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無事時,我喜歡去周末市場閑逛。周末市場是露天的,陽光和清風可以自由地加入,很適合長期在室內(nèi)伏案的我。我慢悠悠地走在市場里,東瞅一眼,西看一下,即使什么都不買,也不會覺得失落,因為心靈早已得到滿足。不過,我很少有空手而回的時候,買一個崖柏小擺件,或者帶一盆花、一尾魚回去,都能讓我心生歡喜。
我最喜歡的大概是舊書攤。周末市場的舊書攤原始、簡單,地上鋪著一塊藏藍色的粗布,常年風吹日曬,褪色變舊,與攤在上面的舊書相得益彰。所有的舊書平鋪在粗布上,排列得并不整齊,但自有一種秩序。它們接受來往人們的瀏覽、挑選,也自顧自地享受陽光的沐浴??吹礁信d趣的舊書,人們就蹲在書攤前翻上幾頁,向攤主詢問價格之后,付錢帶走。攤主坐在小馬扎上,手里捧著一本書。遇到討價還價的顧客,攤主便把目光收回到書本上,不再理會。
我一直覺得買舊書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書雖然是舊的,但是書里的內(nèi)容沒有改變,它的價值更沒有打折,而我們只需要付極少的錢就能買到。其實,舊書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舊”。每本舊書背后都藏著一個故事,讀舊書的時候,我會忍不住想象它曾經(jīng)被哪些人讀過,他們有什么喜好,他們是否喜歡這本書,書里哪些部分會觸動他們的心靈。遇到有批注的書頁,我會認真地閱讀批注,感受心靈的共鳴,或者是發(fā)現(xiàn)自己不曾察覺的妙處。因為體驗到讀舊書的美好,我也會把自己讀過的一些書轉(zhuǎn)贈他人,期待有更多的人與自己的心靈共頻。
我有一個畫架,小小的,可以折疊,方便攜帶。嚴格地說,這個畫架不是我的,盡管它現(xiàn)在屬于我。幾年前,我去山里小住,早晨散步時,遇見一位正在寫生的畫家。他的畫空靈、縹緲,有一種如真似幻的美感。聽了我的感受,畫家特別開心,他說自己想要表達的就是這種感覺。畫家說,有時候畫畫也是一種排解,是對心靈的放松。得知我偶爾會隨意畫上幾筆時,畫家執(zhí)意送我一個畫架,希望我能保持這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每次看到這個畫架,我就會想起畫家當時熱情、真誠的眼神。那眼神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愛,讓人不由地燃起希望。
我喜歡養(yǎng)花,也喜歡各種好看的花盆或者陶器。陽臺上幾十盆花,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花盆。這些花盆大部分是我淘來的舊貨,其中一個“白雪公主”造型的卡通花盆是撿來的。我在路邊的草叢里看到它時,“白雪公主”渾身臟兮兮的,看不出原先的樣子,但花盆是完好的,沒有損壞。我把它撿起來帶回家,刷洗之后種上了太陽花?;ㄩ_后,“白雪公主”就在花叢中起舞,很是漂亮。
這個“白雪公主”造型的卡通花盆在我家陽臺上待了三年,現(xiàn)在因為沒有合適的花種進去,所以一直閑置著。那天清理陽臺時,我把它清洗干凈,決定放回當初撿到它的草叢里。從哪里來,再到哪里去,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下午,我路過草叢時,它已經(jīng)不見了。我想,肯定有一位喜歡它的人將它帶了回去,他們一定能愉快相處,帶給彼此一段歡樂的時光。
有些東西被造出來后,就不會只屬于一個人,也不應該只屬于一個人。它們有屬于自己的長長的旅程,在某一站完成自己的使命后,繼續(xù)駛向下一站,延續(xù)著未結(jié)束的故事,然后將那些或深,或淺,或有趣,或微妙的情意一站站流轉(zhuǎn)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