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敏?周萍
摘 要:社交退縮行為主要指兒童早期在社會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獨處行為,同時伴隨著焦慮、不安等內(nèi)在情緒體驗,并對個體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影響。沙盤游戲作為目前流行的一種游戲形式,對緩解兒童社交退縮行為有積極的作用。本文從沙盤游戲干預社交退縮行為的研究對象、社交退縮行為沙盤游戲作品特征分析、沙盤游戲干預社交退縮行為的研究方法、沙盤游戲干預社交退縮行為的效果幾個方面對沙盤游戲干預社交退縮行為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社交退縮 沙盤游戲 述評
關于“社交退縮”的概念,早期研究者主要將其看作與他人交往次數(shù)和頻率明顯低于正常水平的行為。社交退縮也反應個體內(nèi)在情緒體驗,一般來說,社交退縮的個體通常會刻意回避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和互動,在不得不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時,往往會伴有諸多負面情緒,比如焦慮、不安等。[1]因此,臨床心理學中,有社交焦慮及社交恐懼(比如由于害羞、窘迫不敢在公共場合講話或做事)的人,與社交退縮兒童表現(xiàn)出同樣的情緒和行為。根據(jù)國外的一項追蹤研究,從4到8歲的兒童對陌生人的羞怯、抑制行為與沒有趨近和焦慮動機的不合群行為的相關度越來越高。[2]所以,童年后期,社交退縮主要表現(xiàn)為對交往的羞怯和焦慮心理。筆者在梳理相關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對于初高中學生及大學生的社交退縮研究,研究者們幾乎很少用“社交退縮”,更多地使用“社交焦慮”這個概念,也沒有相關研究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區(qū)分。所以,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的過程中,未將社交退縮和社交焦慮做進一步的區(qū)分。
沙盤游戲療法是由多拉·卡爾夫根據(jù)瑪格麗特·洛溫菲爾德創(chuàng)建的“世界技術”,融合榮格的分析心理學發(fā)明的一種新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技術。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將其介紹到日本,并結合當?shù)匾环N名為“箱庭”的游戲,將沙盤游戲命名為“箱庭游戲”。1998年張日昇教授將日本箱庭療法帶入中國,開啟了沙盤游戲療法在中國的相關研究。
沙盤游戲療法傳入我國后,一些研究者開始致力于沙盤游戲的實證研究,運用個案法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沙盤游戲應用于臨床心理診斷評估的有效性。眾多研究發(fā)現(xiàn),沙盤游戲的非語言性和象征性的特點非常適合有孤獨癥癥狀、肢體運動障礙、語言障礙、抑郁、社交障礙、孤獨癥等癥狀的特殊兒童的介入治療。在研究對象的年齡分布上,主要運用沙盤游戲療法對學齡期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干預研究,部分研究對象涉及在校大學生,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于對大學生的社交適應性問題的探究。
綜合我國近幾年關于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行為的干預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社交退縮學生的沙盤作品特征分析、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行為的研究方法(包括社交退縮行為的評估方法及沙盤游戲對社交退縮行為干預的實驗設計)、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行為的效果等方面。研究思路是通過全面、科學的判斷,篩選出有社交退縮傾向的兒童,使其分別進行若干次個體沙盤和團體沙盤的制作,沙盤師為孩子提供安全而受保護的空間,孩子自由創(chuàng)作。孩子通過欣賞、分析自己的沙盤作品,敞開心扉,增加自信,從而達到緩解社交退縮的作用,實現(xiàn)沙盤游戲療法對社交退縮行為干預的效果。
一、沙盤游戲干預社交退縮行為的研究對象
(一)一般群體中有社交退縮或者焦慮傾向的個體
