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佳
第一次從陜西省寧強縣城到大安鎮(zhèn)雙白果村時, 48.9公里的路顛簸了2個多小時,好不容易到了村委會辦公地,出現(xiàn)在眼前的卻是院子里雜草叢生、破舊的桌子上落滿灰塵的臟亂差場景。
這一幕,杜慧至今記憶猶新。
2019年3月,寧強縣婦女聯(lián)合會四級主任科員杜慧主動請纓到雙白果村駐村,成為駐村工作隊的一員,她也是當年寧強縣唯一的女駐村工作隊隊員。
為了盡快熟悉村情,杜慧和同事們每天走村入戶,很快發(fā)現(xiàn)了村子發(fā)展滯后的“病根”。
雙白果村經(jīng)濟薄弱,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這些收入除去家庭日常開支外便所剩無幾,村民種地也只夠自給自足,增收致富更是無從談起。
原因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也就有了?!?010年我成為大學生村官,農(nóng)村工作我有經(jīng)驗?!倍呕壅f,一個村,要想富,必須發(fā)展產(chǎn)業(yè)。
還沒到雙白果村駐村前,杜慧就聽說過寧強縣羌族刺繡省級非遺傳承人王小琴的事跡,于是聯(lián)系了王小琴。
“家鄉(xiāng)有這么好的‘寶貝,不能讓它失傳?!蓖跣∏倩貞浀?,在一次返鄉(xiāng)途中,她發(fā)現(xiàn)許多懂刺繡的山區(qū)婦女年事已高,沒有傳人,許多傳統(tǒng)針法瀕臨失傳,“發(fā)展羌繡”這個想法便在王小琴心中萌發(fā)。
與王小琴交談之后,杜慧對全村的留守婦女摸了底,對癥下藥,開出了第一劑“藥方”——為全村留守婦女舉辦羌繡技能培訓班。
經(jīng)過多方聯(lián)系,杜慧爭取到10萬元資金,建起了寧強縣雙白果村羌繡傳習基地,打造了“公司+培訓+傳習基地+繡娘”模式,通過公司派發(fā)繡片、繡娘居家刺繡、每月按時回收,實現(xiàn)留守婦女靈活就業(yè)。
當聾啞繡娘夏某某憑借學習的羌繡技藝拿到工資時,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她不僅學會了繁雜的羌繡針法,還使羌繡成為家中的主要收入來源。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學習羌繡技藝,杜慧主動擔負起羌繡傳習基地日常管理事務,一有空余時間就到基地和姐妹們聊羌繡針法,給她們加油鼓勁,她自然而然也成了一名繡娘。
駐村2年來,杜慧走遍了雙白果村的山山洼洼,訪遍了家家戶戶,群眾有難處,她都想盡辦法幫助。
在一次入戶走訪中,杜慧看到村里一位老人顫顫巍巍地站在凳子上,左手扶著窗戶,右手拿著錘子一錘一錘地敲,原來老人臥室的窗戶沒有玻璃,他正在用釘子修補薄膜紙。
望著老人佝僂的背影,杜慧的眼眶濕潤了。這不正是空巢老人孤獨無助的真實寫照嗎?進一步詢問后,杜慧得知老人身體畸形、聽力嚴重障礙,兒子又常年在外務工,為了生活,只能自己拄著拐,拿著破袋子,在路邊的垃圾房里翻找廢品,裝滿后,再一袋一袋地搬回家。
“兒子嫌我臟,也不給錢花,只能自力更生?!绷私馇闆r后,杜慧試圖與老人兒子溝通,起初商討無果。但經(jīng)過杜慧一次又一次耐心溝通,老人的兒子終于主動把家里的窗戶全換了,還給家里買了電飯煲,方便老人做飯。
“這比我為老人換一扇窗更有意義!”杜慧在一次次真心幫扶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處理墻體裂縫、看望生病老人、申請小額信貸、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舉辦農(nóng)民春晚和廣場舞大賽,甚至借錢給農(nóng)戶救急……駐村期間,杜慧為村里爭取“巾幗美家”“支部共建”“臨時救助”等各項補助資金共計50余萬元。
此外,她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們建立幫扶臺賬、整改臺賬,并針對問題逐戶逐人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確?!皟刹怀钊U稀比孢_標。
在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路上,鄉(xiāng)村的雨露滋養(yǎng)了杜慧,而她也用青春、汗水與智慧回報了助她成長的農(nóng)村大地。2023年2月,杜慧榮獲第六屆陜西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人民公仆為人民?!拔蚁嘈徘谀苎a拙,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肯定能‘開花結果?!痹诙呕劭磥?,她的努力換來的最大收獲便是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