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藝品可以極大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時代的發(fā)展讓不同時代的工藝品擁有不同的特點。審美追求、創(chuàng)作理念的變化,在工藝品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越來越注重表現(xiàn)自我,選擇更適合自身審美的國畫語言。
[關鍵詞]工藝品;國畫;意象;寫意;構圖;色彩;造型
[中圖分類號]J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3)36-0009-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張韜.國畫在工藝美術品中的應用[J].天工,2023(36):9-11.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對精神層面的追求也日益提高。在追求物品的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對美的追求越來越注重。日用品從材質到外在造型再到圖案設計,都在不斷地錘煉、強化自身美的功能。陳列工藝品更是在美上下足了功夫,真正做到了美化環(huán)境、凈化心靈。
一、工藝品的分類
工藝美術伴隨著工藝品的發(fā)展,在不斷地更新和發(fā)展,它的種類繁多,琳瑯滿目。比如,同為家具,有歐式家具、美式家具、中式家具;同為雕刻工藝,有雕漆工藝、玉雕工藝等。一件器物擁有多種屬性,讓它有了不同的分類。同一件器物制作流程的不同,又讓它們有了區(qū)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全國工藝美術行業(yè)普查辦公室編,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報告——全國工藝美術行業(yè)普查報告書》中將工藝美術歸納為11 個大類,其中有雕塑工藝品、金屬工藝品、漆器工藝品、花畫工藝品、天然植物纖維編織工藝品、抽紗刺繡工藝品、地毯掛毯工藝品、珠寶首飾、民族工藝及其他制品、陶瓷工藝品、煙花爆竹(玩具沒有列入此次普查范圍)。分成了65 中類、83 小類,匯總了1 881個品種,并將工藝美術品分為傳統(tǒng)品種和新興品種。把1911年以前出現(xiàn)的品種視為傳統(tǒng)品種,1912年以后出現(xiàn)的品種視為新興品種。在這次普查的1 881個品種中,傳統(tǒng)品種有758個,新興品種有485個,另外有638個品種的出現(xiàn)時間不詳。
二、工藝美術品的發(fā)展
法國哲學家丹納認為:種族、地域、時代是影響藝術的三大要素。這揭示了藝術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同樣適合工藝品的發(fā)展。工藝品的不斷壯大和更新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
20世紀50—70年代,我國工藝美術品多是以使用價值為主、審美價值為輔的日用品,單一具有審美價值的工藝品相對較少,多為傳統(tǒng)的工藝品。在題材的選擇上,以偉人形象和革命歷史題材為主。在美的形式上,相對比較單一,大多以版畫插圖、剪紙等形式出現(xiàn),帶有很強的時代烙印。紡織類、服裝類等傳統(tǒng)的工藝品也一直沿襲傳統(tǒng)的審美,缺少創(chuàng)新。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狀況普遍得到了改善,工藝陳設品大量出現(xiàn)。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的發(fā)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國力的強大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讓大家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西方審美并不適合中國,對自己的文化有了新的認識,東方審美更能表達國人的情感和審美情緒。越來越多的工藝品充滿了中國元素,而傳統(tǒng)的國畫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遍受到民眾的喜愛。創(chuàng)作者不斷地嘗試將國畫應用在藝術品上,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深受大家喜愛的工藝品。這些工藝品很好地應用了中國的傳統(tǒng)國畫藝術,具有東方審美情趣。
三、在工藝品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tǒng)的國畫描繪了一個充滿意象的神奇世界,表現(xiàn)了一種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創(chuàng)作工具極其簡單,一支毛筆,幾滴墨,加上天然的水,就能生發(fā)出無窮的變化,抽象的理念和具象的畫面完美地融為一體。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對國畫藝術內核的經典闡述。國畫和工藝品之間有著一種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者在將國畫藝術融入工藝品,讓工藝品有了新的內涵。
