生。

        劉昶以宋室懿親,擁拓跋氏之眾三十萬以向壽陽,流涕縱橫,遍拜將士,求泄其大讎,于義無不克者也,而困于垣崇祖之孤軍,狼狽而退;再舉以向甬城,周盤龍父子兩騎馳騁萬眾之中,朒縮旋師。蓋昶者,非可以義服人者也。其奔也不仁,其仕于拓跋氏也不正;而其假于報讎以南侵也,又豫為稱藩于魏之約,以蔑中夏之余緒;則其挾強夷以逞也,乘國之亡而遂其私也。

        嗚呼!昶誠拊心而自問,果閔宗國之亡、祖考之不血食、合族之殲死邪?否也?昶方流涕之時,不能自喻,而天下又惡從而喻之?然而天鑒之矣。故憤盈以出,而疲攰以歸,天奪之也。若夫昶之耽榮寵于索虜,則千載以下,可按跡以知心者也。義不義,決于心而即征于外,驗之天而益信,豈可掩哉?

        (節(jié)選自《讀通鑒論·卷十六》,有刪改)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徒曰A義而遂執(zhí)B言C以加D人E則義在外也F故辟外G義H之邪I說J而亂K以不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號,與“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意義相同。

        B.誅,被殺害。與《屈原列傳》中“兵挫地削”的“挫”用法不同。

        C.典簽,劉宋中葉后地方長官之下典掌機要的官員,代替諸王批閱公事。

        D.丈夫,可以指成年男子,也可以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文中指前者。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昶起兵造反,但是統(tǒng)轄的各郡都不接受命令,于是劉昶連夜打開城門逃到了北魏。

        B.明帝用黃金千兩贖買劉昶沒有成功,就讓第六皇子劉燮繼任劉昶的職位,封為晉熙王。

        C.劉昶統(tǒng)率著拓拔氏的軍隊,淚流滿面地巡視各軍營,拜見各位將士,很快攻下了壽陽。

        D.劉昶率軍攻打甬城,周盤龍父子兩人騎馬沖入敵軍陣地往來馳騁,使敵軍膽怯而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昶輕_____褊急,不能事孝武,大明中常被嫌責,人間常言昶當有異志。

        (2)義不義,決于心而即征于外,驗之天而益信,豈可掩哉?

        5.劉昶不是一個講信義的人。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見第37~40期)

        尤物蜜芽福利国产污在线观看| 亚洲av美国av产亚洲av图片|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五月天国产精品| 被驯服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亚洲自拍愉拍| 国产一级一厂片内射视频播放| 亚洲97成人精品久久久| 91精品国自产拍老熟女露脸|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中日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少妇熟女天堂网av天堂|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国产91九色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激情五月三开心五月| 亚洲t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国产欧美久久久另类精品| 加勒比久草免费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免费v片|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思思99热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黄色小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三级做a全过程在线观看| 性一交一乱一伦| 野外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久久天堂|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gl动漫|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国产区女主播一区在线|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 欧美一级色图| 最新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