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麗宏
書如朋友,講究眼緣。一個人遇到一本書,有故人相見之驚喜,這是人與書的眼緣。
一見之下,往往不足以準確判斷一本書的優(yōu)劣。有些書“只是一些散發(fā)著懶散氣息的作品,其目的是取悅同類的懶散……它什么也沒有告訴人們,因為它漠視幸福與痛苦”。這樣的書,如同薄情的人,點個頭,打個招呼,就算了吧。只有引你深深思考,進而琢磨不已;引你超越自我,進而發(fā)現(xiàn)真相;引你攀向高處,進而瞭望廣袤精神疆域的,才是不錯的書。
與一本書的初見,影響觀感的因素有很多:作者來歷、裝幀設計、書名目錄、序言后記……而真正讓你安靜入境、如面如晤的媒介,還是語言和行文。人有千面,物有萬象,語言,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外顯;行文,是一本書風格的體現(xiàn)。邋里邋遢的人與啰里啰唆的書,都不招人待見。語言風格之美,有的形象生動,富有詩意;有的抽象晦澀,博大精深;有的清通婉約,行云流水;有的機鋒抖擻,痛快淋漓;有的一招一式,以細微見長;有的煽情造勢,盡顯磅礴大氣。
在茫茫人海中,總有一個朋友對你脾氣;在無邊書海中,總有一本書能打動你??拷?,做靈魂的對話,讓它領著你,到美好的地方去。
與一本書的深交,情趣最養(yǎng)人。在這個世界上,高尚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但高尚而有趣的人不太多。高尚的人,令人敬畏;有趣的人,使人歡喜;高尚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親而不狎,結(jié)交越久,芬芳越醇。每一本高尚而有趣的書的背后都有一個高尚而有趣的人。讀書,就是游歷一個人的精神地理:幽邃致遠的理性深潭,郁郁蔥蔥的故事森林,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巒,冷暖交織的人生況味……輕盈與厚重,濃艷與孤絕,凄美與壯烈,參差交錯,一詠三嘆,百轉(zhuǎn)千回。
你會在沉迷里遇到一個智者、一位詩人、一介斗士,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捧著一顆良心行進。與之同行,是你的機遇。沐浴著他的思想,你會感到雪的融化、心的歡愉和春天的臨近。有這樣的書為伴,你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與李白花間“一杯一杯復一杯”對酌的,想必不是凡俗之輩;與蘇東坡吟嘯徐行的,何曾出現(xiàn)過無趣的庸人?
與一本書的默契,對話是根本。書中沒有黃金屋、千鐘粟、顏如玉,書中只有哲人文字的大腦,幻想者迷人的囈語,思考者縝密思維的記錄。讀書,就是登門與之對談,這種對話可能是平和的,也可能是激烈的;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是疲憊的;可能是深深的欣賞和信服,也可能是強烈的質(zhì)疑和蔑視。
這是你與作者知識和文化的碰撞,與作者閱歷與修養(yǎng)的交鋒?;驙庌q,或激賞,或沉思,或狂喜……無論哪種,都是生命體驗的真情流露,心智角力的真實行進。是的,沉默的凝思、會心的微笑,都是一種對話。當兩人有了心有靈犀的默契,才能享受那片刻沉默的歡愉。這是閱讀的至高境界。
也許,在這場智力的角斗中,你會敗下陣來,但你思維的力度已在辯論中增強了。
讀書如交友。著名學者周國平說,書是益友,但人生路還得自己走。在漫長路途上,人與書會有邂逅、離散、重逢、訣別、眷戀、反目、共鳴、誤解,其關(guān)系之微妙,不亞于人與人的遭際。也正因如此,書卷如良師,如益友。讀書,就是讀自己。