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音樂作為音樂藝術的一個分支,傳統教學方法是以大量的訓練堆砌來磨煉學習者的手法與樂感,樂理教學則依靠傳統紙質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是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比較單一、不夠立體,學生對相應的樂理知識和音色表現難以形成具體準確的認知,自然在鋼琴彈奏的手上功夫也就有所欠缺。而若能夠與多媒體教學理相融合,在鋼琴音樂教學中全程貫徹多媒體教學理念、高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數字化教學系統統籌專業(yè)課程學習,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挽救傳統鋼琴音樂教育的頹勢,提高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熟練掌握鋼琴彈奏技巧,培養(yǎng)出素養(yǎng)更加綜合、優(yōu)質的鋼琴音樂人才。
由趙易山、張路路編著的《音樂教育的多媒體實踐》一書立體展示了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該書作者在音樂教育和音樂數字化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該書全面介紹了多媒體教學素材的編輯與制作、數字音樂設備與軟件的操作指導、數字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技巧等。全書分成理論、操作、技術、制作、合成五個篇章,詳細介紹了多媒體技術參與音樂教學素材制作與應用的過程,為鋼琴音樂教育的多媒體實踐呈現了不錯的示范。該書具體內容特征現歸述如下:
實踐證明,傳統鋼琴音樂教學形式已經很難達到現代化音樂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標準,由于其過分依賴全能化的教師,教學過程全由音樂教師主導,課堂互動和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性得不到激發(fā),已經日益成為鋼琴音樂教育向國際化標準靠攏的桎梏。鋼琴音樂教育的創(chuàng)新改革需要根據實際的人才培養(yǎng)需求來規(guī)劃,根據音樂教育參與主體具體細分下去,又可以分為教師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兩個方面,新的鋼琴音樂教學必須同時滿足這兩方面的需要,才能有效促進鋼琴音樂育人成效的實際提升。多媒體技術對鋼琴音樂教育究竟有何幫助,本書根據鋼琴音樂教育實際發(fā)展需要,展示了運用多媒體教學理念、多媒體教學技術、多媒體教學設備促進鋼琴音樂教學效能提升的廣闊前景,既暴露出當前傳統鋼琴音樂教學模式的缺陷,也指明了當前以及未來鋼琴音樂教育多媒體化的實踐方向。
首先,針對豐富鋼琴音樂教學內容的需要,本書提出了建立數字音樂教學資源庫的建議。可以分幾個維度同時進行,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強大的數據搜集能力,根據課程教學安排,搜集整合現有的不同類型的鋼琴音樂教學素材,分類整理儲存;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線下尋找資源,深入民間,利用錄音機等各種收聲設備,搜集散落民間機構的歌謠散曲,并利用數字音樂軟件進行集中處理,再將線上線下資源集中起來,建立系統化的教學資源庫,供后期教學使用。其次,針對優(yōu)化鋼琴音樂課堂教學形式的需求,本書提出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計算機軟件,開展云課堂教學、慕課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學探索,以增強音樂課堂互動性、體驗感、智能化水平為目標,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鋼琴音樂教學課堂。最后,針對加強音樂人才綜合素養(yǎng)培育的教育需求,本書提出靈活運用互聯網信息優(yōu)勢,設計更科學、更具針對性、操作性的鋼琴音樂教學課程,積極聯合外部教學主體,探索諸如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使音樂專業(yè)人人才素養(yǎng)更符合音樂事業(yè)發(fā)展需求。綜上可見,本書對多媒體技術在鋼琴音樂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均源于對教學需求的詳細調研,因此相關措施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本書的敘述重點在于對多媒體音樂教學素材的編輯和課件制作,從理論到實踐、從操作到應用、從分析到整合,作者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介紹了有關多媒體素材與課件制作的相關理論,對于有志于從事多媒體音樂教學的教師來說具備很高的實踐參考價值。首先通過展示優(yōu)秀的多媒體鋼琴音樂教學課件,并將其與傳統形式的音樂課件進行對比,總結了傳統課件的局限性和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所在,并介紹了多媒體音樂課件制作的一般流程及注意事項。