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
上周,因為工作,我臨時需要用一個新微信,正琢磨著該怎么辦時,瞅到茶幾上放著小言的平板電腦。
小言一直把他的微信掛在平板上,從沒退出過,也沒給平板設(shè)置密碼。瞅著輕而易舉可以打開的平板,我卻糾結(jié)起來。如果我偷偷用一下小言的微信,然后刪除痕跡,他肯定發(fā)現(xiàn)不了??扇绻孢@么做,我心里會對他有愧意,畢竟他是因為信任我才不設(shè)防。
幾分鐘后,我想了個辦法,給班主任發(fā)微信,請她幫我征求下孩子的意見。
“李老師,您好……”剛敲出這幾個字,我又刪了。小言的性格我了解,他很有主見,現(xiàn)在到了青春期,更加看重自己的獨立空間。如果問了后他不同意,那我豈不是很被動?
思來想去,20分鐘過去了,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竟讓我左右為難。我干脆找來張紙,畫了兩個“陣營”,一邊寫著“問”,一邊寫著“不問”。毫無疑問,“不問”是最省事的辦法,既不麻煩老師,也不用擔(dān)心孩子不開心,工作還能順利進(jìn)行??蛇^去我常對孩子說的“尊重”和“信任”呢?難道要對自己放寬標(biāo)準(zhǔn)嗎?
與人打交道,我特別看重“問心無愧”四個字,對別人如此,對孩子更應(yīng)如此。這樣想著,我的思路清晰起來:直接問!如果小言不同意,我就不用。順利完成工作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感受更重要。雖然小言只是個不滿12歲的孩子,但我必須尊重他。
我給班主任發(fā)了微信,請她代我征詢一下小言的意見。不久,班主任打來了電話:“小言媽媽,您好!課間我問了小言,他同意。同學(xué)們都說,‘小言你好幸福啊,我媽媽從來不問我。’”班主任說這番話時,我腦子里可以想象到小言自豪的表情。
無論成人還是孩子,每個生命都需要得到尊重。一個從小生活在平等和尊重氛圍中的孩子,會從心底里認(rèn)可自己,也會把這種尊重和愛“輻射”到周圍。我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李津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