社交退縮個體受到社會適應關系的影響,國外一些臨床研究者認為這種退縮的傾向只是幼兒在一定的年齡段暫時的行為表現(xiàn),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可以自行調節(jié)退縮行為。[3]孫鈴等采用實驗室觀察法發(fā)現(xiàn)兒童從早期到中期不同類型的退縮行為都明顯減少,同伴互動顯著增加。[4]所以,對健康學齡期兒童社交退縮行為的研究比較少,研究者更傾向于借用沙盤游戲這一工具對學齡前期兒童的社交退縮行為進行干預研究。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自我意識不斷覺醒,社交退縮行為伴隨著更多的適應問題,因而大學生社交焦慮也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眾多研究驗證了沙盤游戲療法通過為大學生來訪者提供自由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方式,幫助他們宣泄消極情緒、情感,從而使其發(fā)展積極自我,實現(xiàn)個體成長。
(二)存在社會適應問題的特殊群體
特殊群體在社會交往中表現(xiàn)出相對正常群體更多的困難和問題。沙盤游戲對特殊群體社交退縮或焦慮的干預研究也是研究的重點。李國凱等通過對照實驗,將藥物治療、心理支持、行為治療等常規(guī)治療法與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輔助沙盤游戲治療法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沙盤游戲療法在治療多發(fā)性抽動癥兒童的社交焦慮情緒上有效果。劉曉琴等在對腎病綜合征患兒的干預治療中發(fā)現(xiàn),沙盤游戲療法能明顯改善腎病綜合征患兒的心理健康程度,緩解其社交焦慮,提升日常生活質量。[5]譚巨丹認為沙盤游戲療法可有效降低學齡期慢性病住院患兒的焦慮抑郁、退縮行為、社交問題的嚴重程度,提升患兒的情緒穩(wěn)定性,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同時還可減輕主要帶養(yǎng)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6]聽障兒童在交往過程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膽怯、自卑心理并伴隨著較強的退縮行為,王萍等設計倒反實驗,采用箱庭療法對個案進行110d的干預治療后,個案的恐懼、焦慮心理較之前有明顯改善,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強,生活質量顯著提升。[7]李小英將成人口吃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非語言指導的沙盤游戲療法對這類有語言表達障礙的社交焦慮患者的療效。[8]另外,留守兒童、大學生新生、中職生等這些特定群體的社會適應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們青睞。
二、社交退縮行為沙盤游戲作品特征分析
沙盤作品尤其是初始沙盤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和重要性越來越被研究者們重視,眾多研究表明人際交往困難學生和人際交往良好學生的初始沙盤存在明顯差異。人際交往良好兒童使用植物和日常用品的數(shù)量顯著高于人際交往困難兒童。在創(chuàng)作場景上,人際交往良好兒童創(chuàng)作的家庭場景明顯多于人際交往困難兒童,而人際交往困難兒童戰(zhàn)爭場景多于人際交往良好兒童。[9]李潔等在對不同退縮類型幼兒的初始沙盤特征探究中發(fā)現(xiàn),害羞退縮型幼兒、主動退縮型幼兒及被動退縮型幼兒在沙具使用數(shù)量、類型、創(chuàng)造場景或者主題上都有差異。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類型社交退縮幼兒在初始沙盤中有特征性表現(xiàn),初始沙盤在幼兒社會退縮類型分型評估中具有特殊作用。[10]社交退縮行為是人際交往困難的重要表現(xiàn),張文文在對不同性別幼兒的初始化沙盤各項指標的對比中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差異,而在初始沙盤游戲時間、沙盤作品的情景數(shù)和主題數(shù)以及對沙盤游戲主題的概括上,高退縮傾向幼兒的表現(xiàn)明顯差于低退縮傾向幼兒。[11]龐惠支對9名3—6歲的社會退縮幼兒沙盤游戲作品分析發(fā)現(xiàn),相較于普通幼兒,退縮幼兒的沙盤作品表現(xiàn)出更低的能量值和動力感。[12]
社交退縮行為背后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沙盤游戲在作用于大學生的干預治療上,研究者更多的是傾向于研究社交焦慮大學生的沙盤游戲作品特征及沙盤游戲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作用效果。張思宇在其碩士論文中指出社交焦慮大學生初始沙盤制作耗時較長,自我像出現(xiàn)頻率較高,動沙面積較大,更容易出現(xiàn)多次動沙以及反復調整沙具的行為,且創(chuàng)傷性主題居多。[12]
