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紅玉 佳縣機關事業(yè)單位和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經(jīng)辦中心
依法納稅是具有營收的民間組織應當承擔的義務,稅收籌劃在組織財務管理中起到關鍵作用,合理的稅收籌劃可以給具有營收的民間組織帶來收益,有助于財務目標的實現(xiàn)
稅收籌劃的概念。
稅收籌劃作為財務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覆蓋具有營收的民間組織的營收全過程。稅收籌劃的方式主要有避稅籌劃、轉嫁籌劃、節(jié)稅籌劃和實施涉稅零風險。具有營收的民間組織降低稅負的方法有圖1所示三種。其中避稅即為稅收籌劃。
圖1 降低稅負的方法
稅收籌劃的特點。
合法性。稅收籌劃的前提是具有合法性,所有事項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如果行為超出法律法規(guī)的范圍,就應當被視為偷稅、漏稅。
目的性。稅收籌劃的目的主要是減輕稅收負擔,為具有營收的民間組織實現(xiàn)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具有營收的民間組織需結合當前的政策情況,策劃如何將稅負最小化,落實稅收籌劃的目的。
風險性。在實踐中,稅收籌劃可能無法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存在一定的風險。稅收籌劃具有政策風險、執(zhí)行風險等,各種風險的出現(xiàn)都可能會影響稅收籌劃目標的實現(xiàn)。
整體性。稅收籌劃僅是財務管理的一部分,需綜合考慮多邊利益,以達到最優(yōu)效果,除了以減小稅負為目標,還應綜合考慮具有營收的民間組織的整體財務目標。
在籌資過程中的應用。在我國,有營業(yè)收入的協(xié)會、商會之類的民間組織,也需要按規(guī)定辦理稅務登記。協(xié)會收納會費,利用籌集到的會費開展營業(yè)活動,這部分資金在籌集過程中應考慮進行稅收籌劃,在不同的納稅方案中選擇最優(yōu)的一種,以減少納稅金額,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最終取得利益最大化。協(xié)會、商會之類的民間組織如果取得了地方性的利好政策,例如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那么協(xié)會、商會之類的民間組織收取的會費以及接受的捐款收入,可以作為免稅收入。
在投資過程中的應用。民間組織投資主要依靠會費和籌集的資金進行,我國對此制定了相關的稅收政策,在投資時應綜合考量各種投資方式的收益及稅收優(yōu)惠政策,爭取獲得最大的稅后投資回報。
在市場經(jīng)營中的稅收籌劃。在民間組織的市場經(jīng)營過程中,必須設法減輕稅收負擔,使稅后利益最大化。具體來說,市場經(jīng)營中的稅收籌劃需要從采購方式、銷售結算方式、促銷手段等方面合理選擇,在合法范圍內減少稅負。
稅收籌劃在個人所得稅中的應用。合理利用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提高納稅人的免稅額。如全年一次性獎金,可以選擇單獨計算納稅,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如果采取的是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計稅方式,應注意臨界點。假如年終獎分別為36000元和36001元,其納稅金額和稅后到手金額如表1所示。
表1 年終獎為36000元和36001元的納稅金額和稅后金額
由表1可知,年終獎相差1元,而稅后到手金額卻相差2309.1元,足以顯示稅收籌劃的重要性。
民間組織稅收籌劃意識不強。由于民間組織缺乏經(jīng)營意識,未能充分了解國家稅務體制改革,稅收籌劃意識不強。許多民間組織還沿用之前的老辦法,認為只要按時繳納稅款就算完成任務,財會人員對于目前實行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了解不夠,就導致不能充分利用優(yōu)惠政策,浪費資源。
民間組織稅收籌劃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在大數(shù)據(jù)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民間組織開展業(yè)務的范圍越來越大,服務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各種稅務信息不斷涌現(xiàn)。由于稅務優(yōu)惠信息煩瑣,需要進行收集和分析,而納稅行為又具有滯后性,在做出相關決策前,不能對稅務信息進行充分利用,就可能會導致決策失誤。
財務管理人員的稅收籌劃能力較弱。由于社會不斷發(fā)展,國家也在不斷調整各種稅收政策,以適應當前經(jīng)濟狀況。稅收籌劃是一項專業(yè)性較高的工作,作為稅收籌劃“主力軍”的民間組織財會人員,稅收籌劃能力有待加強。當稅收優(yōu)惠政策發(fā)生變化時,就要求財會人員迅速做出反應。因此,財會人員不僅應具有扎實的財會專業(yè)知識,還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敏感性。然而,部分民間組織的領導未能重視財會人員的重要性,開展針對性培訓的次數(shù)較少。使得財務管理人員對國家稅收政策了解較少,稅收籌劃能力也較弱,導致稅收籌劃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加強民間組織稅收籌劃的意識。民間組織進行稅收籌劃,可以爭取最大的稅收優(yōu)惠。因此,民間組織應增強稅收籌劃意識,突破目前固有的運行模式,積極了解相關稅收政策,主動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在這個過程中,管理層需要從單位整體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和定位上出發(fā),明確稅收籌劃的重要性,真正做到“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建立相關制度、規(guī)范相關程序以及制定相關文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學習、積極推行,實現(xiàn)“以法律管制度,以制度管過程,以過程管內容”的工作方式。
提高民間組織稅收籌劃能力。為提高民間組織稅收策劃能力,需優(yōu)化財務工作機制。首先要建立稅收政策信息收集渠道、內部的政策分享渠道,組建政策整理臺賬。政策收集渠道包括稅務機關的官網(wǎng)、官方公眾號等,通過這些渠道可以及時獲取稅務信息。其次要明確稅收籌劃的負責人及其職責范圍,要通過文件形式任命第一負責人、責任部門和各個部門的聯(lián)絡人。最后是要對責任部門的主管領導和分管人員的業(yè)務能力進行考核或內部認定,制定合理的獎懲機制,激發(fā)分管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建立民間組織稅收籌劃團隊。民間組織想要做好稅收籌劃,對外要招收技能過硬的對口人才,對內要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能。民間組織的財務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循各崗位的職責,通過學習、培訓,提高專業(yè)能力,及時掌握政策動向。民間組織的領導層也要注重重視本單位財務管理人才的儲備,根據(jù)實際需要適時調整人員結構。
當前民間組織的稅收籌劃,不管是在意識、制度還是工作方式方法中,都存在一定問題。對社會來說,應當鼓勵第三方機構對民間組織的稅收籌劃進行輔導,或者一對一幫扶。稅務機關也應該針對民間組織的稅收籌劃定期開展培訓講座,做好稅收政策的宣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