(一)紡織類、刺繡類工藝品
這類工藝品主要是以平面的形式出現(xiàn),大小不一,工藝相對復雜。國畫的題材有山水、花鳥和人物,以寫實為主,注重色彩的表現(xiàn)。紡織、刺繡類工藝品的國畫普遍利用紡織的色彩美,以青綠山水和重彩山水為主。作品往往以國畫經典作品和名家作品為主,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些具有裝飾性的山水作品和一些當代創(chuàng)作的作品?;B作品主要是工筆設色花鳥,于非闇的花鳥作品很受大眾喜歡。人物作品注重服飾的選擇,有很強的裝飾性,少數(shù)民族精美的服飾很受創(chuàng)作者的喜歡。
1.優(yōu)點
紡織類和刺繡類作品往往色彩豐富,很好地展示了色彩美,感染力強,在層次的表現(xiàn)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刺繡類作品往往細膩,給人以優(yōu)雅別致的東方韻味。紡織類作品往往尺寸大,整個作品富有極強的氣勢,色彩深沉,裝飾性強,深受消費者的喜歡。
2.缺點
由于這類工藝品主要靠針線穿插,雖然很好地應用了塊面語言,在色彩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無法展現(xiàn)線的千變萬化,難以展現(xiàn)出線的魅力。這使這類工藝品有時會出現(xiàn)色彩上的過度應用和線條力度上的缺乏,帶給人一種流于表面的感覺,雖博人眼球,但缺乏內涵。
(二)陶瓷類工藝品
1.單色類陶瓷
這類作品在題材上多是小寫意花鳥,也有一些山水題材,人物題材相對較少。由于陶藝的限制,這些作品往往在構圖上很注重留白,空間意識強。國畫作品所占比例小,注重情趣性、韻味性。這類作品的色彩往往很單一,大多與陶瓷本身的色彩相契合,以青藍色的冷色調為主,偶爾出現(xiàn)傳統(tǒng)的中國紅和黃色,但所占面積很小,多以“畫眼”的形式出現(xiàn)。
(1)優(yōu)勢
這類陶瓷國畫作品在創(chuàng)作初期都是直接用毛筆創(chuàng)作,材料上的完美對接,讓作品很好地保留了用筆的痕跡,國畫中線的變化所生發(fā)出來的情趣比較準確地得到了體現(xiàn)。單純的色彩增強了柔和性。空間上的留白使作品看上去舒朗、明快、干凈,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瓷器和國畫的應用,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2)缺點
由于陶瓷材質的限制,國畫中的水墨變化在陶瓷上很難完美地展示,這使陶瓷創(chuàng)作者更喜歡那種層次相對簡單、畫面造型明確、穿插相對比較少的題材。色彩上的單一,墨色的變化又很難傳達,讓陶瓷作品在韻律感上有所欠缺,給人感覺很悶,缺少物象本身的節(jié)奏。
2.以色彩為主的陶瓷
這類陶瓷的制作工藝相對復雜,對創(chuàng)作者的技術也是一種考驗。在題材的選擇上,以花鳥為主。技法上,多以工筆重彩的形式出現(xiàn)。造型具象而嚴謹,在造型的穿插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畫面大多采用滿構圖,給人飽滿充盈的感覺,注重主次,很有層次感。在色彩的應用上,更是下足了功夫,色彩明麗,注重冷暖對比,讓作品有了一定的張力和生命,同時又注重整體色調的統(tǒng)一和諧。
(1)優(yōu)點
由于陶瓷工藝的提高,很好地保留了國畫原有的色彩和造型,增強了造型的準確性和色彩的豐富性。作品看上去細膩、精美。精美的色彩讓作品絢麗多彩,極富感染力,給人高級感,國畫色彩的層次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色彩的美和陶瓷的質地美交相輝映,讓作品看上去雅致而富有情趣。
(2)缺點
雖然陶瓷工藝很好地展示了色彩和線條的效果,但是國畫中水墨的韻律感無法在陶瓷作品中復制。色彩的重視和應用,有時帶來一種不真實感,讓作品顯得過于艷麗,給人以浮夸的不真實感。
(三)雕刻類工藝品
雕刻類工藝品應用天然材質進行創(chuàng)作,種類繁多,有玉雕、木雕、根雕、石雕、竹雕等。雕刻類作品也可以分為寫實類雕刻和寫意類雕刻。
1.寫實類雕刻
寫實類雕刻作品往往注重材質與造型,材質本身的肌理帶來的質感與作品國畫內容的選擇有著直接的關系。依勢造形,以形起勢,成為雕刻的法則。在題材上,寫實類雕刻作品可以說無所不包,各種不同的技法都在雕刻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在色彩的選擇上,寫實類雕刻作品依托材質本身具有的自然的色彩美,很少著色,即使著色也是以材質固有色為藍本,做了微小的層次上的深化。
(1)優(yōu)點
精雕細琢讓這類作品異常精美、生動形象,造型上的考究讓作品很有看點。很多畫面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雕刻本身具有的縱深感,讓作品擁有層次和立體感,這些往往是傳統(tǒng)國畫做不到的。刀法上的變化很好地體現(xiàn)了國畫中的筆法,國畫中的線條在雕塑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天然的材料讓作品看上去渾然天成、妙趣橫生。
(2)缺點
寫實類雕刻作品由于精心雕琢,雖然在形象美的追求上做到了極致,但是造成了作品的寫意性的缺乏,作品太“實”,缺少視覺上的舒緩和空白,缺乏想象的空間,給人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失去了大氣豪邁。月滿則盈,有時過多地雕琢,容易產生視覺上的審美疲勞。
