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 寧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在閱讀理解的水平、深度解析文本的能力、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運用的熟練度等方面。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效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認真開展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工作,并結合實踐經驗總結教學策略。下面系統(tǒng)介紹研究成果,以供參考。
提升學生閱讀理解水平的前提是讓其了解閱讀材料中的關鍵單詞、短語和句型,保障其能夠基本理解文本信息(劉暢 2022)。初中生的英語知識儲備不足,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陌生詞匯和難以解讀的長難句。培養(yǎng)學生突破語言難點的能力是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參與語篇語言知識探究活動,使其在擴充語言知識儲備的同時,形成在閱讀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文本基本信息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學生突破語言難點,提升閱讀理解水平。
預習是幫助學生突破課內語篇詞匯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預習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其自主閱讀材料,并通過查閱詞匯表、查詞典等方式獲取生詞含義,從而初步理解文本的關鍵內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Friends Reading 板塊的課文教學為例,教師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并提出以下不同難度的預習要求。
難度1:對照教材中的Wordlist(by unit),在課文中標記 generous、any time、almost 等詞匯的含義,并閱讀課文,借助詞典查找其余生詞、短語的含義。
難度2:閱讀課文,標記課文中的生詞和短語,通過查找Wordlist(by unit)或詞典標記其含義。
難度3:閱讀課文,標記課文中的生詞和短語,嘗試結合句子、上下文、詞根和詞綴等推測生詞的詞性和含義,分析短語的用法,并通過查閱詞典驗證自己的推理成果。
設計說明:難度1 適合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和信心不足的學生。此類學生先初步了解生詞含義,再逐步強化參與英語閱讀活動的信心。難度2 適合英語基礎較好,具備一定英語閱讀興趣的學生。此類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初步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產生了解文本細節(jié)的興趣,且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形成查閱生詞含義的意識。難度3 適合英語學習能力強、閱讀理解水平高的學生。此類學生在閱讀課內文本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無法體驗英語學習挑戰(zhàn)性的問題,難以有效鍛煉閱讀理解能力。設計難度較高的任務,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參與閱讀的動機,還可以有效鍛煉其猜詞能力。在查閱詞典時,學生可以在詞典的輔助下更加細致地了解生詞的含義和用法,提升生詞探究效果。這樣,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難度,通過預習增加知識儲備,提升閱讀理解水平。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文本中,除詞匯外,句型、文章結構等也是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顧艷 2022)。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情將全班學生劃分成多個預習小組,組織他們在預習過程中借助互聯(lián)網展開線上溝通,保障各組都有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同伴簡單解惑。這樣,各組學生就可以圍繞關鍵句、長難句、邏輯結構等展開討論。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3 A day out 為例,在組織學生預習Reading 板塊的課文時,教師結合他們的英語閱讀理解水平、組織能力及預習能力等將他們劃分成多個討論小組。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閱讀前遇到的難題,也可以與組員共同討論課文中精彩句子的內涵,從而與組員共同分析課文中具有一定難度的句子,如針對句子“It took us about two hours to get there by bus.”,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需要幫助組員解析句型“It takes somebody...to do...”的含義,分析句子中there 指代的地點。
設計說明: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閱讀理解方向,在討論過程中會受到組員的影響,提升課文理解深度,并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課文內容,進一步鍛煉閱讀理解能力。
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深度解析文本的意識可以使學生受到更多積極的影響,提升閱讀效果,扎實掌握語言知識,提升書面表達能力,并感知作者創(chuàng)作文章時滲透的情感。為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解析意識,教師可以加強師生互動,讓其在互動過程中感受到深度解析文本的樂趣,并學習深度解析文本的方法。
深度解析文本要求學生學會解析文本細節(jié),如關鍵詞的深刻含義、語法特點、文章內容關聯(lián)性等(鐘張喜 2022)。鑒于初中生細節(jié)信息解析能力不足,教師可以以問題為驅動,引導他們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解析文本細節(jié)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入問題鏈,啟發(fā)學生由淺入深地展開思考。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4 Do it yourself 為例,在講授Reading 板塊的課文時,為幫助學生深度解析安德魯(Andrew)的DIY歷程和作者對安德魯的評價,教師設計以下問題:
Q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word “crazy”?