三、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行為的研究方法
(一)社交退縮行為的評估方法
科學、準確地篩選出具有社交退縮傾向的兒童,確定研究對象是開展有效研究的第一步。李潔等在《不同類型社會退縮幼兒的初始沙盤特征分析》中,由教師填寫《幼兒社會退縮教師問卷》,對退縮行為兒童進行篩選并分類,確定研究對象。楊龍飛副教授采用葉平枝教授編制的《幼兒社會退縮行為教師問卷》對某市幼兒園大班兒童的社交退縮傾向展開調查,篩選出沉默寡言退縮兒童,并使用《兒童游戲觀察編碼表》對這些兒童在自由活動時的行為進行編碼,最后結合問卷調查總分確定干預研究的對象。李薇薇在碩士論文《團體箱庭干預留守兒童社交焦慮及抑郁效果研究》中,通過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ASC)測量留守兒童的社交焦慮情況,據(jù)此篩選出干預對象。[14]不少研究者則直接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惱量表(SAD)、社交焦慮量表(IAS)等工具篩選具有社交焦慮傾向的大學生等成人群體,以此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團體沙盤游戲的形式檢驗沙盤游戲對社交焦慮的作用效果。
(二)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行為的實驗設計
沙盤游戲分為個體沙盤游戲和團體沙盤游戲,在對兒童退縮或焦慮行為的干預方法上,研究者通常單獨采用個別沙盤游戲、團體沙盤游戲,或者兩種方式并存的形式進行。趙展靖通過實驗法探究不同形式的沙盤游戲對社會退縮幼兒的干預效果。實驗設計控制單一變量,以干預方式為自變量,幼兒社交退縮傾向的程度為因變量,實驗對象分別為控制組、個體沙盤組和二人團體沙盤組。在控制變量的條件下,測量三組被試在干預前和干預后的社交退縮傾向的差異[15],通過比較干預前后社交退縮傾向的變化情況,分析沙盤游戲的干預效果。有研究者采用行動研究范式探究沙盤游戲對幼兒同伴交往的作用性,將所研究目標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采用沙畫、主題沙盤故事演繹、情景式沙盤制作等一系列沙盤游戲活動,經(jīng)過幾輪行動研究實踐,總結得出沙盤游戲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fā)展的路徑和最終方案[16],為后來研究者提供了很實用的研究思路指導。王萍等人設計倒返實驗[ABAB設計,即干預實驗前的一段時間對被試的社交行為進行精確的觀察與測量(A),作為實驗的基線水平;然后進行沙盤游戲干預(B),測量被試的社交行為表現(xiàn);接著取消干預實驗,回到干預前的狀態(tài)(A),測量被試的社交行為表現(xiàn);最后,再次進行沙盤游戲干預(B),測試被試的社交行為表現(xiàn)],探究沙盤游戲治療是否能夠改變聾童被試與人交往的狀況,結果表明,沙盤游戲治療能增加聾童與人接觸的次數(shù),提高交往質量,焦慮狀況也有所緩解。[17]不少研究者認為,兒童在家庭系統(tǒng)中不足以對系統(tǒng)動力產(chǎn)生重大影響,所以單獨對兒童問題行為的直接干預不一定能起到良好效果。[18]基于該觀點,李潔等在對一名活躍退縮幼兒的親子沙盤游戲個案研究中,將親子依戀介入研究模式,通過修復幼兒與母親之間的不安全依戀關系,整合幼兒“自性”,重建正向親子依戀關系。[19]有研究者對個案進行若干次沙盤干預后,通過重點分析結束沙盤,探究結束沙盤的特征,將個案的初始沙盤與結束沙盤做對比來探討沙盤游戲治療中學生社交退縮的效果。[20]
五、沙盤游戲干預社交退縮行為的效果
多項研究表明,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幼兒的干預效果顯著??闪炕姆矫婕赐ㄟ^研究前后測對比發(fā)現(xiàn),幼兒在連續(xù)經(jīng)歷若干次規(guī)范的沙盤游戲干預后,退縮總分有所降低。在質上,一方面隨著沙盤游戲次數(shù)的增加,幼兒在沙盤游戲過程中表現(xiàn)出更積極的變化;另一方面,通過幼兒看護者的觀察、反饋,幼兒在干預過程中取得的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遷移到了日常生活中,說明沙盤游戲干預幼兒退縮行為有效。朱琳在沙盤游戲對沉默寡言型退縮幼兒的干預研究中,選取能夠激發(fā)幼兒社交主動性的繪本故事作為輔助手段,采用個體沙盤游戲形式進行多次干預,結果表明個體沙盤游戲療法對沉默寡言型退縮幼兒有一定的效果,而繪本故事輔助下開展的個體沙盤游戲效果更好。[21]李潔等以親子為介入對象,以親子沙盤游戲作為工具,通過親子協(xié)同完成沙盤游戲,幼兒早期的親子交往創(chuàng)傷象征性地表達和呈現(xiàn)出來,隨著游戲次數(shù)的增多,親子依戀關系逐步修復,兒童活躍退縮表現(xiàn)最終得以全面去除。[22]李國凱等研究認為,箱庭療法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可以明顯緩解患有多發(fā)性抽動癥患兒的焦慮及抑郁情緒。代秀平在綜合了以往研究者對沙盤游戲治療的研究后,提出將個案初始沙盤和結束沙盤進行對比,以此作為判斷沙盤游戲干預中學生社交焦慮效果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探討轉化沙盤的特點。研究結果表明,沙盤游戲干預后社交焦慮學生能很好地利用沙,動能充足,行為有序,轉化沙盤空間布局上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苦與樂。[23]