2.寫意類雕刻
寫意類雕刻在石雕、木雕、根雕等作品中應用比較多。這類作品更加注重保留材質的天然美,很少精雕細琢。材質本身的美感直接決定著一件藝術雕刻作品的價值,對材質的挑選很考驗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眼光。一件好的寫意雕刻作品往往體現(xiàn)在材質的取舍上和局部的細微處理上。
(1)優(yōu)點
這類作品更多地展示了國畫中的意象美,自然造型中抽象語言得到了很大的應用,國畫中的寫意語言在雕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線條的自然美得到了很好的展現(xiàn),材質的自然的肌理變化生發(fā)出來的意趣美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抽象語言帶給人的無窮無盡的想象,遠遠超過了作品本身擁有的那種天地一體、萬物歸一的寧靜感,充滿了無限的詩意,給人一種神秘的生命體驗。
(2)缺點
這類作品往往在造型上不注重細節(jié),過于簡單的形象給人一種空洞感,甚至是一種缺乏內容的無聊感。復雜的形象又給人一種雜亂感。色彩上又缺少變化,讓作品顯得單一。有時過于抽象的語言往往又讓觀者不知所云、無所適從。
(四)金屬類工藝品
隨著現(xiàn)代工藝的不斷發(fā)展,金屬類工藝品越來越多,且材料龐雜。金屬本身具有一種材質美,在架上藝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金屬工藝品多在造型上別開生面,很注重造型的構成美,在題材選擇上以花鳥、人物居多。
1.優(yōu)點
這類作品很少出現(xiàn)照搬國畫原作的現(xiàn)象,有著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作品的立意新穎、鮮活,注重視覺效果。
2.缺點
由于過于注重創(chuàng)意性,有時作品缺少莊重感。國畫語言在作品的局部性展示,往往使作品看上去瑣碎,而缺少抽象性語言的應用,讓作品顯得支離破碎。
四、結束語
工藝品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它的發(fā)展伴隨民族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有著明顯的時代特點,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反映了時代的審美特征,以及科技和工藝的發(fā)展水平。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工藝品,在追求使用功能的同時,美作為人的一種情感需求,同樣被追求著,越來越被重視。工藝美術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被重視,工藝品從材料到造型再到色彩越來越美。審美語言的變革和細化,使工藝品越來越符合美的表達,讓人們得到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為大眾消費的工藝品,更是在中華大地這塊土壤上生長出來的藝術,它凝聚的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國人生活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情感表達的一個出口、對待萬物的一種方式。工藝品的創(chuàng)作是創(chuàng)作者表達自我和尋找自我的一個過程,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中一次次靠近那個最契合、最準確的自我。
參考文獻:
[1]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全國工藝美術行業(yè)普查辦公室.中國工藝美術報告:全國工藝美術行業(yè)普查報告書[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9.
[2]《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當代中國的工藝美術[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姚炬煒.“瓷與漆”現(xiàn)代漆砂硯的材料與工藝研究[J].陶瓷,2021(12):30-32.
[4]王靖壹.富埒陶白升別義,丹漆隨夢漸境佳:淺談關于傳統(tǒng)瓷胎漆器工藝與未來發(fā)展[J].大眾文藝,2021(22):34-35.
[5]何穎婷,姚琛,胡若涵.傳統(tǒng)竹編工藝在現(xiàn)代服裝中的表現(xiàn)與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1(6):49-51.
[6]曹亞楠.基于文化價值的傳統(tǒng)手工藝文創(chuàng) 產品設計研究[D].鞍山:遼寧科技大學,2020.
[7]楊程,毛慧娟.傳統(tǒng)手工藝與文創(chuàng)設計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J].包裝工程,2023,44(12):213-222,234.
[8]閆曦之.手工藝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探索[J].藝海,2023(5):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