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雁歸來》是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作為典型的事理說明文,教師可從閱讀提示入手,引導學生在明晰學法的基礎上,通過初讀、細讀、再讀三個環(huán)節(jié)感受作者的抒情筆法與浪漫情懷。
關鍵詞:《大雁歸來》;抒情筆法;浪漫情懷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事理說明文單元。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陳爾杰老師在本單元的教學建議中指出:可抓住“科學的思考方法”這一核心,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深入探究,從而將整個單元的課內學習和課外延伸有機結合起來。授課前,筆者了解到任教班級的學生已學過單元內另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語言》,對于說明文的相關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在整合單元教學目標、反復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筆者最終確定從《大雁歸來》閱讀提示入手,結合文章批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
王榮生教授認為:“合宜的教學內容,有效的教學設計,是語文教師備課的兩個關注點,需要依據(jù)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崩麏W波德的《大雁歸來》是一篇集知識性、抒情性、思想性于一體的事理說明文,教師除了需要讓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基本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對科學方法產生有意義的體會,并將其運用到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因此,在教學設計中,筆者安排了由文本形式到文本內容再到文本形式的三個任務,并創(chuàng)設“補充、還原大雁‘對話”的活動,幫助學生深化對大雁“群居”觀念的理解。
一、初讀:概括大雁的生活習性
默讀課文,找出作者觀察和說明雁群生活習性的句子,并用“我發(fā)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_的大雁”的句式來回答。
《大雁歸來》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積累語文知識,鞏固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yǎng)。在初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引導學生補充句式,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任務,為實現(xiàn)單元教學的總目標和自讀課的課時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細讀:品味作者的抒情筆法
利奧波德在《大雁歸來》中以精妙的抒情化語言向讀者展示了大雁的遷徙過程及生活習性。細讀文本,學生在了解“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手法的基礎上,畫出作者對大雁流露出情感的語句,并結合相關語句賞析作者的抒情筆法,引導學生關注大雁的命運。
學生學會閱讀是教師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學會閱讀,是指學會轉換書面詞語,并使這種轉換自動化。為了幫助學生感受、理解利奧波德抒情文筆的奧妙,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雁群去哪里覓食”為題的組內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與成人世界的聯(lián)系,獲得更多的體驗。
活動:小組合作,補充、還原對話。
要求:假設自己是一只大雁,以“去哪里覓食”為題,開展組內對話。
大雁A:要不今天我們去沼澤地西邊覓食吧!我昨天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玉米粒。
大雁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雁C:咱們還沒去過東邊那塊地呢,也許那里有更好的食物。
大雁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雁C:是的,也許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新鮮的大豆呢!
大雁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聯(lián)系課文第七段大雁的“聯(lián)合觀念”補充對話。
完成“‘去哪里覓食對話”層級評價表。具體見表1:
三、再讀,感知作者的浪漫情懷
閱讀學習應是學生結合已掌握的閱讀技巧、閱讀經(jīng)驗、閱讀情感,主動選擇、加工、整合新信息后,產生新的思維和感受的活動。為幫助學生將新內容與習得的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形成有意義的理解,教師可在此環(huán)節(jié)整理出學生在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學習過的《貓》《動物笑談》等課文片段,幫助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加深對利奧波德浪漫情懷的理解。
選文一
我心里十分地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
——鄭振鐸《貓》
品析:選文一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動物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選文二
不過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這種考驗了。所以,那個星期天,當我?guī)е侨盒▲喿釉谖覀儓@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著,而心中正為它們的服從而暗自得意的時候,猛一抬頭,卻看見園子的欄桿邊排著一排人,他們全都臉色煞白。
——勞倫茲《動物笑談》
品析:選文二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動物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其單元導讀、旁批、閱讀提示部分明確且具體,能夠幫助師生有效達成教與學的目標。但單元導語只是給出了單元教學的方向與重點,閱讀提示僅僅是文章內容與寫作手法的概括。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教師在本環(huán)節(jié)可創(chuàng)設助讀系統(tǒng),即提供利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中關于“土地倫理”概念的闡釋,方便學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拓展閱讀
土地倫理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動物,或者把它們概括起來:土地。土地倫理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xiàn)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
——利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
思考:“土地倫理”體現(xiàn)出利奧波德將動物與_________________視為_________________,體現(xiàn)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情懷。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現(xiàn)實問題,能夠有效實現(xiàn)文本與生活的打通,推動學生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活動。
四、作業(yè)
當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逐漸被大家所認可時,當全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時,全世界都開始為保護環(huán)境做貢獻。中國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設計一則保護野生動物的公益廣告詞。(基礎作業(yè))
2.請你給動物寫一封信,300字左右,題目自擬。(提升作業(yè))
3.請學生以演講的方式呈現(xiàn)自己的習作。(選做作業(yè))
葉圣陶先生曾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弊鳛檎Z文教師,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都應引導學生以文本材料為基,培養(yǎng)學生到字里行間去自求索解的習慣?!洞笱銡w來》一文在教學中,“品味作者抒情筆法”“感知作者浪漫情懷”皆是師生在文本細讀基礎上進行的閱讀與探究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表達、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與所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做到“參照語境,以文解文”,立足文本內容進行教學,將每一堂語文課真正上成語文課。
參考文獻:
[1]王榮生.依據(jù)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J].語文學習,2009(10).
[2]董曉強.統(tǒng)編本教材自讀課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2018(1).
作者簡介:李楚恒(1996— ),男,新疆克拉瑪依市第一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語文學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