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芬
漳州素有“花果之鄉(xiāng)”的美譽,一年四季花香不斷,遠近聞名的“百花村”便是一個生動的所在。它那迷人的傳說至今依然令人津津樂道,四季如春的美麗景致更是吸引游客無數(shù)。
出漳州市區(qū)五公里,過漳州大橋到位于高新區(qū)九湖鎮(zhèn)的“花卉交易市場”所在地,便是聞名遐邇的“百花村”。
百花村,是長福村的別稱,原名塘北,是一個花卉種植專業(yè)村,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據(jù)清《龍溪縣志》載:“出郭南五里,有鄉(xiāng)曰塘北。居人不種五谷,種花為業(yè)?;ㄖ暪葎僦?,蓋地瘠,種谷不蕃,宜花故也?!边@兒中所說的“塘北”,指的就是長福村。相傳在明朝永樂年間,朱熹的第八代重孫朱茂林因避禍遷居于此。他見這里風景秀美、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氣候溫暖濕潤,山坡長滿奇花異草,便落地定居,種花渡日。有一天夜里,朱茂林醉臥于花園之中。夢見一群仙女手捧鮮花,冉冉降落園中,翩翩起舞,聽她們唱道:
種得水仙一園香,花中玉女式南漳,長留倩影凌波在,福滿人間春滿堂。
朱茂林醒來后反復(fù)揣摩,終于恍然大悟,原來這首歌是一首藏頭詩,暗喻他“種花長福”,便將這里取名長福村,并大修花圃,采集珍種。以后,世代相傳,種花賣花,一直延續(xù)至今。
1954年,該村建起花圃苗場,發(fā)展花卉苗木種植業(yè)。1963年3月,朱德委員長來到長福村視察,興致勃勃地觀賞了村里的花木。看到家家戶戶都有庭院花圃,滿眼綠色蔥蘢,繁花爛漫,絢麗多彩……他禁不住贊美道:“你們這里真是個‘百花村呀!”朱德同志還贈送長福村一套《蘭花譜》,勉勵花農(nóng)把這個花鄉(xiāng)建成名副其實的“百花村”。陸定一同志親自題了“百花村”三個大字。從此,長福村被譽為“百花村”,名揚四方。
改革開放以來,百花村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全村長期有一百多戶(約500人)在外地經(jīng)營花卉苗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等國內(nèi)各大城市,都有百花村人建立的花卉營銷網(wǎng)點和基地。產(chǎn)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日韓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1999年,百花村花卉市場被國家農(nóng)業(yè)部認定為“全國花卉定點市場”,2006年被國家商務(wù)部確定為國家級“雙百市場工程”。目前,百花村花卉交易中心共有商鋪1500個,約10萬平方米;花卉大棚1000個,約5萬平方米;大型苗木基地300場,約1萬畝。2021年市場交易額20多億元,出口交易額近2億元,是全國第二大花卉生產(chǎn)交易市場,擁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花卉2000多種。
循著花卉交易市場內(nèi)的村道往舊村部走,穿過題有“百花村”的圓形洞門就到了百花村公園。公園占地50畝,在原有的花果苗場基礎(chǔ)上改造而成,修復(fù)了百花亭、蘭花亭、蘭花圃等原始地貌,新建了休閑健身步道、書法廣場、觀景平臺等區(qū)域。這里林蔭小徑相接,羅漢竹、扁柏樹相襯,桃李水仙、梅蘭竹菊,芳菲爭艷。登上園內(nèi)小山上的賞花亭,樹木蔥郁似氧吧,花香鳥語如桃源;穿行其間,仿佛人在畫中走。園中原有一處極為出名的“蘭花圃”,3000多盆各種各樣的蘭花,大青蘭、素心蘭、報歲蘭、四季蘭翠葉紛披,素花窈窕,更有無比珍貴的金色鑲邊的金邊報歲蘭與銀色鑲邊的銀邊報歲蘭,以及每莢可開13朵花的“十三太?!焙兔壳v可開18朵花的“十八學(xué)士”。蘭香清冽流長,幽而不膩;花色淡雅素麗,不張揚,無媚態(tài),巧然天成,饒有“香遠益清”之趣。公園改造后,蘭香飛入尋常百姓家,那些曾經(jīng)的“花架子”長石條被保留原處,似乎正默默訴說著如煙往事。十幾年前,我第一次來此參觀時曾流連忘返,如今我每日里上下班從這里經(jīng)過,常常懷想過往,更多的是羨慕村人們這獨有的“花式”生活。因此,公園既是一個散步納涼的好場所,也是懷舊觀光的好地方。
百花村是名副其實花的海洋,全村耕地面積1300畝,農(nóng)戶1700多戶,家家戶戶都建起了小花圃。栽培的名花異卉有蘭花、茶花、梅花、瑞香、丹桂、塔松等上千個品種?;ㄞr(nóng)們用奇異多姿的石頭、絢麗多彩的貝殼和造型獨特的樹木,精心雕塑出千姿百態(tài)的盆栽和盆景等多達80多萬株。你看,淳樸的石柳,蒼勁的古松,瀟灑的翠竹,盤紆的綠榕,高標的紅梅,清芬的丹桂等異彩紛呈,風度灑脫可愛。以樹為主的盆栽,咫尺之間蘊含參天之意;以石為主的盆景,方寸之中辨千尋之峻,一個個生趣盎然,巧奪天工。藝術(shù)家們贊譽它們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游客們無不感嘆其園藝之美、之巧、之秀。
行走百花村,目光所及,處處皆是爭妍斗艷;俯仰之間,周遭盡是花香氤氳。無論何時何地,百花村都給人以春天的感受,沉浸式花園之樂,“不斷實現(xiàn)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