五、總結及展望
以往關于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行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關研究文獻有限,研究方法比較單一,研究對象的年齡分布相對集中,研究結果的評價方式還需探新。具體來說:
(一)研究對象主要是學齡前兒童,兒童青少年群體社交退縮行為也需關注
雖然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退縮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會越來越不明顯,部分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環(huán)境的變化退縮癥狀有所好轉,但是并未完全消除。目前,沙盤游戲介入兒童青少年退縮行為的相關研究較少。小學生社交退縮行為同時會伴隨著負性的自我評價,并且到了中學階段社交退縮會導致出現(xiàn)焦慮感、孤獨感、抑郁情緒等內(nèi)在化的情緒問題。兒童早期嚴重的社交退縮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關注與干預,會直接影響兒童中后期的同伴交往、自尊自信、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等,甚至對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不利影響。所以有必要探究沙盤游戲對兒童青少年群體社交退縮心理和行為的作用效果。
(二)干預方法以對個案進行的個體沙盤為主,可開發(fā)更多方案設計,重點探討團體沙盤游戲對社交退縮行為的干預效果
社交退縮兒童通常表現(xiàn)出獨自玩耍,不愿意或者羞于與同伴交流的特征。個體沙盤游戲給孩子提供安全又受保護的空間,孩子通過撫觸沙子自由創(chuàng)作,大膽表達自己內(nèi)在心理,其潛在能量得以釋放。經(jīng)過若干次的規(guī)范沙盤游戲干預,孩子將沙盤室里的行為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多項實驗研究證明干預有效。但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漸覺醒,孩子的退縮行為,尤其到了小學階段的退縮行為,更多是因自己無法克服陌生環(huán)境帶給自己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教師等群體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通過精心設計的團體沙盤游戲活動,為孩子提供一個開放的活動場,打破團體沙盤游戲固有的模式,探索更加符合兒童年齡特征的團體沙盤游戲活動方案是接下來研究的方向。
(三)干預研究效果評價較為單一,可探索縱向、深度效果評價體系
綜合各種干預研究實驗設計發(fā)現(xiàn),在對研究結果的效果評價上,研究者們大多采用前后測對照實驗,分析前后測數(shù)據(jù)得出相應結論。效果評價方法單一,更多依賴主觀判斷,且干預時間普遍較短??梢試L試探索多階段、多輪次沙盤游戲方案治療的縱向分析,即在干預對象的不同年齡階段分別設計不同的沙盤游戲干預方案,進行規(guī)范的若干輪沙盤游戲干預。在對每一輪干預研究結果進行效果評價的基礎上,再對若干輪結果進行縱向深度分析,探索個案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沙盤游戲對其社交狀況的影響。
(四)進一步探索沙盤游戲介入社交退縮行為的作用機制
綜合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關于社交退縮更多的是關注兒童社交退縮行為的影響因素,包括先天氣質、父母撫養(yǎng)、學校環(huán)境等,缺乏從心理視角和思維策略上對社交退縮兒童的心理機制的研究。只有劉露奇在《社交焦慮初中生對不同箱庭場景注意偏向的眼動研究》中將眼動實驗應用到研究中,初步探討初中生社交焦慮現(xiàn)狀和社交焦慮初中生對不同箱庭場景的認知特點,為制定有效的干預方案提供理論依據(jù)。[24]后續(xù)研究可以借助沙盤游戲這一易操作又受兒童歡迎的工具,為兒童營造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輔助相關專業(yè)心理研究設備在實驗環(huán)境下探索退縮行為兒童的心理反應和行為,進一步探索沙盤游戲干預社交退縮的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 謝文富. 同伴拒絕與初中生社交退縮的關系及其干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2] J. B. Asendorf. Development of Inhibited Childrens Copingwith Unfamiliarity[J].Child Development,1991(62): 1460-1474.
