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朱利安·巴吉尼 安東尼婭·麥卡洛
如果讓我們在你家四處看看,尋找品牌,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什么?想想你的衣服、鞋子、手表、汽車、冰箱、水壺、家具的牌子。除非你是一個特別有個性的人,否則你列出的清單可以讓市場研究員對很多事情做出非常準確的預測,比如你的居住區(qū)域、教育水平以及政治、社會和道德觀念等。
購物已經不再是簡單地購買你需要的物品,它已成為你身份建構的一部分。在當今世界,你買什么樣的東西,你就是什么樣的人。無論你是否認為自己是消費主義的受害者,這都是事實。
作為一種經濟理論,消費主義僅指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它也被用來描述一種思維方式,驅使消費者去購買,好像購物就是救贖的途徑。當我們不經意間調侃“購物療法”時,實際上是揭示了這種觀點非常普遍,它甚至催生了這樣一種極端想法:沒有消費,我們便一無是處。正如芭芭拉·克魯格1987年的作品中所言:“我買故我在?!?/p>
現(xiàn)代生活中有這樣一個悖論,你很難找到一個贊同消費主義的人,但是也很難找到一個沒有屈從于消費主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