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麗
女兒喜歡呼朋引伴來家里
Q:5歲的女兒經常招呼小朋友來家里玩兒。兒子剛半歲,沒人幫我?guī)?,這樣一來我快崩潰了。不讓女兒帶朋友來家吧,她就去別人家玩兒,這樣我又很擔心。該如何是好呢?
A:從孩子踏入幼兒園開始,就進入了社會性成長的階段,而5歲恰恰是幼兒最愛交往的年齡。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叫人來家里玩兒或喜歡去別人家玩兒。那是因為她想把自己學到的技能等在別人身上或者家外的地方去實踐。這種實踐,會讓她沉浸其中甚至上癮。
熱衷與他人交往對幼兒來說有諸多好處。首先就是能通過伙伴獲得對自我的認同感、了解自己,通過伙伴的接納獲得自信。與此同時,孩子也會通過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塑造自己的行為。
在這個重要的演練階段,孩子通過直接的交往,反照出自己的問題。確切講也不是問題,而是需要成長的空間。比如,孩子可能會說:“媽媽,小朋友不愿和我玩兒,不喜歡我”,這本質上不是問題,而是個成長的機會。
如果父母重視并做好引導,后續(xù)孩子就不會再有這類的困惑。
孩子愛交往還有個好處,能很好地填補因為父母精力在弟弟、妹妹身上帶來的失落感。在這樣一個重要階段,父母如果僅從孩子給自己添亂的角度出發(fā),或者從要么阻止要么順從的二元論思維出發(fā)都是過于狹隘的。
可以認真想想,是否有第三種選項?比如和孩子商量一周可以帶小朋友來家里的次數(shù),在家里大概劃分出玩耍的區(qū)域,朋友走后,孩子要自己收拾;一周可以去好朋友家?guī)状?,每次玩兒多久,與此同時,家長之間要商量如何解決安全問題。
孩子良好的意識和習慣,一定是在看到需求、不斷溝通之中建立的。
教育孩子本質上拼的是父母的智慧和用心的程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判斷題,需要父母拿出時間對待孩子成長中的一切問題。
兒子總在背后說別人壞話
Q:最近發(fā)現(xiàn)11歲的兒子挺八卦,關心同學的父母離婚了而且是因為父親出軌,語文老師臉上有傷會不會是被家暴了。我和老公平時也不這樣啊,兒子是從哪兒學來的?讓他別背后說人壞話,兒子不以為然。我覺得男孩子這樣很不好,怎么辦呢?
A:家長描述的這些是“背后說別人壞話”的行為嗎? 完全不是。
這其實是在推理和想象。11歲正是青少年思維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天馬行空,恨不得自己就是柯南第二、神探在世,能根據看到的一切蛛絲馬跡推論出讓自己陶醉的真相。
只不過,孩子的這份能力因為自身興趣和身邊的生活偶發(fā)事件,用錯了方向而已。
寒假期間,無論是《阿凡達2》還是《流浪地球2》的播放廳里,80%以上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與家長。
8至12歲的孩子最喜歡看科幻片、推理片,他們會為這些故事情節(jié)沉迷,更會相信這些玄幻的存在,甚至為此天天做夢。
父母也可以想想,當年因為相信“UFO”存在而徹夜難眠的自己,是不是也是這個年齡?
也許父母會認為那是科學,和孩子現(xiàn)在癡迷的事情不同。但是,科學創(chuàng)新需要想象力的加持,喜歡幻想的孩子,才擁有將幻想變成現(xiàn)實的潛力。
父母可以先對孩子的推理表現(xiàn)出興趣,讓他說說自己是通過哪些細節(jié)得出了“同學父親出軌”“老師被家暴”的推論?讓孩子有表達和論證的空間,重推理輕內容。在認可他推理的同時,拋出更有高度或挑戰(zhàn)的問題,讓孩子去假設、推理和思考,將孩子引向更高層次。
孩子是需要被激勵和引導的,如果父母僅依據是和非去判斷,很有可能會失去一名未來的科幻大師或者某一領域的科學家。
玄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