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血液惡性腫瘤(如多發(fā)性骨髓瘤)對免疫介導的抗腫瘤反應具有固有的抗性,其原因尚不清楚。異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由于具有顯著的移植物抗腫瘤(GVT)效應,是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唯一有效免疫療法,但復發(fā)仍然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研究人員建立了alloBMT 小鼠模型,其中血液惡性腫瘤對GVT 效應敏感[急性髓性白血?。ˋML)]或耐藥(骨髓瘤)。研究發(fā)現(xiàn),骨髓中CD8+T 細胞耗竭主要是同種抗原驅動的,骨髓瘤上存在抑制性配體的表達,但AML 上不存在。由于這種與腫瘤無關的耗竭信號,骨髓瘤中的免疫檢查點抑制(ICI)加劇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但未促進GVT效應。移植后應用環(huán)磷酰胺(PT-Cy)耗盡表型耗竭的供體T 細胞,保留顯示干細胞樣記憶表型、具有染色質可及性的T 細胞,這種可及性存在于細胞因子信號基因[包括白細胞介素-18(IL-18)受體]中。PT-Cy 后,ICI 聯(lián)合抗PD-1 或抗TIM-3 治療仍然無效,而抗誘餌IL-18(DR-18)的給藥在骨髓瘤和白血病模型中均顯著增強了GVT 效應,且沒有加重GVHD。因此,研究人員定義了alloBMT后對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效應的耐藥機制,并描述了一種靶向干細胞樣記憶T細胞以增強抗腫瘤免疫的免疫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