其次介紹多媒體輔助教學素材,根據信息形式不同,分為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四種類型,不同數據形式的素材需要制作者掌握不同的編輯技巧,能夠熟練使用相應的數據處理軟件(如word、PPT、flash等),以及一定的信息轉化能力,使制作出來的素材能夠準確表達對應的含義。然后作者先對多媒體音樂課件制作的硬件環(huán)境作了一個總體介紹,根據音樂彈奏或編作曲的需求,可分為視唱練耳教學軟件、制譜作曲軟件、自動伴奏軟件、中音處理軟件、音頻制作軟件、母帶處理軟件等幾個種類,每個種類都列出了代表性的計算機軟件,并以專門的制作案例對軟件功能特性、操作流程、制作效果等進行逐步介紹,總結了各種軟件的適配性特征,讓讀者對音樂課件制作軟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最后通過展示初中、高中、高校三個層級學校的四篇多媒體課件范例,覆蓋了樂理教學、音樂史論教學、視唱練習教學、制譜作曲教學等多個方面,系統講述了多媒體音樂課件各部分制作重點,以及如何將零散的課件素材合成一篇制作精良的教學課件。
目前市場上制作影視視頻的軟件、硬件設備非常多,且一直處于更新升級的狀態(tài),讓多媒體音樂教學有了更強大的技術支撐,能夠實現傳統音樂不可能達到的效果,可以說,正是這些音樂制作軟件的出現,推動了現代音樂藝術的多元化發(fā)展。本書結構偏向于教學應用,因此對學生可能相對陌生的計算機軟件介紹得相對細致。以音樂制作軟件cubase為例,從軟件窗口認識到軟件基本操作;從MIDI文件的導入導出到MIDI軌的錄制、編輯、移調技巧;從軌音的選擇與使用到音頻的設置與編輯;從音頻效果器的使用與混音到硬件外部連接的基本設置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除了常規(guī)的操作流程展示外,還以“課后練習”的方式設置了課后任務,便于鞏固提高學生的軟件操作熟練度和音頻設計制作水準。又比如制譜軟件Sibelius,本書也結合具體的曲譜制作練習任務,細致呈現了該軟件在計算機上的操作流程,從音符的輸入、常用記號的輸入、樂譜文本的生成、樂譜的編輯排版到個性化處理插件的使用以及鋼琴譜、伴奏譜的制作展示,事無巨細地講解了各項任務的操作過程,以及對應的注意事項,對數字化音樂制作的初入門選手具有很高的實踐指導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多媒體音樂設備的介紹并非全盤通吃,而是根據當前音樂數字化教學改革需要,找準傳統音樂課堂教學暴露的短板,有針對性地引入經過時間和市場檢驗的多媒體設備。且根據不同層級學校音樂教學課堂特點,以及音樂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的不同,推薦了功能不同、操作難度不同的多媒體設備,對于設備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進行了相應的預測,讓各級學校音樂教師能夠靈活高效地使用相關設備應對不同的教學任務。
多媒體技術和軟硬件設備所展現的強大功能顯然不局限于音樂專業(yè)的教學,本書通過對鋼琴音樂教學素材、課件制作的詳細展示,以及對各種數字音樂軟件操作流程的仔細介紹,已經完全展現出多媒體技術對提升音樂教學課堂質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只要有用到多媒體音樂素材的課程教學,都可以參考本書提供的實踐經驗,來提升專業(yè)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說“影視鑒賞”這門課程,音樂是構成電影的一部分,對電影藝術價值的賞析自然包括對音樂的評價。那么如何將電影的背景音樂從嘈雜的聲源環(huán)境中抽離出來呢,這就需要用到功能強大的音頻剪輯軟件了。除此之外,電影鑒賞對某個分鏡的賞析,如果單純從影像的角度進行分析似乎難以準確傳達藝術境界,而如果將影像與音樂融合,就能完整展現該分鏡所傳達的藝術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多媒體音樂課件制作能力。在當前自媒體經濟空前膨脹的年代,任何人只要有一臺簡單的數碼設備,經過一定程度的音頻、視頻剪輯訓練,都可以成為內容生產者。因此,本書對新媒體課程教學亦具有一定實用性。最后,本書強調,各級學校要推動鋼琴音樂教學效果提升,是繞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學校要在把握音樂教育基本方向不變的前提下,根據學校實際,有序引進多媒體技術、設備,加強對音樂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yǎng),建設常態(tài)化、高效率、創(chuàng)新力強的多媒體音樂教學生態(tài),持續(xù)推動音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現代化。綜合來看,本書在理論和實踐應用方面的論述比較全面、專業(yè),對推動多媒體音樂教育發(fā)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
(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唐 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