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通過立法把憲法規(guī)范具體化,比如在部門法里制定詳細的規(guī)則,把憲法保護基本權利的原則和精神充分展開,用系統(tǒng)的法律規(guī)范來保護基本權利?!段闯赡耆吮Wo法》第一條的最后八個字“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便體現(xiàn)了對憲法的落實和具體化。天津市武清區(qū)的檢察官們用日常易懂的語言向中小學生普及憲法和法律,搭建溝通的橋梁。
楊敬之
提到憲法,讓人莫名感覺莊嚴、肅穆;提到孩童,總讓人感覺天真、親昵。如何讓孩子們了解憲法、學懂憲法,進而遵守憲法、運用憲法保護自己的權益,是所有法律人共同的責任,更是檢察系統(tǒng)未檢人的重要使命。
貫徹“誰執(zhí)法、誰普法”的工作要求,在審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過程中,未檢人在普及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保法”)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向未成年人宣傳憲法,講好憲法故事,有著更深遠的意義。天津市武清區(qū)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的檢察官們,從未保法出發(fā),從生活小事出發(fā),讓孩子愛上憲法,讓憲法擁抱孩子。
未保法也號稱未成年人“小憲法”,從名稱到內(nèi)容,與未成年人的生活更貼近。自2021年6月1日兒童節(jié)新未保法生效,新法較之舊法修改力度相當之大。新法重新劃分章節(jié),增添大量新內(nèi)容。武清區(qū)院每年6月前后主要宣講未保法,在宣講過程中注意為12月憲法宣傳月做準備。將未保法的具體內(nèi)容鏈接到憲法,從法律淵源和法律原理,讓孩子們感受到憲法離他們并不遙遠。
(一)為什么制定未保法?
未保法第一條規(guī)定了立法目的,即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
在宣講未保法目的的同時,未檢檢察官充分結合未成年人實際,他們能夠熟練背誦中小學生準則、行為規(guī)范,熱愛傳唱少先隊隊歌,從背誦的內(nèi)容和隊歌歌詞引導孩子們樹立遠大目標—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未保法是根據(jù)憲法制定的,跟孩子們講清楚憲法是未保法的淵源。
(二) 未成年人應樹立怎樣的價值觀?
未保法第五條規(guī)定了引導未成年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學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勞動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yǎng)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抵制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蝕,引導未成年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條款也為進一步宣傳憲法具體條文埋下伏筆、打下基礎。通過前期調(diào)研,檢察官們發(fā)現(xiàn)熟練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中小學生的“看家本領”,而未保法在總則中規(guī)定了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下子拉近了未保法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同時,未保法第五條與憲法第二十四條相呼應: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一)為什么不能輟學?
經(jīng)過新中國70多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義務教育免費制度推行后,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現(xiàn)象已非常少見,但未檢人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初中適齡未成年人和極個別的小學適齡未成年人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偏遠鄉(xiāng)鎮(zhèn)村屯低收入、低文化群體子女仍偶發(fā)輟學情況。
輟學的最大危害是未成年人脫離學校保護,成為犯罪潛在侵害對象。未成年人不按照國家規(guī)定接受義務教育,學科知識匱乏、文化水平低的同時法治意識嚴重缺失,輟學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要遠遠高于受過良好教育的未成年人。
為什么不能輟學?更大的原因在于憲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每一個未成年人,不僅僅是父母的孩子、家庭的孩子、家族的孩子,更是民族的未來。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權,不僅僅是保障未成年人個體發(fā)展,更是預防犯罪、遠離犯罪侵害、提升全民素質(zhì)的應有之義。
(二)遇到欺凌怎么辦?
新未保法在附則中明確“學生欺凌”作為法律概念,在刑法中,跟欺凌行為相關的犯罪有尋釁滋事罪、聚眾斗毆罪、故意傷害罪,甚至搶劫罪。近些年“學生欺凌”問題引發(fā)全社會廣泛關注。未檢人在宣講過程中鼓勵孩子們保持文明狀態(tài),不恃強凌弱,不以大欺小,面對“學生欺凌”,要積極勇敢說“不”。其實,在憲法中,我們也可以找到未保法和刑法的淵源,即憲法第三十三條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從小建立應對欺凌的心態(tài)非常重要—那就是“法”不向“不法”讓步。因為我們有強大的憲法、刑法、未保法作為依據(jù)。當然,在宣講過程中,我們也給孩子們出各種接地氣的小妙招,雖有法律保障,但遇到欺凌一定要智慧處理。引導孩子們事前有效防范、事中巧妙周旋、事后積極報警,力求將人身、財產(chǎn)、名譽的損失降到最低。
憲法精神和法治精神是在法治建設中逐步形成、并由法治主體和全體社會成員不斷內(nèi)化而形成的思想意識,法治精神是人民將法治作為自覺行為的心理依據(jù)和強大支柱。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人們堅持法治、服從法治的思想前提;憲法信仰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憲法信仰是法治信仰的重要內(nèi)容,沒有憲法信仰也就沒有真正的法治信仰。建立憲法信仰,必須從娃娃抓起,從憲法條文到憲法精神,從憲法精神到法治精神,讓法治精神深入童心,讓孩子愛上憲法。或許孩子現(xiàn)在還不能完全了解憲法精神的內(nèi)核與深意,但根植于內(nèi)心的信仰會隨著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讓孩子們學會運用憲法思維、法治思維面對問題、思考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讓憲法擁抱孩子以及孩子的一生。
未檢人作為孩子和憲法之間的紐帶,一切努力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