Q2:Is Andrew good at DIY?Why or why not?
Q3: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ndrew?
設計說明:Q1 與課文第一句“My cousin Andrew is crazy about DIY.”關聯(lián),學生在分析 crazy 的含義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照詞匯表將其理解為“著迷的”,還要嘗試運用其他單詞或短語解釋該詞,如預習效果較好的學生通過very enthusiastic or excited about sth.解釋crazy 的含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析be crazy about 和be interested in兩個短語的區(qū)別,分析哪個更貼合文章語境。此類問題可以使學生形成分析課文關鍵詞句的意識。Q2 與文章主要內容關聯(lián),學生會發(fā)現課文的很大篇幅用于記錄安德魯失敗的DIY 經歷,從而快速得出“Andrew is not good at DIY.”的結論,并通過課文中列舉的例子闡述原因,感受到作者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形成從課文主要內容分析課文主要信息的意識。Q3 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更細致地解析課文,分析安德魯的DIY 經歷和做法,并在分析自己的想法時,進一步體會行文細節(jié),歸納作者列舉事件的邏輯。
要想實現深度解析文本的目標,學生不僅要分析文章內容,在字里行間尋找作者的表達技巧,還要結合文章相關背景信息展開思考,從而真正理解作者傳遞的信息。因此,教師要設計背景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形成探究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的意識。若學生對所讀文章的背景具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則可以直接引入師生背景討論活動;若學生缺乏對所讀文章背景知識的了解,教師則要先借助微課、學案等簡單介紹背景知識,并與學生展開討論。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4 A good read 為例,Reading 板塊引入了名著 Gulliver’s Travels 中 Gulliver in Lilliput 這一部分的信息,為幫助學生深度解析文本,教師開發(fā)與Gulliver’s Travels 相關的微課資源。在微課中,教師先介紹sarcastic 這一關鍵詞,使學生意識到Gulliver’s Travels 是一本游記體諷刺小說,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使其迫切想要了解作者借小說諷刺的社會現象。在此基礎上,教師介紹格列佛(Gulliver)在四個國家的經歷,并重點介紹其在Lilliput 的見聞。在完成背景介紹活動后,教師與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其結合Lilliput 國民的特點,分析格列佛在初次接觸Lilliput 國民時可能會產生的想法。
設計說明:課文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學生如果缺乏對原著主要內容的了解,則很難體會課文中“My arms,legs and hair were tied to the ground.”的深層含義。教師通過分享背景信息,與學生展開討論,可以使其深入解析文本,了解Lilliput 國民的特點,更好地想象格列佛的見聞、想法,并產生閱讀更多材料、深度解析文本信息的積極性。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為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教師要適當開發(fā)補充材料,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閱讀活動。選讀文本、助讀資源等都是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閱讀資源。
部分初中生的英語文本選擇能力較弱,而英語報刊等材料難以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有鑒于此,教師要適當推薦并分享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符合其閱讀能力和需求的閱讀語篇,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產生閱讀課外材料的動機。在推薦選讀語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課內學習經驗的驅使下,主動、有效地分析課外語篇。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8 A green world 為例,在單元教學前,學生會接觸與環(huán)保相關的學習資源,感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希望了解更多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知識。有鑒于此,教師從以下角度給學生分享課外閱讀材料。
角度1:當地環(huán)境污染問題。當下,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面臨環(huán)境污染問題。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fā)點,調查當地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編寫符合學生閱讀水平的語篇。