[3] Rubin K. H.,Asendorpf J. B. Social with Drawal,Inhibition,and Shyness in Childhood: Conceptual and Definitional Issues[M]// Rubin K. H., Asendorpf J. B. Socialwithdrawal,Inhibition, and Shyness Inchildhood. Hillsdale. NJ: Erlbaum, 1993: 3-17.
[4] 孫鈴,陳會昌,彭曉明,等.兒童早期到中期社交退縮行為的發(fā)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4):19-23.
[5] 劉曉琴,陳穎,石鈺琳,等.沙盤游戲療法對少年腎病綜合征患兒心理特征、社交焦慮及生活質量影響[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22(39):685-688.
[6] 譚巨丹.沙盤游戲療法對學齡期慢性病住院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干預研究[D].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8.
[7] [17] 王萍,黃鋼,楊少文,等. 聾童社交焦慮障礙沙盤游戲治療的倒返設計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2):1375-1378.
[8] 李小英.箱庭療法緩解成人口吃者社交焦慮的療效探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9] 禹燦燦. 人際交往困難初中生初始沙盤特征分析及團體沙盤游戲對其干預效果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 2018.
[10] [19] [22] 李潔,程新穎,施春陽,等. 不同類型社會退縮幼兒的初始沙盤特征分析[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1):206-211,216.
[11] 張文文. 社會退縮幼兒的沙盤游戲特征與干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10.
[12] 龐惠支. 社會退縮幼兒在沙盤作品的表現(xiàn)與分析[J]. 廣西教育,2020(13):20-22.
[13] 張思宇. 社交焦慮大學生初始沙盤特征初探及干預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 2019.
[14] 李薇薇.團體箱庭干預留守兒童社交焦慮及抑郁效果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
[15] 趙展靖.沙盤游戲對社會退縮幼兒的干預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16] 李楊.沙盤游戲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fā)展的行動研究[D].貴州: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21.
[18] Allen, D. M. Unifying Individual and Family Therapies[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8.
[20] [23] 代秀平. 中學生社交焦慮在沙盤游戲治療過程中的轉化特點[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1.
[21] 朱琳. 沙盤游戲療法對沉默寡言型退縮幼兒的干預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24] 劉露奇.社交焦慮初中生對不同箱庭場景注意偏向的眼動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5.
基金項目: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課題“沙盤游戲療法對小學生社交退縮行為干預的實踐研究” (GH202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