角度2:我國保護環(huán)境的舉措。很多學生在了解環(huán)境問題后,希望可以參與保護環(huán)境的活動。通過分享我國保護環(huán)境的舉措,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重要性,并探索更多推動保護環(huán)境相關工作進程的方法。
角度3:學生參與環(huán)?;顒拥男侣劇4祟愘Y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使其受到積極影響,主動投身環(huán)保行動。
設計說明:從上述三個角度開發(fā)并推薦課外閱讀語篇,既可以提升學生的單元學習效果,又可以利用其在單元學習期間產生的求知欲,激活其參與閱讀活動的動機。教師可以將適合八年級學生閱讀的英語報刊中的語篇作為閱讀材料,也可以收集VOA、BBC 等聽力材料,將其改編為簡單易懂的語篇,還可以與地理學科教師進行合作,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參與跨學科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其參與課外閱讀的熱情。
學生產生閱讀課外語篇的動機后,可能會出現難以理解文本信息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適當分享助讀資源,以降低課外閱讀難度,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1 Past and present 為例,由于本單元與人們生活的相關變化相關,教師從衣、食、住、行的變化角度開發(fā)補充閱讀語篇,并結合各個語篇開發(fā)助讀資源。在介紹衣著風格變化的過程中,教師引入Chinese tunic suit、Western-style clothes、Chi-pao 等服飾相關專有名詞。除了通過學案、詞匯清單等幫助學生克服語言難點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不同服飾的照片,讓他們在照片的輔助下認真體會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服飾的特點,順利理解語篇信息(韋雪鋒 2023)。
設計說明:課外閱讀材料中難免會出現生詞較多的語篇,而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課外語篇一般篇幅較短、語言簡單,教師分享的補充材料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信息,并想象文字描述的事物或場景,有效降低他們的閱讀難度,減輕其閱讀壓力。
學生出于不同目的閱讀英語文章時需要運用的閱讀方法有所不同。為幫助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科學組織課內外閱讀訓練,保障他們以恰當的方法完成自主閱讀任務,滿足閱讀需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系統(tǒng)講解閱讀技巧。要想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閱讀技巧,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開展閱讀訓練活動,并以游戲、競賽等方式調動其參與課內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School life 為例,在講授Reading 板塊的課文時,教師滲透“尋讀”這一閱讀技巧。尋讀指從大量材料中快速查找某一具體事實或特定信息的閱讀技巧。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結合提示詞展開尋讀”的方法。其次,在學生基本理解尋讀的特點和方法后,教師引導其完成B2 部分的習題,結合關鍵詞在課文中尋找填空題答案。針對習題“In a school,boys and girls study .”,學生將 school 和boys and girls 作為關鍵詞,在課文中尋找與之相關的內容。這樣,學生在課文中發(fā)現“It is a mixed school.Boys and girls have lessons together.”這一句子,從而將mixed 和together 兩個單詞填寫在空格處。教師提出“計時完成任務”的要求,給學生規(guī)定完成任務的時間。
設計說明:結合課內習題組織課內訓練,既可以保障教學進度,又可以強化學生參與訓練的動機。通過規(guī)定完成任務的時間,學生能感受完成訓練的緊迫性,并體會尋讀的意義。
及時組織課外訓練可以使學生有效鞏固課內所學閱讀技巧。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組織課外訓練活動,幫助學生鞏固閱讀技巧。教師可以將課外訓練與課外閱讀材料相結合,并組織學生成立課外訓練小組,使其合作完成訓練任務(盧菊春 2023)。
仍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School life 為例,結合Reading 板塊講解尋讀技巧后,教師推薦學生閱讀更多與中外校園生活相關的英語文章。教師將閱讀同一文章的學生劃分在同一個閱讀小組,讓各小組組員以出題人的身份設計問題,監(jiān)督同伴結合問題中的關鍵詞尋找問題答案。在學生訓練結束后,教師組織集中測試,印發(fā)材料,設計尋讀任務,要求其在規(guī)定時間內盡可能多而準確地完成任務。
設計說明:在課外訓練過程中,教師難以有效監(jiān)督全體學生的閱讀動態(tài)。在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的過程中,他們既是訓練的參與者,又是訓練的監(jiān)督者。集中測試的設計可以驅動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外訓練活動,保障其取得理想的訓練成果。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認真分析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向,并以恰當的方式讓其參與課內外學習活動,幫助其提升閱讀理解水平,強化深度分析文本的意識,養(yǎng)成自主閱讀課外語篇的習慣,并能夠以有效的閱讀方法完成閱讀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